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读会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读会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中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量大,分值高,由原来的客观性试题急速转为主观性试题、开放性试题、创新型试题,灵活性的知识考察越来越多。“一改死记硬背,倡导发展创新思维”。而这些往往又都是考生的失分大户,这让师生们感到非常苦恼,也使语文教学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语文自主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强调,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明确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教学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训练,是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人们常说:“读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开卷有益”是有道理的。当前,课改步伐的不断加快,是语文教学面临新的转轨和挑战。其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已处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各级语文考试中,阅读题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广泛,所占分数也越来越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感悟能力和阅读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何,将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可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阅读水平势在必行。

如何改进和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所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很大。这里,只想就中学生的阅读训练谈点看法。记得省考试命题组的一位负责人说过:“各个层次的考试,特别是语文高考,应该使读得多而且善于读书的学生发挥其优势。”这个意见是极有道理的。一些语文成绩高的考生在回答“为什么考得好”的问题时,几乎没有人说:“课堂认真听讲”、“模拟题做的多”;相反,大都回答说:“课外读的书多。”从命题人员的初衷和应试考生的体会中,我们是应该而且能够总结点教训来的,以便亟待改进和加强阅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谓“使读得多而且善于读书的学生发挥其优势”就是让阅读量大、善于巧读的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发挥得好,拿到高分。我想这个导向无疑是正确的,是符合培养阅读能力规律的。所以,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我认为办法有两个:一是“多读”,二是“会读”。

1 多读

俗话说:“熟能生巧”。阅读也是一样,读多了,揣摩多了,便能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量是没有止境,主要靠平时的积累。那些“临阵磨枪”,既达不到一定的“量”,也不能使“质”有所保证。学生阅读的知识面一定要宽泛,内容要深广,视野要开拓,这样积累的知识才丰富,学生智慧仓库里的财产才富有,既吸取了社会科学知识,又获得了自然科学知识,可谓包罗万象。如果一个人的语文阅读量少,就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就学不好语文。

多读,主要是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具体讲,老师应指导并鼓励学生做到七点:

(1)读各种各样的健康有益的东西(当然也包括教材在内),涉猎的面不妨更广一些。

(2)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阅读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博览群书” 。

(3)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书籍报刊、古今中外、文科理科,凡是内容健康而又读得懂的都可以读,千万不可只盯住课本不放,只读基本篇目,使阅读面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

(4)规定课外阅读量,并按不同年级、不同学期段逐渐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领域,增加词汇量,提高认识、感知能力。

(5)要走出“教本、学本”(即教材),把阅读扩展到课外去,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去说话训练、去阅读。如果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课堂上的事,那是极大的误解,考试没有不吃亏的。

(6)阅读自己喜欢的贴近中学生实际的读物,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才有可能多读,才会减轻阅读的疲劳感,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更是语文阅读的内驱力。

(7)阅读的内容选择上尽量浅近。所谓“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喜欢阅读、经常读书、博览群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只有“读多了”才能“做”的顺手,将来“考”的满意。

2 会读

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甚至创造新意义。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要放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张扬他们的个性,放飞他们的翅膀。教师利用身边的实例,创设情景,合理地引导,让他们沿着主轨前行,这样就能解决阅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让课堂活起来,让主体地位回到学生身上。从这层意思说,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书本。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朗朗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精读对文章的理解要求高,略读对文章的理解要求较低。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三者要有机结合,灵活使用,达到阅读的功效。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老话:熟能生巧。“多读会读”自然就“熟”了。“熟”了之后,不怕它生不出“巧”来。如此说来,课就可以不讲了?综合训练就可以不搞了?老师的指导也可以不要了?绝对不是。倘若整体把握了上述意见,就不会有歧义产生;倘若在老师指导下真正做到了“读得多且善于读书、会读书”,那还会怕阅读吃亏么?有了“多读会读”的积累,再加上一点灵气和悟性,什么样的阅读材料都能应付,语文阅读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