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练习成为孩子智慧生长的舞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练习是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不可替代的因素。语文练习内容、形式等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及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以练习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拒绝枯燥——更新练习观念
语文练习应矫正“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练习观,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练习目标,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1.练习目标求多元
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同时又是培养其分析、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如学完苏教版第七册《天安门广场》一课,笔者让学生观看《天安门》这部影片,请他们给天安门广场画一张示意图,并配上解说词,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标出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其他重要建筑物。这项练习的目标是多元的,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练习目标求再发展
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的字形,教师通常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反复抄写;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教师会让学生把字典上的解释抄写几遍。这样机械、简单、重复的练习,已完全失去了练习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在理解词语时,可以提供语言环境让学生选词填空,效果更理想。经过分析比较后,学生不仅理解了词义,而且理解了词语运用的范围和场合,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拒绝枯燥——开放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练习内容要“集大成”,练习形式应力求灵活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创造热情。
1.操作型练习
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学过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比赛。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动口、动手、动脑,他们用身体去经历、心灵去感悟,浸沉在表演活动中。
2.观察型练习
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根源。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练习指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学过《庐山的云雾》、《九寨沟》、《黄山奇松》等课文后,举办“童眼看世界”图片展览,让孩子们欣赏图片,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专题型练习
为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专题练习,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过课文《狼和鹿》后,笔者让学生设计一条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学生兴致勃勃,没多久就写好了。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专题练习:就动物的灭绝和保护问题组织一次科学考察活动,撰写考察报告。学生经过看、问、想,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较好的文章。
三、拒绝枯燥——重视练习过程
“过程即目标”。教师要关注过程,创造性地设计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开发潜能,习得方法、习得规律。
1.让每个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学习程度不一,若以大多数中等生为目标对象设计练习,一刀切地统一练习要求,置优差两头学生于不顾,优等生受束缚,学困生更会“举步维艰”。所以,练习设计须全面考虑,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以此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
2.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习得语言表达方法
教师设计的练习要和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方法相配合,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应用并掌握方法、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创新
练习在依据教材传知识、育能力的同时,还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完《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等几篇课文之后,笔者留下一个问题:生活中,你有过或听说过、见过这样的经历吗?如果还没有,赶紧向“生活”这位特殊老师请教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小眼睛顿时充满了探究的欲望,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更留心观察,更仔细探究。
四、拒绝枯燥——讲究评价艺术
1.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创析意识。
2.变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
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捕捉学生练习中的亮点,并且利用不同的亮点,形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风。
3.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
评价不仅在于看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仅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得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角度。这一点在短文阅读练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练习设计,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拒绝枯燥,创新设计,让练习这个小舞台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大天地。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