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穿越零下18度的 雪地荒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穿越零下18度的 雪地荒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冬季来到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的阿尔卑斯山区,登雪山自然是不能错过,少女峰、马特洪峰、铁力士峰个个名气十足;不过若要追求好玩又壮观、还能体验刺激的雪地驾驶经历,在这条从日内瓦湖至阿尔卑斯山的必经之路上,我们或许会找到答案。

世界最高在雪山顶上坐过山车才够刺激

犹如敲打膝盖筋腱便能引起膝跳反射一样,每次听到身边的人要去瑞士滑雪,都会发出阵阵羡慕之声。说到瑞士著名的滑雪场,无外乎铁力士峰、马特洪峰……这些已经声名在外的地方。但实际上,有些地方除了是滑雪胜地之外,同时还有很多其他冰雪体验的项目,例如冰川3000便是一个这样的去处。

也许你从没听过冰川3000,但如果告诉你它是瑞士西面的圣莫里茨,大概你就会知道这个滑雪地区的级数了。顾名思义,冰川3000便是个位于海拔3000米高的冰川雪域,因地处莱蒂亚布勒雷冰川附近,这里以奇峰险峻驰名,更有魔鬼冰川称号。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皆可滑雪,最长的滑雪道长达14公里,是该区最长且唯一的冰川滑雪区,无论是野外滑雪还是徒步都很适宜。

日内瓦是我瑞士之行的第一站。下了飞机,刚从机场内的赫兹租车柜台办妥了租车和提车的手续,便驾车由日内瓦湖区小镇开去阿尔卑斯山区。由于莱蒂亚布勒雷地区为该段路程的必经之路,而且对此处的好玩好景早已有所耳闻,于是在通往该地区的出口下了高速,直奔莱蒂亚布勒雷。雪地上行驶历时约三小时,沿途风光明媚,让我能够看到瑞士小村庄的美景以及雪山连峰的胜景,虽然道路艰险,但心内感觉已早远离世俗尘嚣。

冰川3000的山脚风光虽好,可是更美景致却在顶峰,我迫不及待地坐进每次能承载125人的超大型登山缆车,缓缓向高处进发。随着高度不断增加,景色也随着变得动人,眼前所见,不但有积雪及冰川,远方的雪白连峰更是愈见清晰!正看得入神,缆车已来到峰顶,我发现温度急降之下,风势也极大,只是壮丽景致当前,我自不会退缩,连忙沿楼梯更上一层楼,极目远眺,远方的皑皑雪山虽已尽入云端,仅露出三角形的尖峰,却也引起我和伙伴们的同声赞叹。我环视四周,发现高达4000米或以上的雪峰足有24个之多,加上腾云驾雾般的气势,真有如置身仙境!

身处冰川3000,除可一睹壮丽雪山风景,原来还有挺多雪地游趣。对滑雪爱好者来说,当然以长达30公里的滑雪道最具吸引力,不过像我这个不懂滑雪的人,便一定要去体验全球最高的过山车—雪山滑车。

雪山滑车去年夏天才启用,每人花费不过6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9元),便可以体验在位于海拔近3000米的雪山顶上安全地横冲直撞的惊险刺激。这个过山车其实更像是冬奥会的无舵雪橇,我决定大胆一试。沿着长约1公里的回旋滑道急速下滑,沿途会经过10个弯位和6个小坡,最快速度达到40公里/小时,不断左摇右摆之余,最刺激时刻便是最后那个520度的大转弯。虽然只有仅仅两分钟,但是整个过程绝对是惊喜不断、尖叫连场,若你足够镇定,途中就可以欣赏绝美的雪山景色。在世界最高过山车上体验纯白世界极速驰骋的,大概绝无仅有了吧!

天空惊奇无数热气球惊艳山城小镇

从莱蒂亚布勒雷开车到代堡不过半小时,眼见时间还早,于是我便走进镇上游逛,发现镇上建有众多别致的木构小屋,当中除了旅馆,更有不少品牌名店藏身其中,再加上街头那些瑞士风格的特色布置,给人十分舒适的感觉。我在晴朗的天气下惬意闲逛,走进小店买一些包装精致的巧克力和芝士,便已感到满足。

