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R1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供应无菌器械的重要部门[1],也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可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有本科、大专、中专护理实习生到我院参与实习工作,经过多年的带教和观察,发现供应室实习护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当前带教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认真分析并提出对策,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 实习护生存在的问题
1.1 不了解供应室的工作性质 护生对供应室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不了解,心理压力较大,表现为畏首畏尾,缺乏自信心[1],对不懂的问题不主动请教老师,没有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主动学习意识不足 护生普遍存在着只重视注射、发药等操作技能的训练,加上供应室实习内容要求较局限,认为供应室的工作机械、单调、枯燥无味。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工作不认真,得过且过。
1.3 知识缺乏 由于书本上有关供应室的理论知识较少,供应室大多与器械、物品接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困难,而且各科器械种类繁多,不易掌握其名称、用途等,持别是各类手术器械包内的配备,常常是名称对不上器械。
1.4 无菌观念淡薄 由于供应室护生实习时间短,环境陌生,各种区域划分较复杂,护生无菌观念不强,对回收的物品分类不明确、消毒液配制浓度不准确、常出现从污染区到清洁区不更换衣服和鞋子、不按规定行走出现逆行现象。
2 对策
2.1 带教老师的选择 护生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其一言一行对护生有着深刻的影响,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2]。因此,应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热爱护理带教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理论水平高、且临床经验丰富,有能力在临床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操作的护理人员为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详细制订本科室实习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管理组织、对带教老师的要求、教学形式、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学检查内容、考核内容等。
2.2 提高护生主动学习意识 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方法,老师对护生进行规范示范,使她们掌握要领,然后给她们提供操作机会,参与器械、敷料的分类及打包、下收下送等工作,做到放手不放眼。在工作中带教老师与护生进行互动、互相交流,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机等,可达到教与学互动的效果[3]。
2.3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由科室总带教老师主持讲课,由带教老师带教,实行一对一带教方式。理论内容包括各项工作流程及要点,如供应室分区、灭菌相关知识、无菌物品的保存与发放、物品处理流程、物品清洗流程、下收下送流程等。操作部分包括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常用器械包和敷料包的包装等,要求护生认真做好笔记。在实习过程中,老师有针对性的按照授课要求提出问题,引导护生注意观察,回答问题,加深护生对理论的理解。使护生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要求人人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物品,器械,包装的清洁、消毒等。
2.4 加强无菌观念 各种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技术的操作,是供应室带教的重中之重,应注意培养护生的慎独修养和工作的自律性,如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要求人和物品绝对不可逆行,以防造成交叉感染。回收器械时,将污染的器械及包布进行分类,将器械的轴部打开浸泡,消毒液配制浓度要准确并加盖防止挥发。在配制器械包时,检查器械清洁质量,保证器械光亮无锈、无粘附物, 橡胶类吸管是否通畅等。包装包布一用一清洗并检查包布质量,确保包装的密闭性和完好性,器械包配制是否符合要求是确保消毒灭菌达标的前提。
2.5 教学评价 每批护生出科前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护生个人意见,让护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考核护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带教老师将考试成绩结合护生平时表现对护生个人小结给予合理出科评价。
3 小结 总之,在供应室带教工作中,通过带教老师的不断学习,言传身教,尽量把自己的亮点展现给实习护生。通过正确的带教方法,提高了护生的知识、技能及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供应室护理教学质量,使护生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实习护生就能在学习与工作中完成由护校实习生到合格护生的转变[4]。
参考文献
[1] 杨玉,俞兰,张亿琴等.可重用诊疗器械集中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70-71.
[2] 吴春芳,吕改玲,王雪兰.做好护生带教工作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1(9):143.
[3] 李冬红.PDG教学法在供应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20):259-260.
[4] 张艳玲.走出护生带教误区[J].医药界,2009,1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