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和文化等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扭曲。矫正当代大学生价值偏异倾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统摄思想和行为的前提和根本。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同时,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方位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在潜移默

化中引导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影响,都在深刻地触动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这种变化在青年大学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 出了严重价值观扭曲,出现了“药家鑫”、“我爸是李刚”、各种“艳照门”等让人瞠目结舌的闹剧。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潜在的生力军,更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当代青年前沿思想观念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社会思想有着示范性影响,其理想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能够帮助他们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能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同时,大学生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将对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道德的建设和践行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这既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又可使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其价值取向形成原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现状成因是很复杂的,既有客体的外在的影响因素,又有主体的内在的规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会转型的深刻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复杂而深刻的转型时期。这既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也引起了社会价值系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继而导致了尖锐的价值分化和价值矛盾。社会转型的实质就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与解构,即旧的社会价值体系消解、失效,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生成、发展。社会转型在价值观上的反映,就是多元价值观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面的矛盾冲突和相互碰撞。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这些矛盾冲突自然体现在青年大学生对世界、社会、人生、现实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上。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缺乏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仰的特征。

(二)文化观念多元化的交互影响

二十一世纪受全球化的激烈冲击,各种文化在激荡中交融竞争,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深层体现,是文化的核心。每一种文化都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影响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当一种价值观念长期稳定地引导着人们的认知与行为后,就发展成人们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受到几个方面文化观念合力的影响,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三)需求层次多样性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了人们的社会需求。因此,不同的社会需求层次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不同需求动机和行为的选择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并进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

(四)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至少受到三种力的作用,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教育力量在教育的观念与方法上,多年来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变和改进,致使教育的效果较差,没有起到应有的合力作用。特别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功利化倾向的教育模式和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五)尚未完全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影响作用还未充分释放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观尚未完全形成,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指导没有充分发挥。价值观大体可分为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两大范畴。前者主要涉及国家治理所展开的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关系调整;后者主要调整公民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引导,把公民个体整合到社会中去,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调整。中国政府在国家层面主动进行价值观调整,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等指导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原则。对于体制变化和社会转型,国家层面价值观的调整应该说是及时的,较好地引导了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相比较而言,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的变革却相对迟缓。社会层面的价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无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有的价值观过于空洞和陈旧,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从而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二是价值观上的误导,形成对传统价值的颠覆,表现在盲目崇拜西方,片面追求物质生活,世俗生活低级媚俗。三是行为价值标准缺失,公共生活中缺少被社会大众认可的规则。由于这一些影响,使得青少年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使其价值取向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