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拥军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中心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教授

今天,越来越多的医生给求医者开阿司匹林作为预防措施,尤其是当患者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缺少运动和吸烟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时,但是实际应用远远不够。

与美国冠心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超过95%相比,从总体上来讲,阿司匹林在中国的使用率非常低。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只有14.38%,卒中患者中的使用率甚至不足14%。即便是心内科门诊的患者中,阿司匹林使用不当也占63%。

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新近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突发病变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血管性死亡减少1/6。

早在两年前,欧洲心脏病学会就公布了抗血小板药物专家共识报告。今年初,由国内40多位心血管病专家起草形成了“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刚开始时定为每两日325毫克,后来又曾定为每日100毫克,现在我们推荐最佳预防剂量为75~150毫克/天。

“中国专家共识”建议: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血栓)原则上应尽早使用阿司匹林,最好在发病48小时以内。如果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使用肝素类药物的话,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是安全的。

1. 对于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毫克/天,应用2~4周后,调整为长期用药,剂量为75~150毫克/天。

2. 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毫克/天。

3. 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

所谓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即指不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缺血性卒中。

1.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腔隙性或隐匿性)的患者,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75~150毫克/天,或者使用阿司匹林和双密达莫(潘生丁)的复合制剂或氯吡格雷(75毫克/天)。

2. 有中高度出血并发症危险的患者,建议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50~100毫克/天。

3.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氯吡格雷。

心源性缺血性卒中

1. 对于伴有房颤的心源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建议长期口服抗凝剂治疗。

2. 如果有使用抗凝剂禁忌证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75~325毫克/天。

预防用药

一般人是否需要应用阿司匹林,是许多中老年人比较关心的问题。

1. 有研究证实:年龄≥45岁的女性,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毫克/天),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

2.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为了预防脑卒中,应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毫克/天。

3. 为了减少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4. 使用阿司匹林不建议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等)和细胞保护剂(如曲美他嗪,俗称冠脉舒、心康宁)。

(作者每周三上午在北京市天坛西里6号北京天坛医院有专家门诊)

・小知识・

谁发现了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到目前为止已应用百年,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其他二药为青霉素、安定)。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阿司匹林的天然原质“水杨酸”成分,存在于柳树皮之中。相传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无论是民间,还是名医希波克拉底都已知道用柳树皮、叶的液汁止痛与退热。19世纪时,欧洲化学家从柳树中提取到“水杨酸”。19世纪90年代,德国拜耳化学制药公司29岁的研究员费利克斯・霍夫曼为缓解父亲风湿性关节痛,在探索研制疗效明显的止痛药过程中,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拜耳化学制药公司生产出品了水溶性白色阿司匹林药粉,不久又制成阿司匹林药片。德国化学家德瑞瑟将其命名为Aspirin(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以及感冒、退热的即时效果明显,副作用少,且价廉、服用方便,迅即被许多国家医学界采用。

1971年,英国药学家约翰・万恩在研究前列腺素过程中,获知并证实阿司匹林能拮抗机体内血栓素A2的释放,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对防止血管栓塞有明显功效。这一科学研究发现,受到了全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和青睐。

1982年,约翰・万恩与另两位瑞典学者伯格斯特隆、塞缪尔松,由于研究前列腺素所取得的成就,共同荣获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阿司匹林。 (傅维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