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程的来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程的来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世界上已知的语言有五千六百五十一种,确认的独立语言有四千二百种,使用国家最多的是英语,有三十多个国家,使用人数最多的则是汉语。

那么,作为学习汉语的主要课程――“语文课程是怎么来的呢?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

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文言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小学“国语”侧重白话文,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际语言。中学仍称“国文”,设国文课,虽仍侧重文言,但加入一定的白话文,此后“国文”课程中的白话文的比重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等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1949年全国解放后,华北地区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母语课本时,就其称呼展开了讨论,最终接受了叶圣陶先生的建议,“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的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并确定中小学都应以学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点文言文,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要求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使学生能掌握接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不再用“国文”和“国语”两个名称,一律称为“语文”。

“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封建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里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

于是我们的母语课程的名称就定为“语文”。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