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PC的救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PC的救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连接设备和功能的增多,网络将复杂得无法使用,这也许反而会给了pc机会。

互联网的崛起,不是理想主义的结果,而是功利主义的结果。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上互联网吧,无非几个原因:收发邮件,浏览新闻,聊天沟通,游戏娱乐。

电子邮件终结了传统邮件,因为它是免费的;浏览新闻也是免费的,所以我们上了网就不买报了;聊天沟通不仅是免费的,还可以把自己藏起来,甚至把性别也藏起来。

我们如此热衷于互联网,最大的动力是省钱。特别是Google商业模式的成功,更将这种功利主义欲望刺激得空前高涨。

互联网是PC的终结者

Google告诉互联网用户:只要您满意,一切都可以免费。

它倡导免费软件,特别是有互联网特征的软件,如桌面搜索、地图服务、照片管理、网络电话等,Google向用户提供的几十种软件大多数都免费。这种免费与Linux等开源免费软件还是有一些小小的区别的:Google的软件更容易使用,也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这就是一个商业公司提供免费软件的优势,也是民间势力所无法比拟的。

这种看上去“很雷锋”的商业模式,居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商业模式除了带来互联网空前的繁荣昌盛外,还带来一个副产品:PC的日子被挤压得十分难过。

个人可以占有的互联网带宽大踏步增加,也扩张了人们的想像力,有人觉得可以不再花钱买软件了,网上很多软件是免费的,可以替代现在的有偿商品。更有甚者,还有人开始免费提供在线软件服务。微软和一些公司都有此项计划,就是其中一项。

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需要什么功能,只要连上网就可搞定,那么,我们面前的PC还需要继续跟着摩尔定律跳舞吗?

那时候,PC就成了一个人与互联网之间的简单界面,这个界面只需要在显示和I/O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就行了,并不需要为在本地安装软件而提供更高的计算能力。让互联网后面的服务器去做这些好了,PC就成了Piece of Computer,一“片”计算机而已。

这决不是PC的远忧,这已经成了PC的近患。

观察一下进入21世纪以后的PC市场,你也许会发现:摩尔定律虽然继续运行,但已经无法对最终用户的选择起到决定作用。用户现在的注意力已经从PC的处理器主频数字上转移到PC与互联网的联系上,更多的技术天才把智慧转移到像P2P、数据挖掘等互联网应用上,而不是在提高处理器的主频上。这也是Intel颇为郁闷的一件事。

世事无奈,PC确实失宠了。

如果说上个世纪还算PC世纪的话,那么这个世纪绝对是互联网世纪了。

于是,有人说了,PC将被互联网终结。真的会这样吗?

PC被迫革命

如果PC的概念不发生革命性变化,PC绝对会被互联网终结。

不过,可喜的是,PC的概念确实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而变化的动力恰恰来自互联网的侵蚀。

因为互联网变得无处不在,有线、无线、移动三大互联网将覆盖我们身边所有的设备,包括现在的PC、手机、PDA、数字家电,甚至汽车电子、智能楼宇,这些设备分别在某个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而且几乎都不可被其他设备替代,就像你永远不可能把笔记本电脑当手机用一样。

正因为设备如此诸多,又都连到网上,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通信就显得重要而又复杂。比如,作为初次使用者,你就很难在短短的几分钟解决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蓝牙通信问题。

事实上,由于网络的存在,导致了设备之间联系的必要,再由于这必要的联系,导致了复杂的结果:使用很不方便。这完全违背了网络的初衷:网络本来是为了更方便而存在的。

这时候,PC的概念需要做一个调整,PC将不在是Personal Computer(即PC机),而变成了Personal Computing(即个人计算),个人计算不一定依赖于一台PC机,而往往可能依赖于一台PC机、一部手机、一台数字家电的协同工作,甚至还可能包括一部网络电梯。

如果能将这些设备也像连接PC机配件那样,无缝地连接成一台“虚拟PC机”,那么,事情将变得简单多了。

这时候,如何协调这些设备之间的工作将变得重要而复杂,仅仅依赖目前的网络连接是不够的。如果能将这些设备也像连接PC机配件那样,无缝地连接成一台“虚拟PC机”,那么,事情将变得简单多了。

这种连接与网络无关,也就是说,PC机的主板和处理器等配件之间的连接是硬件的物理的连接,未来那台“虚拟PC机”的“配件”(PC机、手机、数字家电等)则是软件的逻辑的连接。这种连接如果可以像PC配件连接那样无缝实现,将大大简化我们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届时,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面对的都将是“一台设备”,而不是目前的多台机器。

那么,如何在不依赖网络的前提下实现这种无缝连接呢?

一种解决方案是开发一种可以运行在所有设备上的“万能操作系统”,Windows CE似乎就有这种潜质,不过现实还差得较远。这个“万能操作系统”虽然肯定有效,但也肯定会面临很多标准兼容和市场竞争等问题,从多元化的市场趋势来看,这种方案缺乏说服力。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开发一种“机器世界语”,无论各种设备分别使用哪些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它们之间“说的语言”是可以相互理解的。目前,已经有一些现成的“准”机器世界语,如Java等。但还远远不够,还不能算兼容并蓄集大成者。

肯定还会有第三种更好的方案,而且,PC机的革命步伐,已经先于软件而在硬件上做好了准备。

海量制造拯救PC

我们暂且称电子行业的大规模制造为海量制造,海量制造绝对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基本原理。

随着海量制造的成熟,PC的硬件成本将变得十分低廉,特别是硬盘或者其他存储介质的成本将大为减少。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1美元现在可以买到1GB硬盘存储空间,10年后,就可以买到1TB硬盘存储空间。

存储成本的大幅降低,创造了一些以前不敢想像的可能:你现在可以把自己每时每刻的生活片断都用电子记录下来,如果存储质量为一天一张DVD的话,一个人的一生记录所占的空间不会超过73TB。按照上述预测,很有可能在一台PC上实现。

现在反过来看,如果您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一块PC硬盘上,你还需要随时随地去网络服务器上存取你的信息吗。

如果这台PC拥有1000TB硬盘空间,它就会像黑洞一样,“吸录”下所有与你来往、相关的信息,永远不需要删除任何信息――这好像就是Gmail的口号吧。不过,它可能比Gmail更方便,因为你是在本地存储。

如上所述,现在互联网之所以终结了很多PC的功能,是因为功利主义的结果,即用户为了减少使用成本的趋利心态成就了互联网。如果使用成本这个因素被海量制造变得很小时,用户还会继续疏远PC吗?PC还会重新赢得用户的宠爱吗?特别是当PC成为广义上的“虚拟PC”时。

这是一个悬疑。

不过,无论如何,PC都将不再是原来的PC了。

(王坚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