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贝莱德布局中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次贷危机哀鸿遍野之时,贝莱德正在寻找下一个并购和投资的机会
中国农历新年伊始,全球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BlackRock,纽约交易所代码:BLK,下称贝莱德)的中国市场战略高调开场。
2月18日,贝莱德北京代表处正式开业。“有了代表处,我们就不必转道香港办公室来为中国内地客户提供服务。”是日上午,贝莱德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Laurence D.Fink),在金融街接受了《财经金融实务》记者的独家专访。
这只是芬克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之一。就在18日下午,他又参加了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基金)的挂牌仪式。贝莱德和中方股东中国银行分别占有中银基金16.5%和83.5%的股份。
从自设代表处到参股公募基金,立体式的业务和机构布局无不显露出贝莱德对中国市场的深厚寄望。“中国市场是贝莱德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芬克称。
芬克于1988年创立贝莱德,以公开市场债券投资起家,公司于1999年上市,他本人也以“债券教父”闻名于华尔街。在贝莱德发展的20年历史中,它管理的资产规模从1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7年底的1.36万亿美元。贝莱德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贝莱德2007年四季度季报显示,2007年,贝莱德的全年净收入为9.9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08.43%。2007年四季度的净收入为3.22亿美元,每股收益2.43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0.08%和89.84%。这些数据似乎说明,贝莱德很大程度上避开了次贷危机。
就在芬克尚在中国访问之际,美国市场上传出贝莱德将减计次级抵押贷款相关头寸的传言。2月19日,贝莱德股价跌3.8%,收于188.36美元,当日最大跌幅8%,为2001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
贝莱德此次打破以往从不回应市场传言的惯例,澄清声明,表示,“贝莱德在2007四季度与债权抵押证券相关的资产减值支出为1200万美元,而且已经代表了公司持有的CDO产品的绝大部分。”
「深入中国
2006年,贝莱德以80亿美元收购美林旗下的投资管理业务(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下称美林投资管理),迅速改变了贝莱德从股东结构、客户构成到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指标。交易完成后,美林持有贝莱德49%的股权以及45%的表决权,另一个大股东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保留约34%的权益;其余股权由贝莱德的员工和公众持有。
美林资产管理则并入贝莱德旗下。过去,贝莱德在投资组合上一向偏重于固定收益产品,甚至过度偏向债券,在其资产组合中,固定收益产品达3210亿美元,而股票投资规模不过440亿美元;同时90%的客户是机构客户。而与美林投资管理合并后,贝莱德增强了股票投资业务,并大幅提升了零售客户比重。对比贝莱德2005年与2006年年报可看出,股票和均衡投资占比由2005年底的8.24%上升至34.91%,零售与高端客户的管理资产比重也从2005年的10%上升到31%。与此同时,贝莱德也承接了包括中银基金在内的原美林投资管理投资的一些股权类资产。
2004年, 美林投资管理与中银国际合资组建了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8年1月,中国银行宣布,收购了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7%、16.5%的股权,从而成为中银基金直接控股股东,“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银基金共管理资产253.4亿元。与很多借过去两年牛市大举扩张的基金公司相比,中银基金的业务拓展仍显逊色。
如此一来,中国银行成了贝莱德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行董事长肖钢在中银基金揭牌典礼上说,中行拉直管理中银基金后,将为中银基金提供更大的支持。这也更加激起了芬克的雄心。
“与中国银行的合作是我们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芬克说,贝莱德计划在资产管理的投资领域、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为中银基金提供支持。
在机构投资者领域,贝莱德已在中国耕耘数年。2006年11月,贝莱德被选为社保基金全球债券积极型产品和外汇现金管理产品两项产品的境外投资管理人。此前不久,贝莱德还参与了刚刚组建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海外投资管理人的竞标。
在2007年11月,贝莱德联手花旗银行(中国)为中国境内投资者提供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美林国际投资基金系列。此外,贝莱德还计划申请QFII资格,以完善中国业务链条,但尚未提交申请。
对于中国机构客户的投资需求,芬克认为:“我们发现中国很多的机构投资者喜欢投资债券,因为他们已经有很大的资金池、有负债,因此需要能和负债相匹配的资产。另外,他们还在寻找一些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产品,比如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资产管理业务是个新的领域,中国的个人客户在过去十年内拥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芬克说,“目前大部分中国的个人客户正在通过股票和基金进行投资,他们还需要更多的保险类产品。同时,随着财富的增长,投资组合中还需要一些更为平稳的债券和固定收益类投资。”
