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层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再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层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再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激发劳动者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工会则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推手。本文拟通过对劳动关系不和谐的表征分析,针对性的探究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可为之处。

关键词:工会;和谐;劳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059-03

根据《劳动法》及有关文件精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毋庸置疑,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表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更是责无旁贷。地方工会举集体智慧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目前之工会,在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方面,不可否认,是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如组织系列爱心慰问,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技术比武等活动的组织,提升了职工的素质;等等。然仍存在着工会制度欠完善,宣传薄弱,载体欠深入等问题,工会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仍可谓“力不从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工会的工作者探究、思考。笔者长期从事工会工作,充分认识到,在目前之社会转型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对职工、对企业、对社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事关企业的发展,事关社会稳定,更事关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现结合工作实际,探究如何使工会更充分的、有效的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一、基层劳动关系不和谐的表征

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推进,经济格局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显现。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对工会提出了挑战,更是工会乘势而上、锐意改革的有利时机。

总体来说,我国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的。《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系列法律的出台,为调整劳动者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也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工会自身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工会自身定位欠准。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后,工会工作内容仍停留在慰问、活动组织等内容上,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探究较少,尤其是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仍处在不断的摸索与磨合期。工会需要进一步改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模式,推陈出新,适应社会发展大势,满足职工需要;二是工会人事结构安排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工会干部往往是一人身兼两职或者多职,更或者一人承担全面工作,使得干部分身乏术,难以深入实际,难以深入思考,工作停留在表面,工作后劲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工会干部队伍普遍呈现老龄化趋势,新鲜血液难以融入其中,影响了基层工会的工作效率。三是自我维护能力较强的新生代劳动者逐步成为主要劳动者,对基层工会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劳动纠纷屡见不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纠纷不断凸显,并呈现复杂化趋势。部分企业为提高企业利润,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纠纷。拖欠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工资,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运作规则,同时,更是伤害了劳动者的内心。我们知道,基本生活保障有助于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是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缺乏保障将使职工无法安心本职工作,最终影响企业发展,严重者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安全隐患纠纷。如对高危行业,没有进行详尽的专业培训,没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等等。近年来,安全事故纠纷不断,凸显出劳动者人生安全保障迫在眉睫;三是职业病防治纠纷。发生在2009年的张海超“开肺”事件,证实了职业病维权之艰辛。此外,还有职工奖惩纠纷、就业服务纠纷等。

(三)社会保障不到位

部分企业未按劳动法律法规要求给劳动者上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致使劳动者在遇到相关困难时,未能获得有效帮助,致使生活、工作陷入困境,也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四)劳动者自身素质薄弱

一是权利意识淡薄。劳动者不明确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享有权利,劳动者认为,获得工资报酬是自身天经地义的权益,然多数劳动者对于文化、职业技能培训等权益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在乎;二是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劳动者了解自身权益受侵犯,但觉得维权麻烦,或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维权,最后不了了之;三是对工会认识有失偏颇。部分职工对工会的职能认识不清,对于工会服务职工的功能完全不了解,以致遇到困难时,也不会向工会寻求帮助。

二、基层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举措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需要制度规范、组织建设、载体创设等环节的跟进,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可能导致劳动关系的畸形。因此,有效的规范劳动关系,有利于企业、社会等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劳动者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一)制度建设:找准方向,明确定位,挖掘工会潜力

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制度无疑是首当其冲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劳动关系相关制度,用制度规范,为维护和谐劳动关系保驾护航。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劳动者和企业也在不断的成长,劳动者渴望通过工会获得自身想要的权益及发展,企业则希望工会能更好的凝聚全体劳动者的人心。工会理所当然需要集全体之智慧服务于劳动者及企业,完善的制度为工会服务指明了方向。一是建立依法服务、科学服务制度,提高工作主动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工会需通过不断学习,树立依法维权的理念,学法、懂法、知法、用法,为维护职工权益提供坚强的后盾。同时,加强学习,了解新时期工会工作的主要规律和特点,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建立基层调研制度,提升沟通效率。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实践,加强调研,了解职工的需求,有利于掌握第一手鲜活资料。充分发挥群众优势,集全体之力量,加强安全、卫生等检查,尤其是高危行业,更需重点加强,以切实提高劳动保护的前瞻性;三是形成定期述职考评制度。形成述职制度,让企业和职工了解工会工作现状,为后期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完善述后考评,有利于明确工作工作存在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

