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追求音乐教学高效率已成为广大音乐教师追寻的一种教学境界。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是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前提。追求音乐课堂的真善美,是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关键。坚持课堂教学过程的“三多三少”,是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难点。简洁明了,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是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高效音乐课堂;课程标准;真善美;三多三少;张弛有度

在大量的观摩性听课和研究性听课活动中,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评论:“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课堂节奏把握得好,效率高。”“这堂课张弛有度,学生参与度高,效果好。”“这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可能效果更好些。”……追求音乐教学高效率已成为广大音乐教师追寻的一种教学境界。如何建构高效课堂,扎实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是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前提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其基本理念有十个,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意义重大。从宏观上看,有利于一线教师正确把握音乐教学的方向和坐标,落实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培养目标。从微观上看,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有现实的直接指导意义。

二、追求音乐课堂的真善美,是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关键

高效音乐课堂应符合“规律的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们不难看出,“聆听”“表现”和“创造”是一个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过程,即“聆听(感悟)”是“表现”的基础和前提,“创造”又是更高层次上的一种“表现”。高效音乐课堂就是通过“聆听”“表现”和“创造”等手段来构建的,遗憾的是,我们的音乐课堂似乎有点脱节了:“聆听”可谓是音画时尚,“创造”可谓是异彩纷呈,而“表现”则或多或少地成为“软肋”。譬如,教唱歌,有些歌曲学生有点会唱了,教者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多费口舌,再教下去课堂就不生动了,这在很多公开教学中尤为明显。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再多的音画,再多的游戏,再多的表演也只能成为浮华的表象,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充当了教师表演的道具。

高效的音乐课堂应追寻“目的的善”。我们的音乐课堂过去把德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也时常能够看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劳动的情感”之类的表述,在我们的教学研究中也时常把“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关于这一点,音乐课程标准在“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中做了很好的诠释。我们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同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应该以音乐形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培养学生对人类多元文化的热爱。如此,方能全面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

高效的音乐课堂应展现“生活的美”。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关注热点,走进社会生活,将极大地拓展学生音乐实践空间,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四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观看抗震救灾的画面,特别是救灾义演的歌曲,学生被歌曲中的爱与坚强、感恩深深地打动,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传统,感受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强大凝聚力。这些具有震撼力的音乐资源较好地成了一种情感力量与文化的积淀,展现了生活的美。

三、坚持课堂教学过程的“三多三少”,是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难点

多一些自然体验,少一些灌输讲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不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多一些自主创造,少一些机械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和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多一些方式手段,少一些单调封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实现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多元化。如,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习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展现成果,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再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四、简洁明了,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是构建中小学高效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高效课堂应该是简洁明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充满美感的课堂。在听课时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整堂课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疲倦,相反的情况则是整堂课都没有高潮,学生情绪低落、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压抑而沉闷。这两种状态都不是理想的状态。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合理调控音乐课堂节奏张弛有度也是一门学问。音乐课是学生享受美、体验美、感受美的场所,音乐体验不仅可以在“动”中参与感受,也可以在“静”时细细品味,关键就在于老师如何调控。在研究实践中,我体会到,课堂结构要动静交替、张弛有度。这里的“动”与“静”,是针对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特点,使“动”“静”合理搭配交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张弛有度,充满美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的教育氛围,课堂才会是有吸引力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12-03.

[2]曹理,崔学荣.音乐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崔允.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