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市初中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市初中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7所初中就初中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整体处于锻炼行为的较低阶段,不足25%的学生进行有规律地锻炼;制约初中生进行锻炼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或作业压力,其次是缺少场地或器材;不同性别、年级及区域学生问的锻炼阶段、锻炼水平及制约因素也存在差异;男生比女生、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参与更多的锻炼;主城区和乡镇学校学生比区县学校学生锻炼更多,但乡镇学校学生的锻炼行为受到场地及设施制约的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学校。

关键词:初中生;锻炼行为;制约因素;锻炼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2)04-0063-07

中学阶段是个体形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了解初中生的锻炼行为的阶段、水平以及制约学生进行锻炼的因素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锻炼的前提。另外,不同性别、年级及地区的学生的锻炼阶段、水平及制约因素上也可能存在差别,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锻炼情况及群组间的差异也将有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提高措施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重庆7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主城区中学(A类)2所,区县中学(B类)3所,乡镇中学(c类)2所。主城区学校和区县学校每个学校各调查6个班,初一至初三各3个班;乡镇中学每个学校调查3个班,初一至初三各1个班。总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1547份,有效问卷1383份,平均年龄13.92岁(sD=1.002)。

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初中生的体育锻炼的阶段、实际锻炼水平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性别、年级及学校类型间的特征与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锻炼阶段与锻炼制约因素的总体特征

总体样本在各锻炼行为阶段组人数比例的分布情况,样本中大部分学生(48.1%)处于锻炼行为的准备阶段,处于保持阶段的个体还不到总人数五分之一。从整体看,17.0%(7.5%+9.5%)的学生很少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48.1%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但还不是有规律地参加;只有不足四分之一(16.8%+18%)的学生进行有规律地体育锻炼。说明初中生整体处于锻炼行为的较低阶段。

锻炼制约因素是指阻碍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从总体来看,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最主要障碍来自学习或作业压力,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7.02%,其次是缺少场地或设施,占总人数18.94%,天气不适、缺少搭档和缺少动机(不喜欢参加)分列三到五位,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11.32%、7.11%和6.89%。

(二)初中生锻炼行为的性别特征与差异

1.锻炼行为阶段人数比例分布的性别特征与差异

不同性别学生在锻炼行为阶段组别上的人数比例分布情况。由图可以看出,在较高阶段组男生人数比例高于女生,而在较低阶段组中男生人数比例又低于女生。以前意图和保持阶段为例,处于前意图阶段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5.59/6,而女生则占到9.5%;处于保持阶段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24.7%,而女生则占11.6%。整体上讲,男生群体中处于较低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人数的比例低于女生群体,而男生群体中处于较高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人数的比例又高于女生群体。说明男生比女生具有更积极的锻炼行为。

从不同性别锻炼行为阶段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2.实际锻炼水平的性别特征与差异

可以看出,男生的平均锻炼水平高于女生。从不同性别学生实际锻炼水平的差异性检验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实际锻炼水平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3.体育锻炼制约因素人数比例分布的性别特征

从锻炼制约因素的性别特征分布情况看,制约因素对男女生的影响程度整体差别不大。在“缺少场地或设施”和“天气不适”上男生略高于女生,这可能跟男生本身所进行的运动锻炼较多有关。在“不喜欢参加”和“讨厌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或疲惫”上女生略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锻炼动机上稍低于男生,并对运动锻炼后的身体不适更为敏感。

(三)初中生体育锻炼情况的年级特征与差异

1.锻炼行为阶段人数比例分布的年级特征与差异

不同年级学生在各锻炼行为阶段上的人数比例分布情况。由比例分布可以看出,在较低的行为阶段,低年级学生所占的人数比例低于高年级的学生,在较高的行为阶段,低年级学生所占的比例高于高年级的学生。以保持阶段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例,有20.4%的初一学生处于锻炼行为的保持阶段,处于保持阶段的初二学生占初二总人数的17.1%,而处于保持阶段的初三学生占初三总人数的比例而降至15.9%。结果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处于高行为阶段的人数的比例逐渐减少,初中生的锻炼行为有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由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初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初一和初三学生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初一和初三学生锻炼行为阶段问的差异则达到显著水平(p

不同年级学生过去一周实际锻炼水平的均值图。从均值的高低来看,初一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最高,其次是初二的学生,初三学生实际锻炼水平最低。说明随着年级升高,初中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

从初中生实际锻炼水平的年级差异的方差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初三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与初一和初二学生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声0.05)。结合均值差可得出,初一和初二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显著高于初三学生,而初一与初二学生实际锻炼水平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