(二)组织建设:依法维权,杜绝侵权,提升发展后劲

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无疑非常重要的,它是工会开展全面工作的基石。因此,大力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依然较薄弱,尤其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我们知道,基层工作是劳动者倾诉与表达思想的基层场所,职工需求大,因此,基层工会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规范化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以更好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是充分发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作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于劳动者而言,可以预防系列侵权行为的产生,于企业而言,保障了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功能。畅通渠道,充分听取劳动者对企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使劳动者充分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实践证明,职代会的推进,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三是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三级网络。建立地方、企业、车间三级劳动保护监督网络,深入实施劳动保护监督工程,着力推进劳动安全排查工作,提升劳动安全质量;四是强化厂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职工了解企业情况,从而更好参与企业发展。

(三)机制建设:整合资源,提升效能,落实长效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目前,工会在帮扶职工方面,的确,想了很多方法,动了很多脑筋,但是,大部分的帮扶工作存在帮扶内容单一、覆盖面窄等问题,在帮扶中,呈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笔者建议,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的帮扶机制,丰富和拓展帮扶工作的内容。一方面,帮扶机制固定化、长期化。可以考虑建立关爱基金,以保障帮扶制度长效化,基金来源可以多样化。此外,也可明确每周或每月的具体帮扶制度。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另一方面,充实帮扶内容,从单一的生活帮扶扩展到技能帮扶、法律知识帮扶、就业服务帮扶、心灵援助等方面,切实扩展帮扶面。

第二,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目前,劳动争议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小争议不及时化解,很可能演化成大的隐患,将突发事件矛头扼杀在萌芽之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畅通意见表达渠道。通过设立“意见日”,听取职工意见,明确问题,满足群众合理要求。通过疏导方式,化解职工对企业的不满;二是健全劳动争议报送机制,建立健全车间、部门逐级报送机制,保证信息畅通,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建立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能有效使工会在实践中化被动为主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使问题出在基层,解决在基层,防止矛盾升级。

(四)文化建设:以学习型工会为支撑,以团队协作促效能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强化工会文化建设,是工会深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目前,工会的文化建设仍出在初级阶段,工会可以适时组织团体技能比拼、企业周年欢送会等活动,树立健康、积极的工会形象。

第一,打造学习型工会,提升服务质量。基层工会工作者要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自觉参加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化解问题能力。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人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商保险条例》等的学习,探索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特点,以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劳动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以宣传手段让制度深入人心。工会干部需要提高宣传能力,提升服务效果,实现劳动者、企业、社会的“三赢”。此外,充分发挥工会“剂”的先天优势,优化载体建设,提升生活质量,着力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如开设形式多样的维权宣传,争取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升工会服务的覆盖面,力争“零”遗漏,也可加强对生活有困难职工的关心,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加强与职工的情感对接。

第二,发挥团队优势,形成服务合力。工会工作涉及范围广,任务重,需要工会工作者充分发挥“抱团”精神,协同作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工会朝着更健全、更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加强内在素质,打造一支业务精、作风勤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无论是工作方式还是工作内容,都要求工会干部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实践素质,以更好的服务于劳动者和企业。因此,工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一要专业求“精”。要不断“充电”,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情感储备,更专业的投入工作。工会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储备量,如系列协商谈判、合同签订等,这些工作涉及范围广、且知识面分散,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储备,才能在工作中主动出击,不至于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工会工作者要主动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熟悉劳动保护、民主管理、社会保障等知识,力求成为优化劳动关系的专家、能手;二是作风求“勤”。每一个从事工会工作的同志都知道,工会的最大优势在于联系群众,离开了群众,工会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充分认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勤与劳动者沟通,了解基层的需求,同时,及时反馈信息,为企业和劳动者架好沟通“桥梁”,避免工会工作流于形式;三是方法求“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宣传阵地,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不断转变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四是思路求“新”。创新能力是衡量工会干部工作能力的主要标志,工会干部要立足本地实际,深化对工会工作职能、工作方法的认识,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的工会工作新方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于社会而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因此,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过程中,地方政府需高度重视工会作用,为工会工作顺利开展构建良好平台。媒体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优势,给予工会工作足够的关注。劳动者自身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自身权益的了解,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如常关注工会宣传窗,常与工会工作者对话,提出自己需要的帮助以及对工作的见解,从而形成共同关注工会建设的合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事关劳动者的福利,事关企业的生存、事关社会的发展,足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新时期,劳动关系逐渐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工会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方面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全体工会工作者有必要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方面多学习、多思考。

作者单位:宁波市公路管理局

参考文献:

[1]王兆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人民日报,2006-01-01.

[2]徐建丽.地方工会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8.

[3]盖金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J].山东化工,2009.

[4]李友生,杨亚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J].大庆社会科学,2009.

[5]高小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