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学教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学教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能力为重,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目前,各地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呈风起云涌之势。我校在语文教学中尝试着使用“学教案课堂教学,通过与以前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笔者发现“学教案”有其独特的优点,下面就“学教案”课堂教学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先学后教”模式改革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单纯使用“讲学稿”

起初,我们使用的并不叫“学教案”,而是叫“讲学稿”,要求教师至少提前一天以试卷形式将要讲的知识印发给学生,将学生预习的知识点和教师课堂上要分析讲解的内容预先全部展示给学生,甚至于将导语设计都直接印在讲学稿上。可是这样一来,发现语文课堂上的悬念全没了,教师上课时依据讲学稿上的内容讲课变成了作业评讲课或完成讲学稿的试题课。课堂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全然没有了语文课堂的美。

而且事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先做的讲学稿,能全部完成的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能做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几乎什么也没有做。而课堂上,讲学稿上内容全都做了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做好、教师要教的知识也已经会了,教师再讲时觉得可听可不听,思想开始分散;讲学稿上做了一部分内容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什么都讲,有些需要听,有些不值得听,结果却大部分都没听到,做了的早就做了,没做的也不去补做,做错了的也很少更正;至于讲学稿上的内容基本不会做的那部分学生,到上课时所有内容都要去补做,可教师在讲课时,会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在讲解时有详略快慢之分,容易点的知识点教师会讲得快,这时学生可能会跟不上,补做不过来,其结果只好放弃,不做了。

2.第二阶段:“讲学稿”与多媒体结合使用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作出调整,即将讲学稿与多媒体结合起来使用,提高视听效果,改变学生上课只是单纯地依赖于讲学稿的情况。也让学生在学、听、练、讲、看的同时,根据自己讲学稿上的情况进行更正。讲学稿与多媒体结合后,课堂情况有所改变,学生开始动起来,后进的学生也能够补做或改正。讲学稿上出现了较多的自批自改的红字。这确实比刚开始单纯地运用讲学稿要好一些。

但接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因在于讲学稿在学校全面开花,各科都用,而且都是以试卷形式提前发给学生,这样,各科汇总起来,是不是又变成了题海战呢?更值得考虑的是每科讲学稿上的容量都那么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能做完,是否会因此出现厌学,甚至是放弃的现象呢?另外,教师批改作业时是全批还是只批改一部分?全批是否来得及?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为了真正发挥讲学稿作为学生预习的引路者的作用,我们再次对讲学稿进行了调整,即把它设想为“预习稿”,为此,我们对“讲学稿”进行精选缩编,要求总量不得超过一张A3单面纸。精简后的讲学稿减少了学生的负担,也达到了知识的课外延伸;既能起到课前预习的效果,又能起到教学的引导作用,教师批改起来也比较容易。

3.第三阶段:改用“学教案”。

再后来,我们又觉得师生合用完全相同的一张讲学稿存在诸多弊端。比如:语文课上有些内容可以先展示给学生,而有些内容或步骤带点悬念才更具神秘的美感;此外课堂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教师要作出多种策略的准备,而这些,就只能是教师的教案中需尽量预设而学生的学案中无法呈现的东西了;再比如,课堂上安排学生小组活动讨论的环节,在学案中也许就只能呈现这样一句话:小组讨论某某问题;而在教案中,则需将小组活动的分工具体化,讨论要求明确化;还有,对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的突破,教师的课堂引导与逐层铺垫也是教师必须在教案中预设而在学案中无法完全呈现的。于是,我们又尝试将教师与学生所用的讲学稿区分开来,这样便产生了现在我校学生所用的学案和教师所用的教案合称的“学教案”。

说起教案、学案的关系,笔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是指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方案,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学教案”中的教案则必须以学生的学情为设计的前提,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设计的核心,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为设计的出发点。而“学案”则是教师在完成教案的基础上,从指导帮助学生自学的角度,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要素为学生设计出的,既有学习过程又有学习内容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求得发展。或者说:学案就是将教案中的知识目标问题化,能力目标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潜移化。其中,问题是导学的核心,教师要通过系列化的有层次、有梯度的化难为易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实现三维目标。

二、“学教案”编写设计的六个环节

目前我们使用的“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预习导学――课堂研习――巩固拓展六大环节。

1.学习目标

教师必须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依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制订,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

2.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的制订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情,突出过程与方法。

3.学法指导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文本方法的明示,即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灵活、多样的方法去阅读文本,达成目标,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依据文体或课型的不同来设置。

