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凭什么让人坐下来听你说相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凭什么让人坐下来听你说相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相声起于草根

有人问我,相声是什么时候有的呢?天津、北京都是相声的窝。北京是出处,天津是聚处。大约在清朝的同治年问,开始有了相声。

相声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辅以各种表演技巧的艺术形式,使人发笑、开心,属于喜剧表演,最早是从全堂八角鼓引申出来的。全堂八角鼓是过去的一种表现形式。全堂,是全部的意思。八角鼓是一种伴奏乐器,八个角,扁平的东西。乾隆年间,乾隆帝攻打大小金川,得胜还朝。大家在路上要唱些小曲儿,就发明了这么一个伴奏的乐器。八个角,代表的是满洲八旗;(鼓的)一面蒙着蟒皮为外蒙,反看为内蒙;乐器没有把儿,寓意永罢干戈;底下甩两个穗子,叫麦秀双穗,是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意思。在当年来说,八角鼓就是期盼和谐社会的道具。艺人们用它打着鼓,唱着小曲儿,形式包括变魔术,中国人叫变戏法,包括唱大鼓、八角鼓,包括说相声、演双簧等等。这些曲艺、杂技形式统称叫全堂八角鼓。到后来,说相声这个形式独立出来。为什么?因为两个人好赚钱,大家凑在一起不容易分钱。后来赶上皇上去世,在国丧上禁止动乐器。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动乐器,但可以说,上街去说相声了。这个时间应该是同治年间前后。

粗略算来,相声已经有150年历史。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也不同。最早的时候,没有剧场,也没有茶馆,艺人得上街去演。就在闹市区的聚集处,一边是敲大鼓、变戏法的,一边就是说相声的。没有多大的地儿,拿个白粉在地上画一个圈,这个圆圈就是舞台。我站在圆圈里面表演,观众围着圆圈看着,这个形式叫“画锅”。我画的这个圆圈叫锅,我站在这里挣钱,好比在锅里吃饭。也许是一个人演,也许是三五个人演,发展到后来人多起来了,也有一张桌子了,但是,并不是像现在两个人并排站的,那时候是面对面。再后来才逐渐到茶馆、进小园子,一步一步登堂入室,总之,相声起于草根。

画上荷花和尚画

常听相声的都知道,相声艺人有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实际上,细分起来有十几门基本功。你得会逗人,捧人,这就两门功课了。你还要会溜缝儿。比方说,三人以上的群口相声里面,一人逗,一人捧,还需要有个穿针引线、起承转合之人,这个角色就叫“溜缝儿”。还要会说单口相声,会说定场诗。相声演员上场念几句诗的目的是把观众笼住了,你要听我演了。但我们的诗,不能是唐诗宋词,必须得幽默。比如一上台,“马瘦毛长蹄子肥,儿子偷爹不算贼”、“瞎老头娶了个瞎子奶奶,老两口过了大半辈子,谁也没看见过谁”这类的诗,念上百十来个,把观众们说笑了,坐下来听你说相声了。

再有,白沙撒字,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功,解放前的资料都有这个。中午时间,大家都在家里头吃饭,没人到街上来看你表演,怎么招揽生意呢?(这时候)艺人就拿出一个小口袋,里头有碾成末儿的汉白玉的石粉,蹲在街上,以地为纸,以沙为墨,右手撒字(有写字,有画画的),见有人围过来,再站起身来说相声。写字还得有毛笔字笔锋才行,写得太烂人家不爱看。一边写,一边说或者是一边唱,比方唱“一字写出来像一架房梁,二字写出来上短下横长,三字写出来横着瞧川字一个样,四字写出来四角四又方”。这么从一写到十,然后再添一笔,再唱回来,“十字添笔念个千字,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再翻回来十字回头,这叫十字锦。

再比如,写对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这副对联反念正念都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绝活都用不上了。你让我现在在舞台上写这个,下面观众也看不见;在街上写,可能影响到城市管理。所以这一基本功已经名存实亡。

