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隔代教育要扬长避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隔代教育要扬长避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专家指出,0――7岁是孩子重要的性格形成期,在这一时期,孩子如果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与父母缺少交流、感情培养的机会,再加上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特殊溺爱,与现代教育方法格格不入等,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一些很强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一起来关注怎样让我们的隔代教育更优化,让我们的孩子在隔代教育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隔代教育;扬长避短;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67-02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应酬、娱乐等各种原因经常无暇照管自己的孩子,这时,照料孙辈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另一方面,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出于对下一代的喜爱之情,也心甘情愿地挑起带孩子的重任。

但这种隔代教育正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困扰与烦恼。据一项统计表明,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门诊每年接诊的小患者中有90%以上是由于曾经受到不当的家庭教育而导致疾病上身,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不当的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心理疾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隔代教育事小,存在隐患事大。那么,作为年轻父母,该如何正确处理隔代教育呢?

一、隔代教育在现今社会存在的必然性

隔代教育就是由祖辈家长对孙辈的看护和教育,一般是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目前,隔代教育有增长的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为了配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作了一项有关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总数的一半,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这主要还是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原因所致,因为年轻父母们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教育,不得已才将孩子委托给最信赖的老人代为照顾,所以就必然形成了隔代家庭教育结构。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人带孩子毕竟是一个过渡时期,到一定时候,孩子还是由自己的父母来带,在短时间内却很难适应父母的另一种教育方式,隔代教育也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1、祖辈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他们常常包办代替,有求必应,这样的教育容易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培养。如:一天下午4点整,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急匆匆地往学校的二楼跑,把孙子接下楼后,忙打起伞拼命将孙子往伞下拉,生怕雨水落到孙子身上,孙子一边走还一边喝着奶。突然,孙子的鞋带松了,奶奶马上把伞递给孙子,吃力地弯下腰给孙子把鞋带系好。这样做的结果将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同时也失去了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对大人产生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2、祖辈们的自身经验与现今科学教育起冲突

由于祖辈们知识面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容易靠自身经验来带孩子,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都多”。如:一位一周岁多的小女孩平时比较任性,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拿着吃,有次她妈妈正在吃桔子,她也嚷嚷着要吃,还非要自己拿着吃,这位妈妈很有耐心地告诉她原由,可她就是不依,还干脆躺在地上边哭边打滚,妈妈继续跟她说道理,但决不妥协孩子的无理要求。可长辈们就心疼了,马上抱起孩子说:“你就给她吧!别把她弄哭了啊!”其实,哭只是孩子的一种发泄,发泄完就会消气,同时坏毛病也将逐渐随着正确的引导而不再重演。

3、祖辈们重“身”不重“心”,易造成亲子隔阂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为孩子吃饱喝足,不生病不出事,就算是健康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心理同样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由于孩子较少与父母相处,对父母找不到感觉。当孩子在情感上与父母产生隔阂后,父母不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本班的诸葛冰莹由于只在周末与父母一起生活,因此对父母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虽然经过大人的一再解释,孩子渐渐接纳了父母,但看得出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很淡,不像一些与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那样“粘”父母,对父母缺乏足够的亲切感和依赖感。

4、祖辈们的百般“护架”,阻碍了孩子心智的发展

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磨灭。如:一位老婆婆见孙子在玩水,连忙制止,因为怕弄湿衣服,这就磨灭了幼儿的好奇心。还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比如为了不受伤而限制他从高处往下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三、走出误区,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专家指出,0――7岁是孩子重要的性格形成期,在这一时期,孩子如果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与父母缺少交流、感情培养的机会,再加上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特殊溺爱,与现代教育方法格格不入等,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一些很强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一起来关注怎样让我们的隔代教育更优化,让我们的孩子在隔代教育中健康成长。

1、学会调节,让祖辈了解溺爱的弊端

祖辈们由于晚年孙儿绕膝,溺爱之心无不倾倾注于孙儿身上,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并形成与老人相对的教育方式,而老人往往不能理解,或出于对孩子的爱而瓦解孩子父母的教育成果。作为父母,面对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让祖辈了解溺爱的弊端,多关心老人,多与老人沟通,相互形成合力统一的教育观。

