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数学学习焦虑的本质与表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数学学习焦虑的本质与表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揭示数学学习认知焦虑的本质表现,有助于提供一些干预数学学习认知焦虑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数学学习;焦虑;本质;表现

当今社会对有各种数学能力的数学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数学学习焦虑者会成为逃避数学者,会对学习者数学能力的发展和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形成造成影响,高中学习既要面对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又要适应学习内容对思维发展水平的新要求,还要承受高考的压力,产生学习焦虑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数学是高考的核心科目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一、焦虑的本质

最早提出焦虑理论的人是克尔凯哥尔,他认为焦虑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儿童一旦形成了自我意识,就会有独立的倾向和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意愿,焦虑也随之出现。弗洛伊德先后提出过两种焦虑理论。他的早期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Libido)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他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这时他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认为焦虑是危险的信号,是自我的功能。与相对应弗洛伊德把焦虑也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雅各布森批判地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说,认为个体的自主性受到损害是焦虑的原因,外部环境也是导致焦虑的因素。从她的焦虑理论之中可得到如下启示:第一,焦虑是由于自我不能采用自己喜爱的行为方式而产生的。第二,外部环境也是导致焦虑产生的因素。罗洛・梅将焦虑解释为因个人基本存在感所依赖的价值观受威胁而引发的恐惧。凯伦・霍妮批判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认为社会矛盾倾向是个体内心冲突的文化基础,也是个体产生焦虑的社会文化基础。提出:焦虑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敌意的世界里,一个人所经历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焦虑是个体通过认知评价,预料到内外模糊的危险刺激对自我、对自尊产生威胁,而自感没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这些众说纷纭的解释主要是由于不同学者的哲学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而造成的。综合分析不同的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焦虑:

1.焦虑是一种程度较高的苦恼和受挫的个人感觉和体验,是对自己生活、工作中的莫名而不是具体的特定的事件或对象感到不安。这一点有别于恐惧与害怕。因为恐惧总是指向特定的已知对象。

2.焦虑是一种紧张的期待反应,具有动机的意义。恐惧是对已面临危险的一种紧张反应,而焦虑是对还没有发生的危险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反应,只要危险情绪继续存在,焦虑便不会消失,个体就需积极活动去改变(即降低或避免)这种状态。因此,焦虑就成为个体行为的驱动源泉之一。

3.焦虑体验是通过自尊与能力的矛盾的认知评价获取的。个体预料到模糊的、不确定的内外刺激对其自尊产生威胁,而自感没有能力来应付便构成焦虑情绪体验。判断内外刺激是否威胁到自尊,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对付威胁则是由个体自我认知评价来确定的。

4.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有外在的行为变化和躯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因个体的个性特点而异。比如不断地抽烟、踱步、说话颤抖、脾气暴躁等等。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包括自主神经的、生化的、心电的和脑电的各种变化。个体体验到这些变化从而强化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焦虑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认知评价预料到内外模糊的危险刺激对自我、对自尊产生威胁,而自感没有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有生理、情绪、行为三方面的表现,可形成积极或消极的后果。

二、焦虑的表现

焦虑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细致描述:生理变化、情绪表现、行为反应。

1.生理变化:焦虑时,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占优势,有机体会产生一些相应的生理变化,如瞳孔放大、唾液分泌减少等。在血液循环系统方面,表现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引起呼吸急促;在消化系统方面,表现出胃肠蠕动减慢、唾液与胃液分泌减少,个体变得唇焦口干,甚至吞咽困难;在内分泌系统方面,甲状腺分泌增加大量的甲状腺素,肾上腺也分泌出大量的肾上腺素注入到血管,从而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个体也随之获得了更大的力量以对付危险的情境。

2.情绪表现: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首先感到的是挥不走的恐惧、忧虑。这类人常常是烦乱不安、心事重重,无法放松自己,并情不自禁地感到须保卫自己,同时又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能、无助。这种焦虑感有时还会增加,甚至会变为恐怖感或惊慌感。被焦虑所控制的人感到自己无法忍受它,并且相信自己将会因此而崩溃。这种令人不快的情绪体验达到顶峰后又会慢慢地减弱,所以有时又会让人感到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去害怕担心,甚至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笑。有过焦虑体验的人,可能会多一层焦虑,那就是害怕自己再会焦虑。

3.行为反应:焦虑时,个体的肌肉系统处于一种紧张的反应状态,以便随时可以采取行动去对付危险。但由于不知威胁来自何处,何时会来,所以,焦虑时他只能做些无目的、无效的动作。如坐立不安、辗转反侧、举止僵硬、紧张、说话变调、发颤、甚至会全身发抖等等,以此来释放焦虑产生的能量。焦虑感强的人对外面的刺激特别敏感,甚至连一点点声音刺激也会引起惊跳反应。每一个新的刺激都会引起他的注意,但他又将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个刺激上。因此,焦虑感强的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M].商务印书馆.1987,(12):67.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M].商务印书馆.1987,(12):68.

[3]张松.罗洛・梅存在心理治疗的基本思想[J].心理学探新.1991,(2).

[4]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45).

[5]武成莉.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华南师大硕士论文.2004.

[6]蔡飞.沙利文的焦虑理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