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财务管理创新与提升建筑业竞争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财务管理创新与提升建筑业竞争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建筑业是集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于一身的产业,是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的一个独立分类,虽然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其所占比重并不大,但对社会经济发展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我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管理创新是中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新视角,对提升我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业 管理创新

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建筑业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较小,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国际承包商承接国际工程的能力较弱。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扩大中国建筑业市场占有份额的迫切要求。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的竞争力去占领不同的市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提供了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潜能;二是对它所服务的顾客体现出的价值;三是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归纳为由三部分组成:市场营销能力、服务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是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对提升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业主意图的能力、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服务的能力。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如何把无形的服务转换成有形的商品去和业主沟通,能够把为业主增加的价值信息传递给业主。业主在签订一项新的建设工程合同时,无法预先选择有形的建筑产品,也无法预先检测工程的质量,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往往成为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业主通过比较企业以往的业绩和在行业中的信誉来做出决策。对提供工程咨询服务的企业来说,信誉意味着技术能力和依靠技术控制风险的能力。对施工企业来说,信誉就意味着对建筑师或设计意图的理解能力和工程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履约能力。中国建筑企业应了解业主的追求、业主的理念,甚至主动发现业主,与业主结成伙伴,引导业主的需求,培育业主的个性化需要。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应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品牌服务能力,在国际工程施工中应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交流,提供竞争对手不可替代的服务,形成自己的优势。中国建筑企业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树立良好的国际信誉

中国建筑企业应注重海外精品工程的创建,树立长远目标,不局限于短期利益,以外交部、商务部驻外领事馆、经商处新建(改建)工程为突破口,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2、加强与业务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通过互联网及其他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与交流,准确了解业主的意图,并把企业独特见解、设计理念和个性化的服务传达给业主,引导业主的个性化需求。

二、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

服务创新能力包含了制度安排、企业的文化和灵活并最大限度接近市场的工作流程。硬件环境容易被模仿,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软件”是难以简单复制的,因此,服务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制度安排体现在企业的内部运行规则必须符合企业的市场需要和战略发展,其核心是产权制度,最突出的作用是人力资本化,人才作为一种可以组合配置的资源,直接构成到企业的竞争力中去。中国建筑业企业应充分发挥设计院所、建筑大师、结构大师、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咨询工程师等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制度的创新表达了企业的战略选择、经营观念、组织体制、管理方式以及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要为用户带来价值并能够被用户所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文化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等,都可以融人到企业文化中,文化是一种能力,在工程咨询企业表现为创新的气氛,在把低成本作为竞争优势的纯粹施工企业则应有严密控制的精细生产文化。中国建筑业企业应注重企业自身的“文化营销”,具体表现为:激发企业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和企业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服务模式优化升级的能力。中国建筑业企业在关注营业额增长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加强企业人才管理

厉以宁教授曾经说过,“在发展中求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在动态中求平衡,才是真正的平衡。”中国建筑业要发展必然离不开技术创新,尤其是人才培养的创新。随着建筑业竞争的加剧、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建筑业政策法规的先后出台,建筑业的竞争日益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了解国际上与建筑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熟悉国际上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掌握建筑业的国际惯例等均对中国建筑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已由传统的建筑师、工程师项目管理模式向设计-总包模式、工程项目总包也称为“交钥匙”(Turn-key)承包、CM模式和BOT模式转变,培养新型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经验,促进中国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中国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国在建筑业人才培养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好建筑业职工队伍建设。根据建筑业的产业特点,大力抓好职工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把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定期的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能上岗工作,在工资待遇上逐步拉开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差距。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强化现有国际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形成一流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建筑业人力资源规划、开发与管理的研究。注重培养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语和精通国际商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从资金力综合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建筑业在固定资产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市场利润额不尽人意。对中国建筑业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提高安徽建筑业的资金利用率,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是增强中国建筑业资金力的可行之举。而熟悉国际工程招投标制及国际常用的工程管理方法,加强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的融资能力,是中国建筑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迫切需要。

1、对中国建筑企业进行资产清算,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

中国建筑企业应明确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结束或出售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收缩不善长的业务领域,进一步加强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的资产通过资产剥离、资产重组等方法进行处理。第一,确定核心业务。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后,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加强核心业务领域资金、人员等投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对非核心业务进行资产外理。一方面进行资产剥离,以出售资产换取现金,或以实物换取投资股权等手段进行资产剥离;另一方面进行资产重组,将非核心业务的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一个全资公司,或与其他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2、加大中国对国际承包商的金融支持

从中国建筑业的现状看,承包商的资金困难和资金的低利用率是同时并存的,而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又对承包商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政府应加大对国际承包商的金融支持,鼓励中国国际承包商积极地承建海外工程。过去,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多从事较为简单的工程施工项目,对银行的金融支持要求也相对简单,主要是招投标过程中的保函和一些流动资金贷款。随着中国承包商实力的增强,一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的能力和条件,更希望参与竞争附加值高的大型成套交钥匙工程项目。加之近年来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东道国政府采用BOT、BOO、BOOT和BOOM等方式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日益增多,项目承包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竞争加剧,对承包商在管理、技术,尤其是资金及风险承担方面的要求愈加苛刻,资金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就无法获得大型的项目。因此,与之相应,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对银行的金融支持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了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应加强银行与企业合作,即加强金融机构与国际承包公司的合作,增强公司的国际融资能力。国际建筑业同行的一些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国际一些大型承包商非常注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稳定基础。日本的大承包商在这方面更为明显。以大成建设为例,其资金来源就一直是靠富士银行等十家大银行提供支持。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是这些大企业蓬勃发展的基本动力。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允许承包商以有价合同抵押方式贷款,使中国承包商承揽BOT项目成为可能,增强中国承包商在承揽海外工程中竞争力。第二,重视建筑企业的资本运营,推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建筑企业如果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发展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就不可能取得超常规的跳跃式发展。从国内的情况看,推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金融机构的改革配合,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Michael E. Port: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 Free Press,1990.

[2] Michael E. Port : Competitive Strategy[M].New York Press,1980.

[3] The McGraw-Hill:The Top 225 International Contractors[J].ENR,2005(8).

[4] 徐波、赵宏颜:信息技术与建筑业跨跃式发展[J].施工企业管理,2005(5).

[5] 郑远挺、马丰宁: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3(2).

[6] 甘永翠:我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