2、扬长避短,交流现代教育理念

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我们要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和优势。如:有些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年轻人更会带孩子。但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肯定会和现在社会有差距,我们要想办法说服祖辈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培育现代的孩子,才不耽误下一代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但作为儿女也不能过于苛刻,要多与祖辈们真心交流科学育儿知识,他们一定能理解,也会听取我们的建议。

3、身心并重,满足孩子心灵“饥渴”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懂得拥有一颗健康“心”的重要性。孩子长期与祖辈在一起生活,与父母缺少接触,要想排除这种亲子隔阂,作为父母最好能每天抽空陪孩子说说玩玩,要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但作为年轻父母往往不够自觉,只顾自己的工作很少顾及孩子,作为祖辈就应该起到督促作用,提醒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4、考虑安全的同时,保护孩子探索欲望

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磨灭。如:一位老婆婆见孙子在玩水,连忙制止,因为怕弄湿衣服,这就磨灭了孩子的好奇心。还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比如为了不受伤而限制他从高处往下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5、让“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毕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我们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 让“隔代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特色教育”。学校和社会也可举办一些家长学校,如:爷爷奶奶班、家教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老年人接受家教育人新知识。进而改变“重智轻德”、“重男轻女”的狭隘观念,划清“关心”与“溺爱”的界线,走出“长大自成人”的家教误区;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性别、个性,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这种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各级政府要引起重视,使“隔代教育”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因为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争的事实。我们只要用心地去做,和孩子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良师,做孩子的益友,就能真正做好隔代教育。

参考资料

[1] 卢乐珍. 怎样搞好隔代教育[J].家庭教育,2001.1.

[2] 汪菲.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幼儿教育,2008.9.

[3] 汪伯英, 皇浦鸿昌.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文. 隔代沟通有方[J]. 家庭教育,2002.12.

[5]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2005.12.

[6] 方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家庭教育,2000.11.

[7] 周雁.把握教育契机. 幼儿教育,2008.9.

[8] 李径宇. 养不教谁之过[J]. 新闻周刊,2004.21.

(上接165页)2、扬长避短,交流现代教育理念

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我们要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和优势。如:有些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年轻人更会带孩子。但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肯定会和现在社会有差距,我们要想办法说服祖辈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培育现代的孩子,才不耽误下一代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但作为儿女也不能过于苛刻,要多与祖辈们真心交流科学育儿知识,他们一定能理解,也会听取我们的建议。

3、身心并重,满足孩子心灵“饥渴”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懂得拥有一颗健康“心”的重要性。孩子长期与祖辈在一起生活,与父母缺少接触,要想排除这种亲子隔阂,作为父母最好能每天抽空陪孩子说说玩玩,要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但作为年轻父母往往不够自觉,只顾自己的工作很少顾及孩子,作为祖辈就应该起到督促作用,提醒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4、考虑安全的同时,保护孩子探索欲望

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磨灭。如:一位老婆婆见孙子在玩水,连忙制止,因为怕弄湿衣服,这就磨灭了孩子的好奇心。还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比如为了不受伤而限制他从高处往下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5、让“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毕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我们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 让“隔代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特色教育”。学校和社会也可举办一些家长学校,如:爷爷奶奶班、家教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老年人接受家教育人新知识。进而改变“重智轻德”、“重男轻女”的狭隘观念,划清“关心”与“溺爱”的界线,走出“长大自成人”的家教误区;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性别、个性,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这种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各级政府要引起重视,使“隔代教育”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因为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争的事实。我们只要用心地去做,和孩子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良师,做孩子的益友,就能真正做好隔代教育。

参考资料

[1] 卢乐珍.怎样搞好隔代教育[J].家庭教育,2001.1.

[2] 汪菲.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幼儿教育,2008.9.

[3] 汪伯英,皇浦鸿昌.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文.隔代沟通有方[J].家庭教育,2002.12.

[5]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2005.12.

[6] 方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家庭教育,2000.11.

[7] 周雁.把握教育契机. 幼儿教育,2008.9.

[8] 李径宇.养不教谁之过[J].新闻周刊,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