比如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设置。

《变色龙》(小说):学习本文要在通读的基础上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在情节的发展中寻找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一要注意联系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环境(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要理解人物描法的作用;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感悟作品的内涵。

《春》(散文):学习本文要着重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用词的形象、生动,赋予春天的感情和生命,可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手笔,将其运用到我们日后的写景文章中。

《生物入侵者》(说明文):学习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特点。

4.预习导学

主要是让学生自查字典、工具书或其他资料解决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夯实双基;同时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比如可以根据不同文体设置问题:议论文则要求找出中心论点,说明文则要求读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记叙文则要求能概括出文章所述事件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另外,留出空白,鼓励学生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问题可以小到预习中不能自行解决的字词含义,也可以大到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探究。

5.课堂研习

主要是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组织教学来解决问题,以达成“学案”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课堂学习研讨一般可以从交流“预习导学”部分入手,它的设计意图有两个:第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为后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做准备,然后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研习重点语段,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好词佳句进行品味赏析,对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归纳总结。方式上可以是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来实现。

6.拓展巩固

主要是针对课堂学习研讨的内容布置一些与课文有较大联系的课外阅读题,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地解决问题――《啄木鸟》,提高学习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要紧扣本课目标,比如学习《生物入侵者》时,根据本课学习目标,我们在“拓展巩固”部分设计了一篇与课文有较大联系的课外阅读题,以达到巩固本课所学的效果:《啄木鸟》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文章第一节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去掉“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中的“约”字可以吗,为什么。

三、师生使用“学教案”的几个要求

1.学生使用三要求

(1)根据“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预习导学”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倡导做其他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堂上注意做有关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笔记就做在学案上),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上写上心得。

(3)每隔一段时间,要将“学案”进行归类整理,以备复习所用。

2.教师使用五要求

(1)要引导、督促、检查学生使用好学案,尤其是要落实检查工作。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至少抽查部分“学案”(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学情,进行课前再次备课,完善教案;还可以通过学生互查、组长检查、课堂默写等方法检查学生基础题的完成情况;课后还要将学生的学案收上来再批,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情况。

(2)以学定教。教师备课前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基础素质、认知心理和学习水平等。课堂中教师不再只是按自己备课的步骤实施教学,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调整教学顺序,修改教学内容。学生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或补充其感兴趣的内容。

(3)提倡尽量不再另外布置课外作业(可以在“拓展巩固”这一环节结合使用现有的教辅资料)。

(4)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

(5)要及时做好教后反思,及时针对“学教案”的使用、完成情况做好批注并予以改进完善。

3.恰当处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虽然“学教案”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学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不让教师讲,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课堂上应该重点讲学生在预习后不能自主解决的内容,学生能自主解决和合作解决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要讲就要讲深、讲透。而且语文学科讲究人文性,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品味、感悟,教师示范读、示范说、示范写对学生理解文本、提高语文能力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而有些作品的背景资料、作者的写作动机、别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囿于占有资料的欠缺和生活阅历的不足,是很难得到或明白的,这样一来,他们与文本的对话就难以有效地展开,此时教师的“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教案”、使用“学教案”授课时除了要更多地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以外,还要努力在讲什么、怎么讲上面下工夫,多研究教材,多研究学生。

四、“学教案”课堂教学的两点困惑

1.要把学习目标设置成有梯度的小目标,而不是宏观、过大的教学目标

目前,我校教师在使用“学教案”时,因为没有放下以前备课的思路,常常会将学习目标出示得过于宏观或过于繁多。有的教师上课时为了省时间,在揭示学习目标时更多的是自己说一遍,之后这个环节就结束了,更有甚者,连这一环节也省略了。如何恰当地设置目标并揭示目标是我们今后要重点探讨解决的问题。

2.“学教案”模式的有效操作,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合作小组的组建

小组组建得合理,有助于调动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性、积极性,否则,教师再努力也无济于事。而目前,我们在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存在着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小组讨论十分热烈,但实质上讨论过后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或者班上依然只有几个学生发言踊跃的现象。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组建具有竞争性的真正的合作小组呢?

五、“学教案”课堂教学的四个优势

优势之一:充分利用了教学中的“预习”这一环节,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优势之二: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优势之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告别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优势之四: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完成对学习资料的归纳、总结和整理。

总之,“学教案”这一新的教学载体,虽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现出它无限的魅力,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