“中银基金旨在提供包括股票和固定收益的多方面服务。”芬克告诉记者,“中银基金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投资信号”
“贝莱德是风险管理者。”芬克说,“我们不是任命某一个人去负责风险管理,我们整个公司的使命都是帮助客户管理风险,保护他们的财富。这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对于风险管理的一贯强调,与芬克本人早年的投资经历有关。
自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MBA学位之后,芬克进入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并很快开始负责当时新兴的分期贷款抵押债券(MBS)业务。
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芬克把这个产品变成了第一波士顿的拳头产品,他自己也成为第一波士顿的赚钱机器,并在28岁时成为第一波士顿历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不过,1986年二季度美国利率突然走低,令芬克的投资仓位损失百万美元,芬克亦由此离开了第一波士顿。
两年之后,芬克创办了贝莱德,将风险管理奉为公司的宗旨,并引入数据模型和计算机辅助来帮助公司管理风险。在贝莱德,有25%的员工为风险管理人员。2000年,这一风险管理系统被贝莱德推向市场,即BlackRock Solutions,目前这一系统处理总值超过5.75万亿美元的证券及衍生工具的相关风险。
“风险管理的关键并不仅仅是技术,还有理念和文化,不只需要CEO倡导,所有的员工都理解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位至今仍在交易层 (trading floor)办公的CEO说。
在2006年年报“致股东的信”中,芬克谈到了他对当时市场情况的判断:“信贷衍生品市场(credit markets)的情况与1999年底愈发相似了。我们如同坐在一个被非理性繁荣吹起来的巨大泡沫中,暴露在可观的风险之下。投资者持有资产的风险越来越高,他们赌的就是目前的这种全球的高流动性可以持续。不过,我仍坚持认为投资者应该转向其他市场……我们的全球投资和非美元化投资策略将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的核心。”
作为一个管理着1.36万亿美元巨大机构的掌门人,芬克从客户的投资行为中辨识着市场动态。2007年四季度,现金管理业务的受托资产增加了750亿美元。“很多客户因为害怕风险而选择持有现金,我们是美国从事现金管理的几个主要机构之一。”芬克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客户恐惧心理的受益者。”
针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这位“风险管理者”呼吁投资者战胜恐惧,抓住机会参与到市场中去。“我认为次贷危机基本过去了,虽然这一危机已经波及金融体系的其他市场。另外,美联储在3月很可能再降息50个或者75个基点。长期来看,美联储的政策会起作用。”芬克说。
“现在进入市场的主要风险,是未来市场的巨大波动,但是一年后,你在市场上发现很多机会的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最大的投资回报。从投资周期的角度看,现在已经是投资的时候了。”芬克告诉记者,他最近一段时间不断向全球客户表达这一观点,“当人们都逃走的时候,就是进入的时机。你可以看到一些政府基金,例如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 新加坡政府投资机构(GIC)等,正在增加投资,其他规模较小的投资者也采取了更多元的投资策略。对我来说,这就是投资的信号。”
芬克还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发表了看法。他估计,人民币最多还有10%的升值空间。“我和许多在中国生产的公司谈过,人民币升值和通胀已经极大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此外,芬克认为,与欧元相比,美元已被低估。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由于美元贬值,美国的出口变得强劲。全球汽车公司正试图离开母国,到美国建厂生产汽车。“这将是一次资本结构的调整。”
「全球策略
在这样一次全球性的经济调整当中,芬克更坚定不移地执行其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在全球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在全球铺设业务网络。
2005年,芬克发动了贝莱德的全球化战略,旨在将服务对象由机构投资者扩展到个人投资者,面向全球提供固定收益、股票、现金管理和另类投资等全方位的投资产品。
通过合资、独资等方式,贝莱德的业务布局迅速进入了中东、印度、中国等市场。
目前,贝莱德在19个国家拥有超过5500名员工,在全球有17个投资中心,贝莱德基金在39个国家注册登记,直接为当地客户提供基金产品。芬克说:“我们相信世界正越变越小,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五年时间内,我们在海外的雇员将超过50%。”
在全球市场中,亚洲和中东的市场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贝莱德也是其中之一。“我一年去中东两三次,今年我可能要来亚洲四次。而过去三年,我在亚洲停留的时间比我在洛杉矶的时间还长。” 芬克表示。目前亚洲(包括日本)和欧洲中东澳大利亚的客户在贝莱德全部客户中占比分别为5%和25%。
目前,贝莱德在日本和印度成立了合资公司,在中东和韩国则设立了独资公司。对此,芬克表示:“合资是很好的跳板,合资帮助我们去理解当地市场,但是我们不排除收购的可能。”
2004年以来,贝莱德已经完成了三次并购。2006年,贝莱德与美林投资管理合并,2007年收购Quellos基金组合业务,这两次并购迅速扩大了贝莱德的规模。
目前,贝莱德正在利用危机的机会在全球积极寻找收购兼并的机会。“我相信在未来12个到18个月内,我们有机会进行并购,从而再一次大幅提升我们的资产规模。”芬克说,“希望在五年之后,贝莱德管理的资产有一半来自美国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