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坚持教学反思,提升教育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坚持教学反思,提升教育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对教育得失的思考研究过程。从教多年,我愈来愈感到反思对提高教学的重要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出发,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发现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这时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现以本人一堂公开课为例,阐述一堂阅读课教学的得与失。我执教的是深圳牛津英语8A第6课More practice中的一篇阅读文章 “The Fisherman and The Fish”。这篇阅读是对Reading部分的补充,可以说是一篇泛读课文。如何上好阅读课,如何在阅读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我在备课时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回顾上课过程,收获还是很多的,有成功之处可供人借鉴的,也有值得探讨尚需改进的地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堂优质的课来说,导入非常重要。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歌曲导入,自由问答,头脑风暴,观看视频,角色扮演等等。针对我这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观看视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大多数学生在孩提时代就非常熟知的小故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对故事的细节也许会有所遗忘。因此,我特意选取了一段无声视频,让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通过对画面的感知,大胆的猜测细节。学生在边看边想中,很快融入课堂,同时激发了他们说英语的欲望和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装”,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只学到了几个单词或词组,课堂气氛也很沉闷,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是我本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思想。因此,我的每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的。

1.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本节课主要是阅读教学,我根据阅读课教学的模式,精心设计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 Post-reading这几个环节的任务设置。

Pre-reading以学生观看视频为主,边看边思考。While-reading主要以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中完成。在学生泛读之前,我巧妙地设计了五个问题: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Who were the main characters? What happe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How many wishes did the fisherman’s wife make? How was the ending? 通过这几个Wh-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对文章要掌握的几个点立刻有了清晰地认识。在整体感知中,对文章大意有了了解。

在细读环节中,我巧妙利用表格的形式,学生通过两两合作对渔夫妻子的四个愿望以及当时天气状况的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Post-reading环节,我又提出了两个与文章内容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讨论话题。学生在讨论中一方面提高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几个环节的设计能够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教师在整堂课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有效阅读的方法和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整堂课上集中注意,兴趣盎然。

2.学生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总是以单一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厌烦,就会有意无意地开小差。于是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这几种形式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如在泛读环节,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在细读和讨论环节,我主要采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尤其在Debate环节,学生不仅得到充分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而且在相互争论中,学生得到了情感教育。多种学生活动形式的结合,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的能力,预期的教学目的已经达成。

三、借助阅读材料,导入情感教育。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教师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情感教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堂课学生通过阅读自然而然地引发出一个结论:Don’t be greedy. 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 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知足常乐”是否适用?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学生通过辩论,进一步认识“知足”与“竞争”的关系。尤其在初中生升学压力大的情形下,学会如何竞争,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当重要。这一环节的设置,恰到好处的进行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四、不足与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遗憾我们需要反思,因为反思我们需要改进。这是一堂说课比赛的教学设计,说课的对象是评委老师而不是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如果运用于课堂,是否适合每个学生呢?这时值得我课后深思的问题。一般说来,初二学生的英语分化现象十分突出。我们的教学设计就要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是每位英语教师值得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从这堂公开课教学设计看,大部分设计能够照顾到学生的接受水平,能够让学生用英语自主表达,能够有收获感并产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在辩论环节的设计上,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因为任务难而不敢开口。这时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耐心细致的准备。例如:可以展示几句例句或有用句型引导学生大胆开口;在此任务开展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发挥学生小组内合作互助的精神,给每个组员有明确的任务,让任务型课堂得到充分体现。

另外,这堂课的作业是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续编故事并写出剧本。但有关剧本书写的格式与要求,在整堂课中没有提到。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不会写剧本。因此,我可以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呈现一个范文,让学生有所指导地写。这样学生在做作业时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总之,教师应该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

著名赏识教育家周弘曾说过:“用心生智慧”。每一次上课,每一次反思让我感到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学相长”是作为教师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只要教师用心备课,用心上课,用心反思,因地制宜,因“生”制宜,无论何时,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舞台。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反思,将反思的成果用于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实践状态,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附:

The fisherman and the fish教案

Part 1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1. Chapter 6 of 8A,More practice,Oxford English.

2. A reading lesson.

3. It tells us how a fisherman’s wife was punished for being greedy.

Part 2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1 Most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stories.

2 They are very familiar with the story.

Part 3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Key points: To gain the ability of general reading and getting information.

2. Difficult points: To have a debate.

Part 4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s

Students can 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find the details as well.

2. Ability objects

(1)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2)Foster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3. Moral objects

(1)One will end up with nothing if he is too greedy.

(2)We should be independent.

Part 5 Teaching methods

1.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

2.Audio-lingual and Audio-visual Methods

3.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Part 6 Study Methods

1. Self-study method

2. Co-operative method

3. Innovative method Part 7 Teaching Proced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