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化教学模式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化教学模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研结合不紧等问题,提出实施体系化教学模式,让教学模式这一外因影响和主导学生学习愿望这一内因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启发性、全面性、连贯性、承接性。

关键词 体系化 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

0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政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而政治合格目标的实现基础则建立在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之上,充分体现在他们的知、信、行相统一上。所以,能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否真正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升华为价值认同和行动指南,就成为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传统的单向度“灌输式”、“宣讲式”教学方法仍然大行其道,课堂讲授与课下教育缺少互补联动,各门课程教学专题设置存在重叠现象,甚至教学与科研“两张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启发性、全面性、连贯性、承接性不同程度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受到了较大负面影响。总体来看,解决的途径就是通过实施科学、适用的教学模式,形成能够有效调动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外部环境,即让教学模式这一外因影响和主导学生学习愿望这一内因,在内因和外因的有机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这就有必要实施体系化教学模式,形成综合育人环境。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体系(system)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体系化改造,就是以该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指引,对教育和教学相关资源、方式、手段等统筹配置、有序运用,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简单讲,体系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就是摆脱过去单纯依靠核心课程、教学主课堂实施理论讲授的“小综合”教学理念,树立多课程互补、多渠道配合、多学科融合、多平台支撑的“大综合”教学理念。具体来讲,这种全方位整合、体系化施教的教学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思想。

1.1培养学生知、信、行相统一是根本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体系化改造本身并非目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能本末倒置,将方法手段作为教学模式改造的目的。所有教学改革的目的只能指向教育对象在思想认识、知识技能、理论实践等方面的设定目标。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并达到知、信、行相统一,才是根本目的。因此,在推进体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在各阶段、各环节紧紧扭住这一根本目的,才能确保具体实践不偏离方向,避免迷失于各项技术性操作之中的错误倾向。

1.2全面统筹、有效整合、有序实施是根本方法

体系化教学模式的全面统筹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对教学资源的统筹配置上,即体现大综合、大融合、大包容的基本思想,将所有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达成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课程资源全部纳入体系,按照为我所用、优势互补的原则与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进行有效搭配与有机结合。有效整合思想主要反映在对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上,即体系框架体现多层次、多渠道、多状态。“多层次”指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构建不同的教学体系,比如本科、硕士、博士和在职培训等同样课程的教学就不能完全相同;“多渠道”指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形成课上课下、课前课后的互动和互补;“多状态”指在教学体系中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思政课与其它类课之间的内容设置重复度和课程相关度,确定课程融合的程度和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比如以核心课程为主体与其它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就可将课程之间的结合状态分为互补性、拓展性、承接性等。有序实施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教学实施的时间维度上,即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培训周期,在教学中体现全时段、全过程、全周期思想,按步骤逐一展开相关教学内容、引入各种教学方法和使用各类资源。

1.3始终保持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是根本原则

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始终不变的绝对事物。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不断变化条件下,教学模式与教学要求之前的矛盾运动是推进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故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教学模式设计中应当遵循的根本原则。因此,必须抛弃封闭僵化的思想,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顺应教学模式改革的常态,不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拓宽视野、突破学科限制、在充分整合教学资源、理顺教学科研关系、形成全时空、多渠道教学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生源特点、课程设置结构、硬件环境建设等现实条件,在大综合、跨时空、广渗透、全统筹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全面系统推进。

2.1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体系设置

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数量多,授课时间跨度大,同时各课程教材为保证完整性,在具体内容安排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如果各课程教学设计、专题设置相互封闭,则容易产生重复讲授的现象。为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浅化问题,体系化教学模式注重加强课程设计,优化内容体系,形成主课突出、功能互补、层次分明、逐级提高的课程内容体系。在内容设计上,通过课程团队论证、专家组讨论把关,突破按章节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专题,合理确定各门课程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定位与分工。在教学实施中,针对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培养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与特点,分别选出各阶段的核心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抓手”,牵引体系中的其它课程发展。比如,我们针对本校本科课程体系特点,选择《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的“核心课”,其它政治理论课从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发挥渗透和补充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的理解。