心满意足之后,我们按照导航的指示,朝着西北方向驶出了莱蒂亚布勒雷城。很快便驶入11号高速公路,虽是冬季,可路两旁的景色却一点也不输给夏季:满眼是古拙的参天大树、遍满山坡的雪地、积雪覆盖的山峰。我们特意放慢了车速,呼吸那新鲜纯净的空气,倾听牛羊的鸣叫,感受阿尔卑斯山脚下那种静谧、轻松、祥和的乡野生活。

随着离代堡城区越来越近,车也多了起来,而且人头涌动;我们觉得非常奇怪,这个山城小镇本不应该有这么多游客,难道有大事发生?果然,当我们几辆车翻过一个山头之后,天空中突然飘来一个公鸡造型的热气球,在雪白色背景的映衬下,那个色彩鲜艳的“飞翔公鸡”简直让人惊艳。急忙询问同时驶往代堡的司机,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其一年一度的国际热气球节,超过15个国家的80个热气球代表队云集在此地比赛,令整个天空都被七彩缤纷的热气球渲染得热闹非常。如果能在热气球上看看阿尔卑斯山脉,想想都让人兴奋无比。

原来,代堡与热气球的关系有着悠久历史。自二十世纪中期,代堡一直就是热气球爱好者的天地,从1979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国际热气球竞赛。而在1999年,瑞士人Bertrand Piccard和英国人Brian Jones从代堡展开不着陆的热气球环球之旅,自此代堡彷佛就成为了热气球之都。每到热气球周,这里便会吸引全世界的瞩目,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是代堡世界杯热气球竞赛的赛期。我们有幸赶上了开幕式,首先升空的是为热气球节创办30周年而专门设计的蛋糕状热气球。这个热气球有3层楼高,体积达3400立方米,光是为其充气就用了半个小时。紧接着,近百个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热气球纷纷升空,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造型独特的气球,例如十几层楼高的巨人热气球、看起来憨憨的乌龟热气球等,让人大呼过瘾。因为热气球周的关系,至少有过万名游客挤进小小的代堡,我们决定避开酒店,选择在当地农舍的B&B住宿,亲身感受欧洲农舍民宿的情怀。

土法手造芝士也是粒粒皆辛苦

城里人大概对“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词只有教科书式的理解,稻米确实得来不易,来到代堡,才发现芝士亦然。我们驱车到达代堡郊区,与祖传土法手造芝士的母子Chloé和Samuel一起体验制作芝士,方知代代相传的AOC手作芝士,原来也是“粒粒皆辛苦”。

大清早就已经听到母子二人开始工作的声音,因为芝士制作过程只能在早上5点开始,到9点便结束。

在没开始芝士制作工序前,我们不妨先了解瑞士第一只AOC芝士的辉煌历史。其实早在12世纪,当地已经开始制作芝士,时至今日,制作方法历经多个世纪都不曾改变:制作芝士的工厂多是以家庭作坊形式出现,多个工序由家庭成员亲力亲为,称得上是百分百手作芝士。为确保当地芝士质量,芝士工人早在1934年便成立芝士协会。由于Etivaz芝士多年来水平稳定、风味独特,终于在千禧年,拿到瑞士第一个AOC芝士评级。这个AOC评级绝不易拿,首先,芝士要在海拔一千至两千米的高地制作;乳牛需吃自然草;加温时要用柴火等。齐备所有条件也未必过关,因为AOC组织每年派员检测芝士质量,芝士要长期印有AOC的标志,绝不容易!

我们换好衣服抵达工厂时,Chloé和Samuel已围着热腾腾的大锅反复旋转,将当日清晨新鲜榨取的牛奶发酵及加热至54摄氏度,当鲜奶逐渐凝成粒粒状,母子二人便要拿出一块大麻布,合力将数十公斤的凝固物打捞起来。

由于锅中温度高,Samuel要先用冰水洗擦双臂,然后才伸手进锅打捞,颇有“赴汤蹈火”的意思。然后,Chloé将芝士凝固物置于巨型砧板模中,挤压造成芝士巨轮。最后,Samuel便会驱车将芝士巨轮运往芝士协会的储存库中风干及储存(6至30个月不等),跟葡萄酒一样,年份越早,芝士价钱便可卖得越贵,我望着货车绝尘于绿茵之中,手表时针才刚刚指向10点,但Chloé和Samuel已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了解完整个制作过程,当然要尝一口Etivaz芝士,逐个年份浅尝后,发现年份最久的Etivaz芝士味道最浓烈,以出炉面包与瑞士白酒佐之最能体现其“芝”味!

