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点滴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点滴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主动探究实践,获得方法提高能力的活动就是研究性学习。本文从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两个层面谈了自己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探究 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Experience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Inquiry Learning

XIONG Yuanzhang

(Gong 'An Mengxi Middle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322)

Abstract Inquiry learning is that student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plore practic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get method is research-based study in this paper, from two aspects: exploring consciousness and to explore the habit to talk about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Key words research study; exploration; Chinese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主动探究实践,获得方法提高能力的活动就是研究性学习。它是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从心理学上讲,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能动的过程,它需要学生主动探究,能动发现和灵动运用。

1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设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境。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个,起点一问”,笔者认为:要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研究,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的突出特点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怎么创设问题情境,多问几个中肯的要害问题,例如:我在教何其芳的《秋天》时让学生朗读后我问学生:“‘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芦蓬上满载着白霜。’为什么插图上是撑着竹竿?是画家画错了吗?”我创设了一个图文差异情境,让学生开展问题研究性学习。我教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边》时也设置了一个问题:“一片人,一个海,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人,一片海?”一个量词的错位就会让学生在研读文本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探讨有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如,在教契柯夫的《变色龙》时创设了三个连环问题情境,让学生研究性学习,我问:“警官是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种特征?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特征?”三个问题层层深入,情境相扣,学生研读完了之后马上问老师:荆州现在有没有这样的警官,什么特点,为什么今天还会有这样的特征。我虽然感到问题措手不及,但是心里还是非常快乐的,因为我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接纳了学生,关注了学生,坚信了学生,从人本主义出发,学生潜心学习研究,疑而生趣,趣中探疑。

创设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意境。有些文章相当有诗意,适合创设激发问题意识的意境。比如古代的诗歌就意境深远,教这样的文章时,只要善于创设问题意境,把学生放在一种美学的意境之中,这种意境就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摇篮。比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等文人墨客的吟月诗和画面,把学生带入了“月”的诗意之中。学生马上开始问:“老师为什么古代诗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对太阳却麻木不仁呢?”这一问,心花怒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研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的研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的研读“月落乌啼”。我让他们把这些吟月诗联系起来读,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研究学习,带着意境去想象探究,带着共性去发现,学生触景生情,情动于心,学生们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问题意境需要一种气氛,一种引渡,一种入胜的状态和多元的碰撞。比如:教李清照的词《武陵春》,我以第一句诗“风住尘香花已尽”创设问题意境:风住了吗?没住!又住了!香尽了吗?没尽!又尽了!学生马上就投入研究诗意的学习之中,效果良好。

2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我在教学研究中发现现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高效课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偏重了开放性。一节课总是大家一起读,大家一起讨论,大家一起交流,大家一起订正。忽视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能引起广大师生的兴趣,就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传授模式,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运用就是创造性活动。我在语文研究学习和实践中首先是交给学生文本,让学生自己学习1~2课时后,才开始第二个层次的学习。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研究学习。有的老师则不同,喜欢把一篇文章读一遍马上就整体感知,探究拓展。看起来是短时间高效率,其实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例如:我在教茅盾的《白杨礼赞》时另辟蹊径,本该大声朗读的,却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三遍,一读感知,二读意蕴,三读情境,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白杨树的外形。之所以安排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就是让学生独立地发现白杨树的形与内质的联系,从而体验白杨树蕴含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兴趣引领、激活课堂、提升能力。人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布鲁纳也讲“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兴趣”,研究性学习尤其讲兴趣,讲课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主动收集信息,主动判断选择,主动关注运用与创新。例如:教朱自清的《春》让学生研究“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这种排比段的特点,探究段子的节奏美,层次美,文面美。学生在作文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应用这种段子表达抒情美非常成功。引领探究创新要构建一个研究环境,给学生多种渠道,多个层面,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自主发现。

参考文献

[1] 顾甫生.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思考.文理导航(下旬),2011(4).

[2] 张原媛.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课堂.中小学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