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有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有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11月16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1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10年农村学校减少了一半。杨东平认为,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

当前农村学校的窘境让我回想起自己以前艰辛却很幸福的农村受教育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就读于离家200米左右的村小——独枣小学,当时每个年级有2~4个教学班。虽然没有塑胶操场,也没有煤渣跑道,但每当课后和放学后,男孩子在土操场上打篮球奔跑得尘土飞扬;女孩子在操场上跳绳、跳橡皮筋、跳房子,玩得不亦乐乎。后来,小学毕业了,每天步行30分钟到乡中学——乔姆中学读初中;再后来,90年代初期,步行1小时到镇中学——后港中学读高中;最后,顺利考上省城师范院校读大学。应该说,出生于农村的我的求学读书经历还是比较顺利的。如果我晚出生20年或者30年,恐怕读书历程会艰辛、难料得多。

那时的社会不存在现在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培养的学生也能很好地适应毕业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社会、家庭对学校、对教师都充满了期待和感激,并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抱怨和怀疑。

那时的生活水平不高,但一个学期三五元钱的学费在农村老百姓的日常开支中占的比例远没有现在高,影响不了生活质量。现在,虽然免了学费,但是改制费、隐形的择校费、培训补习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不计其数,老百姓怨声载道,教育投诉居高不下。

那时的学校没有现在重点中小学规模大,却成功解决了所有村子里儿童就近上学的问题,而不会像现在,孩子一年四季五点多钟就得起床朝学校赶路,更不会出现如今因为撤校并点形成了所谓的“中心学校”后,学生不得不乘车,而又乘上了问题“校车”而引发的一个个悲剧。

那时的学校没有什么名师,更没听说过什么特级教师,大批民办教师撑起了一方明净晴朗的教育天空。他们待遇不高,但是师德高尚;他们知识不丰厚,但勤奋乐学。他们没有复印机去印资料,也无处去购买资料,一本课本、一张蜡纸、一块钢板、一支刻笔,还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同样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他们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勤于钻研、乐于辅导,从来没有“家教”的概念,更加不会因“有偿家教”而让教师形象一落千丈。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回味当时的农村教育,真让人感慨万千。

当前,农村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足够重视。投入逐步加大,教育环境不断改善,像清华这类名校也对农村孩子的招生做出了明确的倾斜。有了“开往春天的校车”,相信农村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但我依然怀念当年那些平凡而执着的人,那些纯粹而澄明的精神,祈望这样的精神能继续滋润新时代的农村孩子,让他们在物质的大潮中不至于迷失自我。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 湖北武汉 43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