2.2构建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互动机制

体系化教学模式要求从教学中寻找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并最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效。因此,必须将教学、科研和育人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互动机制。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中找准科研目标。为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理论重点和难点以及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让相关科研拥有坚实的教学实践依托,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在科学研究中不忘教学实践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领域的科学研究最终必须成为支持教学发展的基础,完全脱离教学的科研只能是“空中楼阁”或者“昙花一现”。因此,科研要主动向教学需求靠拢,研究价值应当集中体现在解开理论之困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之上。三是科研成果要运用于教学实践。这就必须通过以教学专题、成果汇报、主题教育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注入学生头脑,在不断提升教学的理论品位、学术品位和科学品位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3课堂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结构、成长背景的学生群体,科学筛选、优化组合、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完善体系化教学的基本经验和显著特征。在继承发扬既有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把握授课对象培训周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设计需求等方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分层次、分阶段推进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探索创新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综合运用,全面增强教学环节方法运用的目的性、灵活性、有效性、适宜性、整体性,把单向的理论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研讨,把生硬的理论讲授转变为生动的实例反思,把刻板的授课氛围转变为活跃的求知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理论认同,从而获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2.4形成团队、教员、学生“三项联动”合力机制

体系化教学是系统性工程,解决的是教与学的全面有机对接,面对的是多门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与科学设计,同时理论讲授不可能尽其所有,关键还在于教会学生理论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理论学习与运用能力。要实现“授之以渔”,就必须牢牢扭住教学成效这个关键,将教学团队、任课教员、授课学生三股力量以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学习主动性为主线进行系统整合,充分发挥团队组织领导力、教员贯彻执行力、学生自主学习力。具体来讲,“三项联动”合力机制就是团队主抓、教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团队主抓”就是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全面负责相关课程建设、条件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承担教学资源开发、重大任务集体攻关、团队内外部协调配合、制定发展规划等工作,对课程教学质量总体负责;“教员为主导”就是要求授课教员在切实贯彻团队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实现主导课程教学、主导课堂气氛、主导学生兴趣、主导思想发展;“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理论学习自愿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益。

2.5打造全方位、全时空综合育人环境

整合学生八小时之内的课堂教育和八小时之外的课外教育是体系化教学在教学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独特要求,以期达到课上系统讲授与课下专门辅导、课内理论灌输与课外实践感受、课前兴趣养成与课后反思升华之间的无缝结合。这就必须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互动合理衔接,通过打造全方位全时段综合教学环境,把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维的开放式教学,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复合的能力素质培养,把被动式强制性教育转变为主动式自发性学习习惯养成。这一综合环境中,教学主课堂,承担夯实学生理论根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职能;社会大课堂,承担实施学生实践环节教育职能;网络新课堂,承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职能。三个课堂有效对接、实时联动、相辅相成,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相互促进,能够有效解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体系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3.1整合教学资源避免“多”就是“好”的观念

体系化教学模式需要在科学统筹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因而整合课程资源、平台资源、教学团队资源等是基本手段。但是,在实践中要避免以数量决定质量的错误思想。因为,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要求为导向,在科学取舍的基础上完成。只有能够真正有效服务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只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具有相关性和内在联系的资源,才能被纳入整合的范围。比如,对本科生课程实施体系化教学时,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类课程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类课程的相关度不高,就没必要纳入资源整合范围,而英语教学资源则可以通过适当改造与思政类课程产生较大相关度,就可以考虑纳入资源整合的范围。所以,整合教学资源必须把握有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使整合的资源能够最直接、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3.2设置教学专题避免“一刀切”式的做法

体系化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统一规划设置思政类各门课程的专题,剔除各专题之间存在的重复内容,构建理论色彩逐步浓厚、知识覆盖面逐步拓展的教学周期。但是,在统筹各课程专题时要避免“一刀切”式的武断做法,即只要见到专题标题或核心词相同、近似就马上删除或是替换专题。这实际上忽视了各门课程在讲授时的视角与侧重点的差异,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化认识。比如,同样是讲“社会主义改造”,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从历史角度讲史实,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是从理论角度讲科学性与合理性,但两门课程在该问题的讲解上具有高度互补性,缺一不可。但如果在统筹专题内容时只保留其一,则可能导致学生知史而不知理,或知理而不知史的现象。因此,统筹各课程专题内容要紧紧把握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全面认识这一原则。

3.3推进实施避免仅靠教师“单打独斗”的格局

体系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调动相关教学资源、协调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制度,仅凭教师队伍的单向推动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体系化教学模式要求的全方位改造。因此,在推行体系化教学模式伊始就应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行政管理体系、教学科研体系和学生群体三者之间的有效联动与配合。

参献考文

[1] 刘文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立体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

[2] 李洪影,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专题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