岁月总是在指缝中悄然无声地流走,恍然间我在北京已经度过了十几个冬天,人也从青葱年少走到了不惑之年,然而心底的那份躁动与冒险精神却始终隐藏在某个角落等待着属于它们的春天。每当头顶的天空飘散起零星的雪花时,我都分外想念儿时那冰风刺骨的寒冬。终于,凑齐了6天半的假期,和几个经常玩越野的朋友一起,一行5辆车从北京出发奔向内蒙的克什克腾旗,往返将近1500公里,去追逐那穿梭在时空隧道里的蒸汽火车、在达里诺尔湖的无垠冰面上感受冬捕的热情、簇拥在达日罕乌拉苏木的围场里领略骆驼节的欢闹,收获了一次终身难忘的寻梦之旅。

追寻穿越时空的轰鸣

气势磅礴的蒸汽机车给那些出生在上世纪70、80年代,甚至更早一代的人们心中留下了太多特殊的回忆。小的时候坐火车,鼻息间那股难闻的煤渣味儿总也挥之不去。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火车无论是乘坐舒适度还是车速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我的心境却早已不同,记忆中的煤渣味反而成为我最无法割舍的梦。

和几个常玩越野的朋友筹划好后,一行5辆车的内蒙追梦行动就这么诞生了。考虑到内蒙部分的路况不够理想,经常会遇到只能容纳两辆车通行的小路,同时由于平日里车辆较少,当地对于路面的维护工作也不够完善,这样也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旅途可能会变得更加艰难。所以,我们选择了铃木吉姆尼、Jeep牧马人、丰田普拉多、日产途乐作为此行座驾,这四款车都是硬派的越野车,在冰雪路面上,四轮驱动的越野车无疑是最佳之选。顶风冒雪地从北京出发,第一站就是梦寐以求的克什克腾,当地的蒸汽机车节非常有名。沿途同伴们都很兴奋,各自讲述着自己与蒸汽机车的童年回忆,仿佛穿越时空的轰鸣声就在耳边……

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驾行苦旅之后,我们终于在晚上抵达了克什克腾。一想到第二天就能看到蒸汽机车节的开幕式,我便无法入睡。这段西起内蒙乌兰察布市,东至通辽市,全长945公里的集通线是中国最长的地方铁路,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唯一一条仍在使用蒸汽机车为动力的铁路运输线路。在当时,跟三百多万元一辆的内燃机车相比,二三十万元的蒸汽机车自然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先后从各大铁路公司收购了近120辆淘汰的蒸汽机车,经过修修补补,竟也在集通线上奔跑了10年。直到2005年10月30日,世界上最后一辆蒸汽机车终于在内蒙古草原光荣退役。从2007年开始,克什克腾和集通公司每年都会举办国际蒸汽机车摄影节。而2013年,我和我的朋友们也加入了蒸汽迷的人流中,于凛冽的寒风感受它火一般的热情。在仪式开启的一片掌声中,那些身着炫彩蒙古族服装的表演者在窜入碧霄的礼炮声里奏响了节日的欢歌。随着马头琴激昂高亢的乐声,蒸汽机车开始拉响汽笛,滚滚白烟迎着刺骨的寒风腾空翻跃,一浪接一浪。有意思的是,就像观摩一场王的盛宴般,站台上、铁道两侧被五湖四海的摄影爱好者们围堵得水泄不通,一个个长枪短炮,或蹲或卧,姿势千奇百怪。

当蒸汽机车缓缓驶出经棚站时,浩瀚的草原上竟上演了一场浩荡车队追火车的大戏。在零下三十几度的低温天气下,原本受厚重衣物影响而行动迟缓的我们,也跟着人潮,十足像打了鸡血似的表现得步履轻盈,抱着相机百米冲刺奔向各自的座驾,驾车争抢下一站最有利的摄影点。

在这冰天雪地的环境下,我和同样热爱摄影、满怀激情的人们追逐着时空的脚步,用镜头捕捉远处喷着朵朵祥云的“老古董”,就像重塑一段磅礴雄浑、荡气回肠的历史壮景。然而,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略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铁路工人、机车司机们。因为有他们辛勤的身影,我的此番火车追梦才更加圆满,镜头下的风景才更加美丽!

