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展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展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鲁西南小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兖州市,2001年以来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75万亩左右,基本保持动态平衡。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58元,年均增幅在10%左右,位居济宁市首位。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功能齐全、居住方便万人社区15个,合并自然村68个,全市农村全部实现了“四通一有”,即: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公交车,有澡堂,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程度改善。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奥秘在什么地方呢?近期市委农工办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到镇村,发放问卷,与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座谈,对我市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问题的内涵有了初步认识。

一、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动态稳定

兖州市从2001至2011年,粮食(小麦、玉米)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75万亩左右。通过调查分析,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动态稳定的原因既有历史方面的,又有现实方面的,分析起来讲,主要有三条:

1.种粮“保把”

大安镇廿里铺村55岁的农民李长安说,自己种田几十年了,自己的五六亩地一直种粮食,前几年种过蔬菜,也搞过中草药,但由于对市场的把握不准,对技术掌握不精,都没有获得较好的收益。而种粮食自己是“老把式”,再加上旱能浇、涝能排,收入十分稳定,受市场的影响不大,保把。据统计,持“种粮保把”这种观点的农户约占 70%。主要包括:中老年农户,收入单一的农户,家中有学生(大学生)的农户,老弱病残的农户。

2.省事

被调查对象普遍反映种粮食省事,除草有除草剂,不需要再出憨力,拔草锄草。收获有联合收割机,不用再挥汗如雨抢收获。浇地也省事了,大部分村都安装了深水泵,建了地下管道,浇地只需电闸往上一推,看着水往地里流就行了。据统计,2011年全市种1亩粮食平均用工仅需3~4个,约占1980年种粮亩用工的1/10。

3.感情

土地是千百年来农民赖依生存的最基本元素,粮食又是解决农民温饱的最基本物质。按理说自己常年在外经商,收入也不错,再种几亩粮也没啥赚头,但常年在外经商务工的农户土地仍然很少有落荒的,且大多数以种粮为主。谷村镇两分店村在城里经商的颜景全说的好,在外挣钱再多,没地心里不踏实,一旦经营不好没地就没退路。据调查,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持这种观点的农民占绝大多数,不仅有老年人,中青年也不少。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有粮吃只是人民群众最肤浅的要求,长期以来受各种条件限制的农民最渴望的就是增加收入。从根据2001年至2011年兖州市统计年鉴就农民收入变化绘成的图(图略)可以看出,10年来农民收入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年增长保持在10%左右。农民收入增加有三大因素:

1.粮食收入增加

自上个世纪初建成“吨粮县”以来,又建成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亩均粮食产量始终保持在1000公斤左右。随着优良品种和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粮食品质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价格也保持螺旋式上升。据统计,2011年全市42万亩小麦优质专用品种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35万亩玉米90%以上种植了高淀粉玉米郑单958。粮食产量的稳定、粮食品质的提高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据调查,2011年7月中旬,兖州优质专用小麦市场价为2.6元/公斤,比周围地区普通麦高15%。全市仅优质麦一项就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7000余万元。

2.生产成本降低

农业生产的三大成本即:浇水、施肥、收获。据调查,全市已建成地下管道10万米,滴灌、喷灌面积6万亩,水利用率由90年的50%提高到2011年的75%。缓控肥、有机肥大面积推广应用,平衡施肥技术逐渐被群众掌握,肥料利用率由90年的65%提高到2011年的80%。目前全市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植保、统一灌溉、统一收获的村已达到60个,涉及农户11000户。全程化服务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分户管理的困难,节省劳动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兖州粮食产出与投入比已有2001年的5:1调整为201103年的6:1。

3.二三产业收入增加

种粮省事,就为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提供了可能。据调查统计,我市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领域主要包括:(1)建筑业。仅颜店镇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就达到3000人,全市总计达到2万人,人均收入30000元。(2)运输业。新驿镇、小孟镇从事黄沙运输的农户达到200家,户均年收入20万元。兴隆庄镇、王因镇从事煤炭运输的农户300家,户均年收入25万元。全市从事运输业的农户达到5000户,户均年收入15万元。(3)务工收入。在本地企业务工的农村劳动力4.2万人,在外地企业务工的农村劳动力3万人,总计7.2万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4)工商经营业户。全市从事商品流通的农户达到15000户,户均年收入10万元。2011年全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2.5万人,约占农村总人口的42%。全年农民务工收入达到65亿元,人均增收5000元。

4.畜牧业发展较快

立足我市粮食产量高、品质好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近年来先后有绿源肉鸭、嘉隆肉鸡等10多家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在这些畜产品加工业的辐射带动下,畜牧业生产增长迅速,成为拉动全市农业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市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98364万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2.67% 。

三、农村稳定发展

“仓粟实,而知礼节”,粟泛指粮食,这句话是说,仓库中粮食充实,群众有粮食吃,人就会变得文明。兖州粮食始终保持高产、稳产,即使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遭受粮荒的时期,粮食自给能力也远远强于周边地区,没有出现大面积粮荒。近十几年来,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高产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市粮食生产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这对我市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农村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安镇王村是一个传统粮食种植村,全村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00亩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000公斤/亩,粮食生产日常管理主要以老人、妇女为主,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基本上户均一人。王振友老汉说,他家现有6亩小麦,现在种地十分省事,日常管理他和老伴就能轻松完成,平时除了管理好小麦之外,另一个重要责任就是为正上小学的孙子做饭。家里不愁没粮吃,儿子、儿媳都在镇上的白象方便面企业上班,月工资2000元左右,全年粮食收入再加上务工收入,全家年收入5万余元。王老汉介绍说,在街上闲逛,无事生非的人少了,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有点营生,跑运输的,到城里经商的,在企业上班的都有,平时在街上遇到个人都显得急匆匆的,很少有人闲聊。据调查,目前像王老汉这样老人、妇女在家种田,青壮年在外务工的家庭已成为我市农村家庭的主要结构.这种家庭结构有粮吃、有钱花,是保持我市农村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王祥宝,男,1973年6月出生,山东省兖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产业办主任,农学学士,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