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能感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自尊量表”,对177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进行了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不显著(t=-0.65,P>0.05),城乡差异也不显著(t=-0.37,P>0.05);②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显著(t=-2.09,P0.05);③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健康心理学;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尊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 Li Da, Wang Liang, Zhang Suying, 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177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 by means of GSES and SES. Results ①There i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self-efficacy (t=-0.65, P>0.05),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efficac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llege students (t=-0.37, P>0.05); ②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elf-esteem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llege students (t=-1.56, P>0.05), and the gender effect is obvious on self-esteem (t=-2.09, P

【Key words】 Health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Self-esteem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Bandura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在这里,他的“期望”概念与传统的“期望”概念不同: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是结果期望,是人们对自己某一特定的行为将会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而Bandura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即自我效能感。实际上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也可以说是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

自尊是自我理论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一致性的假设。对自尊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Well和Marwell(1976)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最明确,他们认为自尊是自我概念中的评价性成分,是个体对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差距的态度。自尊由两个相互交织的部分组成。一是自我效力,即在生活挑战面前拥有最基本的自信意识。二是自爱,即肯定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的意识。自尊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水平的高低对个体人格适应存在重要影响。高自尊者通常有较强的独立性、乐群性,他们情绪高昂,往往能超越自我,表现出积极进取的行为模式[2]。同时他们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宽容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一般自我感觉良好。低自尊者常常感到孤独、压抑、焦虑,易受伤害。他们经常自轻自贱,消极沉沦,产生过分的防御反应,并且无法合理地接纳自己,很难与自己和睦相处,其人际关系较敏感[3]。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激进和敏感的青年群体,其认识水平、价值取向还不够成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由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国以后的发展,而他们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又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成绩、努力程度甚至以后的成就,因此对于大学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北理工大学学生95人,华北煤炭医学院学生90人做本次调查的被试,共185人,有效问卷177份。其中男生104人,女生73人;农村101人,城市76人;大一学生129人,大二学生46人。被试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20.24±1.04岁。

1.2 方法 集体施测。问卷统一发放,给予标准指导语。问卷不受时间限制,但要求尽可能快地完成。回答完毕后即回收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3 工具 ①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共有10个项目,被试在1~4等级上进行自我评定。修订后的中文版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0.87,重测信度r=0.83(P

2 结 果

2.1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城乡差异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总分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城乡之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也不明显(P>0.05)。见表1。

2.2 大学生自尊状况 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显著(P0.05),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自尊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 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总分显著正相关(r=0.436,P

2.4 自我效能感对自尊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考察自我效能感对自尊的影响,按照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把得分低的27%作为低自我效能组(n=50),得分高的27%作为高自我效能组(n=79),其余的为中自我效能组(n=48)。对不同自我效能感的3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不同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明显差异(F=16.44,P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总分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城乡差异也不显著(P>0.05)。这与孙祥军等人的研究[4]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男生平均为29.0±3.9,女生平均为27.5±3.5,男女生平均分数均比本研究结果高,原因可能是①本研究对象大部分为大一学生。进入二本大学的学生大多数在高中时学习较认真,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大大改变――由原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要好好学习即可的生活变为在生活上必须自己照顾自己、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往往充满信心地参加各种竞选和文体活动,但大学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在高中较优秀的他们进入大学后不再出众,大多数人被一次次地打击,因此自我效能感有所下降。②孙祥军等人的研究完成于2005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使他们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信,因此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有所下降。

大学生自尊性别差异十分显著(P

大学生自尊总分的城乡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与近些年来我国对农村建设的重视有关,农村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水平也提高了,有更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城市、走进大学,他们进入大学后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且那种不如城里人的自卑心理也逐渐减少。

本研究还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显著正相关(P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大学生其自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说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尊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常常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去战胜困难,不轻言放弃,坚持性高。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为确保成功常常选一些过于简单的任务。每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不加努力就轻易放弃了。这直接地影响到了他们的自尊水平。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到关注。多项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联。在学习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参与教学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维(归因)的方式等。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潜能开发等。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学校的迫切任务,学校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归因、改进学生学习策略、教师积极期望看待学生、榜样示范鼓励学生等方法增加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 结 论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可以通过培养高的自我效能感来达到此目的。

(指导教师:李建明 杨绍清 杨美荣)

5 参考文献

[1]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7,84(3):191-215

[2]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心理学探新,2003,4:10-12

[3]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1,6:1-19

[4]孙祥军,杨昭宁,李惠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及其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11-112

[5]张向葵,田录梅.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39-40

[6]赵冬梅,山田裕幸.大专生自尊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72-74

(收稿时间:200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