领略冬捕的收获喜悦

达里湖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面积238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二大湖泊。人们知道这里主要是因为它的夏季景色,我几次来到这里感受到了它的一望无垠。而这一次,我却是为了这寒冬数九天里的热辣冬捕节。

一大早我们就集结出发,浩浩荡荡驶向达里湖。通往达里湖的路程有100公里,共有3条路可选择。我们在第一个通往目的地的岔路口左转,不久就遇到了接二连三的雪窝,我挂上4驱,小心地驾驶着。在我前面都是大哥级座驾,普拉多、途乐全部轻松通过了考验。而我身后则是辆改装的牧马人,帅气十足。尽管我的小吉姆尼的越野性很强,但毕竟排量小,且我的车没有任何改装,所以在长距离冲厚雪窝时,往往到了后半程就动力不足了。在连续通过了3个雪窝之后,我最终卡在了第4个雪窝里。尝试着来回轻打方向盘,稍微加大油门几次,却适得其反,车轮在一尺见高的积雪中越陷越深。身后的牧马人老弟立刻通知其他人前来帮忙,几轮下来无果后,最后在牧马人的发力下,我的小吉姆尼终于脱险。

虽然沿途出了点岔子,但总算赶上了捕鱼节。从祭湖、醒网、破冰,到下网、打眼、走杆,再到拉网、出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场面都令人眼前一亮。达里湖冬捕一直沿用传统的捕鱼方式,工人首先在出网口和入网口凿开冰层,两口之间约1500米,然后在入网口两侧等距离依次开凿小冰洞,冰洞之间约20米,由两侧呈弧形通向出网口。然后,在入网口用两根长20多米的木杆牵着两张宽25米、长300多米的网扇沿冰洞向出网口穿行,网扇的尾部连接一个能容纳10万公斤鱼的大兜网,两根木杆到达出网口后,捕捞便进入拉网阶段。

拉网是最让人期待的时刻,这里盛产的华子鱼和鲫鱼如繁星密布般挤在渔网之中,在凛冽的寒风中尽情舞动着生命的热量。一时间,不断翻涌着鱼群的小小出鱼口惊叹了在场无数双眼睛。夹杂着众人的惊呼声、嘈杂声,煞是热闹。在渔民的呐喊声中,一抄网一抄网的鱼儿被扔上了车,但网中的鱼却丝毫不见减少。水面上升腾着大团的雾气,让人不禁联想起大锅灶台上的炊烟,幸福与激动的跳跃驱走了人们在等待中身体的寒气,丰厚的收成振奋了无数张笑脸。当场还有冬捕首网鱼的拍卖,每斤40元。我和朋友们买了几斤,当晚吃了个鱼锅宴,幸福满满!

感受驼文化节的热度

有趣的是,我们趁着捕鱼这边下网和收网的中间,还开着车穿越了湖面去到不远处的达日罕乌拉苏木看骆驼。在这么平滑、无人且开阔的冰封湖面上,一场华丽的“冰面漂移”是肯定不会少的!牧马人老弟第一个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叫“英姿”!

达日罕乌拉苏木自古以来就有“小驼乡”的美称,是我国双峰驼的主要分布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驼文化。达日罕乌拉双峰驼属于沙漠驼类型,分布在达日罕乌拉苏木境内西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它们体质健壮、色泽主要以棕红色、黄色为主,白色的也时有出现。而达里湖的骆驼节是极具感染力的,民族歌舞表演、骑马、射箭、骑骆驼,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来自各地选手的摔跤比赛了。虽然寒风刺骨,却无妨健儿们的热情,他们只穿着薄薄的毛衣,外面套上蒙古族的背心,搓搓双手就下场了。横摔、背背,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几轮下来各个都是满头大汗,比拼的认真劲博得满堂喝彩。

但总有些对热闹不关心的,看这些平日里就深沉稳重的骆驼们,此时正悠然自得的在偌大的围场里踱着四方小步。别看我们冻得够呛,人家可真是暖和着呢,那动辄2.5米的身高,配上厚厚的皮毛,还有高耸的驼峰里面大量的脂肪,看看人家那旁若无人的悠闲劲儿,好像还有点热呢!今天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里,骆驼们也都精心打扮了起来,用冰晶图画睫毛,用五彩编制成丝带,到处的“俊男美女”,引得摄影师们尽数变成了尽职尽责的跟班,照顾着骆驼们的情绪,同时不停地按动着快门。节日期间的蒙古族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服装,赶着来凑热闹,他们也成为了镜头中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