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段有效词语教学一二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段有效词语教学一二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

——诗人郑敏

诗人的这句话,让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不禁有所思虑:汉字是有情有义的。但是,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怎样将汉字构成的词语教得有效?怎样让词语教学在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稿)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些表述,给了笔者实施低段词语教学一些启示。

一、文本是词语教学的载体

纵观苏教版现行教材,不光入选了一篇篇题材丰富、语言规范的范文,而且与之匹配的帧帧插图活泼、精美,特别让低年级的学生喜闻乐见。文本中的插图,将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效资源,合理利用插图将是重要的解决策略。

策略一:利用插图,积累词语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一文中,出现了“青青的小草”“你的水真清啊”“碧绿碧绿的”等关键词句,给学生再现了一幅幅文字画面。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这时,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这一资源,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优势。

师:(出示插图)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河。

生:我还看到了小草。……

师:睁大眼睛,仔细看,小河是什么样的?

生:小河是蓝蓝的。(学生根据画面色彩如实汇报)

师:哦,那是天空的颜色。能把天空的色彩映在水里,看来,小河的水?(欲言又止)

生:(恍然大悟)小河的水是清清的。

(相机出示词卡,认读清清的小河)

师:你喜欢河两岸的小草吗?

生:我喜欢,因为它们长得青青的。

(出示词卡,认读青青的小草)

师:还有什么也是青青的?

(相机比较“清”“青”,学生在看图感知、读词内化的基础上认识:“青”是表示颜色的,并举了“青山、青虫、青菜、青苹果”等这一类有相同颜色特征的词语,而“清”,引导学生从偏旁可知,与“水”有关。)

师:这么青的小草,还可以怎么说?

生:绿绿的小草。

生:碧绿的小草。

生:碧绿碧绿的小草。(相机出示词卡:碧绿碧绿)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小草?

生:我最喜欢“碧绿碧绿”的,因为这样的小草很绿,非常绿。

师:那“雪白”和“雪白雪白”哪个更白?(生答)

师:比“火红”更“红”的是什么词?

生:火红火红。

凭借插图这一鲜明的形象,自觉或不自觉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中新出现的词汇的理解,而且扩充了课堂容量,同时丰富了语言积累。

策略二:词句互换,积累词语

例:《小河与青草》第2自然段【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指名读。

师:听,小草在称赞小河呢!小河的水真清啊,清得怎么样?

学生根据原文回答。

师:一眼能看到底,那能看到什么?

生: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

生:能看到水草。

生:能看到水底做游戏的小鱼、小虾。

师:这样清的小河,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赞美它。(出示:清澈见底)(指导读准、读顺、读熟)

师:不过,我们平时看到的小河可不是这样的,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不像书上说的,反正,不能一眼看到底。

生:它是黑乎乎的。

生:水面上漂了很多脏东西,有树叶,有垃圾袋,还有死鱼。

……

师:是啊,这样的小河里有浑浊的泥水。(相机认读“浑浊的泥水”)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并不丰富,找准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不仅仅让他们读准、读顺,还要利用文本来读懂,这才能达到词语教学的目的。

二、生活是词语教学的源头

例:《小河与青草》第5自然段【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这一段中有个关键词——“干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的意思是: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如果把这些科学规范的语言告诉学生,他们只会多一些语言理解障碍。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读到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留心生活,不乏“干枯”的事物。

师:你见过干枯的东西吗?

生:这些天一直不下雨。爷爷说,菜园里的菜叶子都变黄了,变得干枯了。

生:老师,你看,围墙那儿的丝瓜就是干枯的。

由此看来,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生活映象或多或少地留在了他们的大脑里。他们对生活也充满了情趣,只是缺少了表达的时机,或不知怎样表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和语文是相通的,语文老师就要有强烈的整合意识,把语文和生活巧妙地糅合到一起,用生活中无穷的资源来诠释语文中书面的、符号的内容,帮助学生饶有情趣地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儿童是词语教学的主体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特别强烈,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报以极大的关注热情。根据儿童这一年龄及思维特点,教者不妨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有效的词语教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春笋》中有这么一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这句话用打比方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笋的外形和可爱。但是,对没有留心过春笋外形的农村孩子来说,会有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他们:“浅褐色”是什么颜色?裹着的浅褐色的“外衣”是什么?“嫩生生”是种什么感觉?春笋怎么会像“嫩生生”的娃娃呢?……

感谢教材的编者,在万物萌发的大好春光里安排学习这一课。于是,笔者把春笋这一实物带进了课堂。

师:见过真正的春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出示实物)

瞧,什么样子?

生:它像一座小小的宝塔。(下圆上尖,的确像)

生:它像恐龙的牙齿。(这个学生真敢想)

生:它外面包着一片一片的壳子。

师:这一片片的壳子是春笋穿在外面的衣服,叫——

生:外衣。

师:知道吗?这外衣的颜色就是——

生:浅褐色。

(相机出示词卡:外衣 浅褐色)

指导学生认读、积累。

师:看老师把春笋的外衣脱掉。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

你想到了句子里的哪个词?

生:裹。

师:里面的笋肉又是怎样的?

(巡走教室,让学生近距离地看看、摸摸、掐掐,指着学生掐进笋肉里的指甲印。)

师:瞧瞧,这笋肉长得嫩嫩的,你们的指甲都掐进去了,可真是——

生:嫩生生。(指导读)

师:(指图)周围这些高大苍翠的竹子就像春笋的爸爸妈妈,这些小春笋可真像爸爸妈妈的——

生:小宝宝。

生:娃娃。

师:真是可爱的娃娃!把你对它们的喜爱读出来。

(赛读: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需求,笔者精心设计了以上这一教学策略。整个处理过程,可谓“层层剥笋”。利用实物,刺激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他们看、摸、掐、想、说、读……,水到渠成地突破了对句子关键词的理解和积累。学生的认知欲望得到了满足,学习行为变得深刻、有效。这来源于教者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对课堂的尊重。

汉字是一种神奇的文字,它给人以出神入化的感觉。词语教学的方式,更是层出不穷。王崧舟老师说:“课堂有神灵。只要当你对自己的课堂燃烧着生命激情的时候,神灵才会降临。”只要致力于这一词语教学的不断探索,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就一定能得到语文素养雨露的滋润。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西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