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四川进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四川进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7月20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等化发展为目标,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为此,本刊分上下两期推出“从差异到均等”的特别报道,从教育、住房、就业、公共文化等方面记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四川进程

7月16日,记者从汶川县委宣传部获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项目——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于当日正式在汶川县启动。

据了解,将全民健康理念应用到县域治理,将标准化原则和方法运用到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在我国还没有先例。汶川将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健康环境、健康保障4个重点领域探索建设标准体系,已吸引国内外公共卫生、体育机构、高校、社会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共同参与。

此项目既促进了汶川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追求: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由此使地区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并已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

我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达75%左右,且经济欠发达。这就决定了我省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方面,更多地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如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当前我省城市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处在探索试点阶段。

差异逼迫改革,差异逼迫创新。近年来,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以及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省级试点地区的广元、德阳、自贡等,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另一方面,省委对全省层面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为目标,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等目标,这对于实现公共服务从差异走向均等,具有重要意义。

路径:公共服务“下沉”,政府为民众“跑腿”

2010年7月,成都市双流县彭镇羊坪村领到了一笔30余万元的财政资金。与一般财政拨款不同,这笔资金来自成都市的财政预算,成都市辖区的每个村社,每年均可拿到这样一笔财政资金。

回溯到2007年,成都与重庆一同被国务院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管理体制、规划上解决“统筹”后,成都市决定从财力下沉入手,率先将村级公共服务纳入到市财政预算当中。

2008年底,成都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划分为文体类、教育类、医疗卫生类、就业和社会保障类、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类、农业生产服务类、社会管理类等七大类,并提出了分类供给、经费保障、统筹建设、民主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五大机制”。

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辖区的每个村、社区,都和彭镇羊坪村一样,每年根据人口、面积等指标,可以从政府财政预算拿到一笔用于公共服务的财政资金,加上县、乡两级补贴,共有20—30万元。

为了进一步增加村级组织的财力,成都市在将村级公共服务纳入财政预算之后,还以土地整治为契机,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并将节约出的土地,作为村集体经济资产,注入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

财力下沉到村之后,村级组织得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大改善,而且还发展起一批集体项目,目前成都村级集体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渠道。

除了财力的下沉,按照探索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成都近年来不断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就业、社保公共服务“下沉”到基层服务中心、站办理,将以前的“老百姓跑腿”变成“政府跑腿”,最大程度地把方便留给老百姓。

如果说经济发达的成都平原不能代表全省公共服务水平的全貌的话,我们再把视线投入到藏区看看。

2008年9月,省委书记刘奇葆前往甘孜州调研,随机走访了几户牧民家,看了他们游牧居住的帐篷。帐篷内的景象令他心情沉重:漏雨、漏风、防冻效果差;生活设施简陋;因为潮湿,牧民风湿病高发。

“不能再让牧民群众生活在这样的帐篷里!”刘奇葆当即提出,要帮助游牧民群众设计适合游牧生活的帐篷,做到防风、避雨、防潮、保暖,同时设计推广适用、便携、经济的卧具、厨具、照明、广播、电视等帐篷生活设施,让他们在放牧过程中也能享受现代生活。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2008年9月底,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藏区发展和民生问题,决定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计划用4年时间,在29个牧区县规划建设1409个定居点,从根本上改善藏区牧区10万户48万未定居和仅有简易固定住所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在定居区配套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与牧民定居生活相适应的教育、卫生事业,在全省藏区牧区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的目标。

从2008年到现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让民族地区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目标还远未实现,省委、省政府在强力推进牧区硬件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今年6月,省委组织部与省民委共同举办了全省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专题培训班,学员共计500余人,分两批次前来成都参观学习,目的是不断强化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确保其发挥最大综合效益。

目标:资源均衡配置 发展机会均等

7月18日,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正式。《规划》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发展机会均等。

7月20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为目标,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不是让农村全部变为城市,而是要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村在保持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同时又具有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村变为现代农村。

在从差异走向均等的过程中,资金的保障必不可少。今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结构继续优化,省级公共财政预算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预算支出总额912.8亿元中,民生支出达到551.89亿元,占支出总额的60.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安排专项资金40亿元;安排10亿元用于建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推进基层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用于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实施,实现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从差异到均等,从试点到全覆盖,我们追求的是“资源均衡配置,发展机会均等”的目标,四川的进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