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拥挤综合征:精神健康的大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拥挤综合征:精神健康的大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黑色的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的时代;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许许多多的精神疾病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它将取代生理疾患而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

在导致精神障碍的诸多因素中,焦虑、抑郁、疑心过重、胡思乱想等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但是,还有一种因素在为精神疾患发病率的升高推波助澜。它,就是拥挤

社会心理学家曾发出过警告: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人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易怒、乏力等症状,甚至引起心理变态,这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拥挤综合征”。拥挤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外在的拥挤,表现为住(居家、办公)、行(行路、旅行)拥挤。这类拥挤,许多人都有感性认识,一定相当熟悉。第二类为内在的拥挤,表现为人们心灵的“拥挤”。拥挤带来的不良后果,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刺激过量。即在拥挤的情况下,各种社会性刺激大大增强,当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堪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输入速度时,便出现了刺激过量。它使得人们应付外界环境的调节机制负担过重,导致人们心烦意乱,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医学上所说的“行为崩溃”,进而激发精神疾病。其二,是“失去个人自由”。即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做或不做某件事的自由受到限制和威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对抗、不满和沮丧的情绪。因为,人们希望独处或保持互不干扰的心理需要遭到了侵扰,“个人空间气泡”被粉碎了,所以,引起了心理的焦灼、烦躁、不安,甚至反常行为的出现。

关于行的拥挤,人们都司空见惯了。比如,上下班挤公共汽车时,步行或骑车经过十字路口、闹市时,感觉特别明显。在这些时间、地点构成的特殊环境中,坐车人挤人,过路车碰车的事数不胜数,原本小事一桩,赔个礼道个歉便平安无事了,但是,由于环境拥挤,使人心烦意乱,双方火气都很足,发生吵骂以致大打出手的事屡见不鲜。

据报载,在长沙开往上海的208次列车的一节拥挤不堪的车厢里,3个长途跋涉、心力交瘁的打工仔紧张地交头接耳:“你看,后面那个人脸色不好,我们先下手为强!”于是,3人各自抽刀,向身后的人群砍去。结果,造成14人跳车、4人死亡、10人重伤的恶性流血事件。案发后,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鉴定,行凶的3人当中,2人为衰竭性精神病,1人为感应性精神病,均无责任能力。同时乌鲁木齐铁路局向国家铁道部递交的一份材料中也称:乘长途火车的旅客,很有可能发生自杀或冲动伤人等危险行为。每年2~4月为客运最紧张的季节,也是“旅行性精神病”最活跃的时期,而且,事发地均在硬座车厢中,几年来,在前往乌市的火车乘客中,由于突发精神病引起的自杀、伤人事件而死亡、伤残者已逾千人。

关于住的拥挤,对于不少人来讲,更是毫不陌生。国外专家对居住环境的研究表明,居住密度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有直接的关系,我国曾与瑞典合作研究了住房环境与居民健康问题,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据一家法制杂志刊载,在天津某地的一个两家合住一套单元房的公共厨房里,准备上夜班的A急着做饭,可炉灶仍被B占着,A几次催促,而B仍旧慢悠悠地操持着,又过了几分钟,只听A狂叫一声,端起灶上一锅热汤,猛地朝B的脸上泼去,A被抓获归案后,经法医诊断,他患上了应激性精神分裂症,属于无刑事责任者。类似的由拥挤而导致的悲剧并不是很多,但是,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住房隐私性不足、房间不宽敞和住宅结构不合理,这三大因素与人的精神障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明显地体现在女性身上。有关部门曾对某地的土地房产纠纷做过调查,发现市区内人均居住不足3平方米的居民的争吵发生率比人均居住面积达8平方米的居民高18%还多。

关于心灵的“拥挤”,尚不为人熟知,它是指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膨胀,就业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等外部环境的压迫,致使人心理产生严重的失衡,进而导致某种精神疾病,其中,心灵“拥挤”的主要诱因与主要表现,一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婆媳、妯娌等)、邻里之间、亲友之间、同事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故而心情郁闷,神经质,易发怒,这种情绪若长期得不到缓解,久而久之,便会因此激发精神疾病;二是因为过高地评价自我,过于乐观地估计形势,结果在晋级、评职称、分房子、涨工资时未能如愿以偿,以及因为对金钱的过分渴望与追求,着了魔似的想一夜暴富,结果,虽孤注一掷,摸奖券、买彩票却是空手而还,导致精神疾病发作的事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