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悸的辨证施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悸的辨证施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通过对心悸患者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六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合相应的情志调护、饮食指导、起居护理、对症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通过临床观察对改善症状,促进治疗效果及预后,减少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心悸 分型 辨证施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10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跳动,心悸不安,甚者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病位在心,包括惊悸和怔忡。惊悸多呈阵发性,常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怔悸则自觉心中悸动不安,遇劳则甚,病情重。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能症等以心悸为主者。针对心悸特点,采用辨证分型的施护方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般护理

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避免噪音。光线宜暗淡,温湿度适宜,阴虚火旺者室内宜凉爽湿润;心阳不振者居室要温暖干燥。病重者要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还可配合气功,太极拳等疗法,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嘱患者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定信念,坚持治疗,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饥、过饱、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便秘者可给润肠通便之品,如香蕉、蜂蜜、核桃仁等,切忌排便时努责而发生意外。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煎后趁热服用。心慌气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坐卧位,并予氧气吸入。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舌苔脉象的变化,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并做好记录。如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心前区剧烈疼痛,以及呼吸、脉搏异常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处理。

辨证施护

心虚胆怯型:以心悸不安,害怕易恐,坐卧不宁,少寐多梦易醒,舌苔薄白,脉细弦或动数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病室宜安静,避免噪音。养成良好起居习惯,睡前不饮浓茶,咖啡,不看刺激性书刊及影视。②临证护理:心悸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有人在旁陪护,给予心理安慰,稳定情绪,调整精神,莫惊勿慌;可针刺或按压神门、内关、心俞、胆俞等穴或耳针心、肾、副交感穴;酸枣仁5g,加白糖研末,于睡前温开水调服,以镇静安眠,调养精神。

心脾两虚型:以心悸不宁,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动则汗出,舌质淡红,脉细弱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调情志,慎起居,劳逸结合。心悸头晕时应卧床休息,避免走动,以防跌扑、外伤。②临证护理:心悸频发,尤其心率过缓时可用西洋参5g,煎水代茶饮;饮食调养应持之以恒,可进食大枣、山药、桂圆、莲子、猪心、甲鱼等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阴虚火旺型:以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舌光红无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病室应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喧哗。卧床休息,平静心境,稳定情绪,不可动则恼怒。忌食辛辣炙博。②临证护理:耳鸣时用拇指和食指提捏耳廓20~30次;咽干口苦者,用山药切片煮水频服代茶饮。

心阳不振型:以心悸不安动则尤甚,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脉虚弱或沉细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外感伤寒而加重病症。给患者以精神安慰,解除恐惧,避免紧张和激动。饮食宜温热时食用,忌过食生冷,宜进补养心气,温阳之品,如海参、羊肉等,亦可配合食疗,如八宝莲子粥、桂圆柏子仁粥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加重病情或诱发其它病症。②临证护理:卧床休息,胸闷憋气时宜持续低流量吸氧;可艾灸心俞穴,或针刺神门、内关等穴,以温通心阳,安神定悸。

水饮凌心型:以心悸气短,胸闷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卧床静养,少食多餐,宜少食盐,适当活动,安定病人情绪,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②临证护理:心悸喘息不能平卧者,应取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水肿患者要控制水、钠摄入量,给予低盐饮食,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并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

心血瘀阻型:以心悸不安,心痛时作,甚者唇甲青紫,胸闷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卧床休息,谢绝探视,降低心率耗氧。病室宜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进行心理疏导,调护情志,消除恐惧感,祛除不良心理刺激。②临症护理:胸闷不舒,唇甲紫绀者,可取半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胸闷心痛发作时,立即含服速效救心丸5~10粒或复方丹参丸10~15粒,并测量血压、脉搏;可给予中药泡茶饮,如丹参6g切片泡茶至味淡为止,1~2次/日。

讨 论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范畴,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心悸为心系病症,虚多实少,虽有实证,亦多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类。故临床辨证施护,首先分清虚实,对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尤应辨明标本缓急,虚实多少。护理方法,虚证以补气、益血、滋阴、温阳为主,佐以宁心安神;实证可用清火、化痰、行气、祛痰等法,注意勿伤正气;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应立足于虚,不可滥施攻伐。其发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多由于突然感到惊恐,使心惊神慌不能自主,或遇事善怒,久思不解等刺激扰动心神而发病,内因则由于劳力过度或久病体虚,多愁善感,忧思不解而致病。心理调护可采取语言开导法、戒怒慎发法、移情易性法。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可使患者心态平静,全身心得到调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应采取多样饮食,加强营养,饮食有节,少食生冷,忌饮酒,饮食合理,令脾胃健运,化生有源,心血充盈,心神得养。通过一般护理及辨证分型后施护,不仅有效的控制了心悸,而且大大降低了心悸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起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