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规范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规范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不规范采血;检验结果;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医护人员采血时的不规范操作,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导致了不规范标本,不仅影响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干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误诊、漏诊,现就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1 原因分析

1.1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1)压脉带的使用 压脉带束缚时间的长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束缚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可致标本溶血。(2)皮肤消毒 采血部位消毒后消毒剂未干燥即行静脉穿刺可发生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3)选择静脉不合适。静脉细或有外伤,因为针在细小和脆弱的静脉里探寻游走,会造成溶血。(4)消毒准备不充分。没等酒精完全干燥便采血,酒精会经针孔进入血标本中,导致溶血。(5)针型号的选择不合适。选用大号的针,大量的血液会因为突然快速地涌入采血管中,而导致溶血。如果选择太细的针,血液在较大的压力下通过狭窄的空腔,也会导致溶血,当红细胞进入采血管中时已经发生变形。(6)采集标本时未一针见血,来回穿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同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在皮肤上直接取血。(7)注血入管时不拔下针头猛力注血,结果红血球经针头挤压破碎溶血。注血后试管晃动过于猛烈,也会造成标本溶血。(8)直接在输液或输血的针头和导管处抽取标本。

1.2 标本凝血:(1)抗凝剂与血量之比未做到1:9,估计抗凝剂与血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求非常严格,抗凝剂浓度会改变血细胞的形态大小,这些改变会使血常规检验时有核细胞的计数得出错误结果。(2)注血后没有将试管握与手掌心来回搓动混匀标本,忘记或简单晃动几下,会使抗凝剂与全血混合不均,造成凝血,包括肉眼观察不出的微小凝集。

1.3 采集时机不规范:(1)患者刚刚做完运动就采集血生化标本,此时丙酮酸和乳酸可迅速增加,剧烈运动可是钾、钠、钙、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糖、无机磷、尿素、尿酸、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升高1倍以上。(2)患者刚进食,采集的血生化标本,标本中的三酰甘油增加5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20%,胆红素、无机磷、钙、钠、胆固醇均增加5%左右。饮酒和高脂,高蛋白进食后多数人肠源性同功酶和尿素,雪氨等都会增加。

1.4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1)晚、夜班或中班时只有一人上班,忙于治疗和护理,没有及时运送标本。(2)思想上未引起重视,认为等一下没关系。不但会造成培养标本的污染,且血液中有些项目有严格的时间依赖性,如血氨、乳酸、血小板、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等。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气体扩散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使检验结果失真。

2 防范措施

2.1 掌握采血时机采血时间应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而异。大多数检验一般在早晨空腹采静脉血标本如:血脂、肝功能等;输液病人应在输液结束1~2h后采血;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在心肌梗死16~24h采血;血培养标本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采取静脉血等等。

2.2 预防标本溶血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术,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皮肤消毒后待消毒液干燥后再行穿刺,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缚压脉带时间不宜过长,禁止用力拍打采血部位,抽血后取下针头轻轻沿管壁注入血液,血清标本禁止摇动,加入抗凝剂的全血及血浆标本避免用力摇动,禁止注入气泡。

2.3 预防标本凝血全血或血浆标本应加入抗凝剂。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准确,轻轻颠倒混匀,以达到防凝目的。综上所述,静脉采血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血液标本的质量问题如溶血、凝血等,但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

2.4防止某些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输液当中尽量不采血,如急需采集血标本必须在输液的健侧上肢采取血标本,输液后需采血,最好在输液输完2h后采血。如血药浓度的采集,要现采现送。采集的血做血细菌培养时,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血,最好在发烧时采血。血清淀粉酶应在发病后12~72h后抽血。

3 讨 论

标本的采集需依靠医生、护士、患者、检验人员的多方合作,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不规范标本的采集,认真处理每一个环节,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