还有就是数来宝,打着七块板,两块大的,五块小的,由专业演员唱,叫快板,但在相声演员这儿,它叫数来宝。我们有像《棺材铺》《三节拜花巷》《同仁堂》这些板子活儿,大概有五六段、六七段,也是基本功之一,但是这个呢,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在舞台上就应用的少一些。

再就是口技,是相声艺人得兼着学的一门基本功。有些相声老先生一上场,会先给观众来上一段。所谓口技,并不是随便学声鸟叫狗叫,它必须是一段完整的故事。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只要是出现在故事情节中的,都能通过相声演员的一张嘴模仿出来。一般分成借助道具与不用道具两种,学小动物叫这些可以用道具。道具是什么呢?举几个例子。第一,葱皮儿。把大葱最外面那层皮儿撕下来,晾干裁成块儿,搁在嘴里边儿,就可以吹出(鸟叫声)来。另外就是牛小肠、肠衣,得是特别干燥的。还有最简单的,买块狗皮膏药,把膏药一撕,要中间那块塑料布,拿剪子剪完之后再把橡皮膏剪成月牙形,贴好之后,含在嘴里面,学声鸟叫是没问题的。有的先生太厉害了,含着这个一天,吃饭、聊天、喝茶什么都不耽误,当然这得练,要是不练你一天得咽多少个(膏药)哟。另外一种是不用道具的。比如相声前辈汤金橙老先生,单凭唇齿喉舌牙就能学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简直是特异功能了。

还有门柳儿,这是行话,实际上它就是开场小唱,与白沙撒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站在那儿,中午了,还没有老百姓来听,那咱们就唱着玩吧。就瞎唱些个小调儿、小曲儿什么的,胡唱胡闹,连唱带打,把观众吸引来坐住了,咱就该说相声了。

相声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艺术

再有就是“太平歌词”,它在相声中得正儿八经地唱,我们要正本清源。因为好多人讲过,相声演员唱京剧、评剧,包括大鼓,唱歌、唱戏。这是一种谣传,也是讹传。这是相声演员“说学逗唱”当中的“学”。为什么呢?你唱个京剧,有专家团呢;唱评剧,有评剧院;唱个歌,人家有专业的歌曲演员。你唱的这些,人家都有专业干这个的,那么,你唱歌,就是“学”人家唱歌。所以,这些都应该归在“学”里面,唯独“太平歌词”,是相声演员必须要会的,它要求板眼要准确。

我们平时说话,常说“嘿,这人长得不错,有板有眼”。所谓“板”、“眼”,就是节奏,比方说,“啪”,拍一下就叫“板”,拍完弹起来就叫“眼”。你唱的头一个字落在“板”上,最后一字也在“板”上,这叫一板一眼。但有的曲种是“眼”上张嘴,落在“板”上,比如西河大鼓;再比如,东北大鼓和京韵大鼓,是一板三眼,就是4/4拍,“头眼”张嘴起唱,最后一个字也要落在“板”上。“太平歌词”是最简单的,一板一眼。乐器就是两块小竹板,我们叫“玉子”,传说是慈禧太后赏的。怎么回事呢?艺人们进宫去给西太后表演,边唱边拍大腿。太后问:“你这是干吗呢?”回话说,“我这是乐器,打节拍呢。”慈禧一听,就命公公到御花园捡了两片竹子,赏给艺人,“你就拿它当乐器。”是御赐的,后来念白了,就成了“玉子”。

还有一门功课,叫双簧,(演员)抹脸还戴着小辫,前面一个人,后面一个人。据说双簧也与西太后有关。有个艺人叫黄甫臣,弹着弦子说唱,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可是宫里面差他进去,不敢不去,怎么办呢?带着儿子去。儿子蹲在他身后,他在前面弹着弦子,儿子在后边张嘴唱。西太后就觉得稀奇了,这60多岁的人了,嗓子还这么好?一问才知是儿子在唱。父子俩忙跪下求太后饶命,西太后却说,“唱得挺好啊,以后你们这就叫‘双簧’了”。尽管是民间传说,但逢年过节还是要演双簧,形式单一却效果火爆。不过,双簧不适合常年演,因为它太单一了,而且无论怎么演,格调不会特别高,所以偶一为之可以,天天演,谁受得了?

相声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艺术,也是最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