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需要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需要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是啊,没有爱哪来的教育?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四好少年”。因此,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也是师德的本质所在。曾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上课了,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用自己的目光扫视教室里每一个学生,当她的目光与一个后进生的目光相遇时,那学生却说:“老师,我又没有捣乱,干吗看我?”这个生动又朴实的例子,很自然地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让我们也“穿越”一下吧。

【案例】李刚是班上最会“闹”的学生,上课捣乱不说,下课还欺负弱小同学和低年级学生,同学、老师都不怎么喜欢他;然而家长对他是溺爱有加,成天捧在手心里,真可以说得上是家里的“小皇帝”,学校的“小霸王”。就这样,他成了我“最关注”的学生,生怕他给我搞出什么“动静”。每次他在校欺负同学,我就把他“请”到办公室“轰炸”一番;每次上课铃响,我站在教室门口扫视全班同学时,第一个看的就是他,而他总是扭过头,或是不屑一顾地和我对视。一天早上,我来到教室看见他穿了一件紧身皮夹克,头上了许多一次性彩色发胶,把自己搞得像“MJ”,还跟几个同学在交流心得,其他同学在一旁议论纷纷,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看到这,我火气一下就上来了,心想:祸水终归是祸水,总搞些不三不四的来影响同学。于是,我气冲冲地把李刚叫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严厉地对他说:“你以为你这样很有个性,很帅吗?你不知道学生不能这样的吗?中午回家马上洗掉!”他 “哼”了一声,就径直回家了……

【自我反思】我对李刚的教育算是一个教师热爱学生的表现吗?我是在注意他,但我内心真正要关心、爱护他吗?没有,我只是盯着他,不让他捅娄子,对他的教育,只追求立竿见影,而方法却相对简单,缺乏艺术性,有些地方甚至对他不够尊重。 其实我也明白,教育学生需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最忌急功近利。就如对李刚发胶的行为,如果这样做:单独把他叫到教室外,对他说:今天你了发胶,还真换了个样,挺帅气的。这样首先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谈话氛围;再问他怎么会想到要发胶,这样他肯定会说真话;然后告诉他发胶是好看,但还不适合他这个年龄,学生是不能这样的,然后劝他中午回去洗掉。我想这样李刚肯定会接受的。再如,每次上课我总是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到李刚身上,说是注意他,实际上,我是想给他一个警告,用我的目光告诉他:看你敢不敢捣乱,无形中一种敌对状态已经形成,这样李刚的心里会怎样想呢?这对他来说实在是有点不公平的。现在想想,课堂上,如果我能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他,或许他和我之间就没有那么敌对了。是呀,教师的爱要毫无选择地、公平地给予每一个学生,不能有任何个人特殊的情感和偏见。

以上案例总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如再不引起重视,必将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唯有爱。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儿童。

1.“爱你”没有选择

老师对学生的爱没有合适不合适,值不值,它是没有选择的。无论学生来自什么地方、什么家庭,无论学生长得怎样,习惯好坏,成绩优差,智商高低,他们一律平等地享有师爱的权利。此外,对生理上“特殊的孩子”,老师要给予特殊的爱;对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爱。

2.做“你”的“知心爱人”

学生也是人,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和个性的个体。教师应该了解他们与众不同的方面,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给学生真正的爱,也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只有对学生知心、知根、知底,才能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朋友”一生一起走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如果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他们就会自觉地听老师的话,愿意接近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让学生爱学习首先得让学生“爱”上老师。因此,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老师的真心换学生的真情。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4.爱“你”一万年

“学困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他们情绪波动较大,行为也经常反复,但自尊心却又非常强烈,而且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比较敏感。所以“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做好“爱你一万年”的思想准备。当“学困生”出现反复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弄清事情原委,找出应对策略,并适时引导学生作出自我剖析与总结。同时,工作中要经常提醒学生,发现进步表扬积极,最后完成转化。其实,学生也都是想“好”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灵昆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