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霍春阳 名心退尽道心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霍春阳 名心退尽道心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画坛的名家很多,与多数画家不同的,霍春阳先生极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和自身的修炼,崇尚中国古代静、虚的哲学思想,善于从宇宙观和艺术精神的角度观照人生,以冲和安详的心态表现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直觉,从而达到“物我两忘,心手合一”的境界。或许,以东方文化精神修炼自己的艺术和人生,已经深入到霍春阳的骨髓之中。

人生理想:

“不画画,宁可死”

1946春,霍春阳出生于河北保定清苑的一个没落乡绅的家庭。堂伯父家药铺的后花园,那是他的“百草园”。他希冀把那草木生命的枯荣描画下来,于是终日涂绘不止。

同许多天才一般,由于生活的窘困,当因理想撞入现实而倍受责问,幼年的霍老师作出“不画画,宁可死”进行反驳。这种不尽情理的执着,缘于一个生命内里,难以表达的不同世俗的原动体验。

生活是窘困的,尤其在那样的年代,连纸笔都难求,幼年的霍春阳便拣来槐花与蝉蜕卖钱买纸,还得帮助母亲兄弟维持农活与家务,虽然艰辛,但能画画,对他来说就是快乐的。也许真的是应了那句,困苦是生命的厚予,唯能苦中作乐者,方有所成就。很快机遇真的降临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霍春阳在保定城美术社结识了启蒙老师陈建功。陈建功看中了他的才华及坚持不懈的精神,送给了他一套《芥子园画传》,这成为他正式学习国画的开始。

随后霍老师结识了保定许多画画的师友,开阔了许多见闻。由于在电影剧组画幻灯片的经历,他又被县电影队任兰英推荐入队画宣传片,一月后正式调县文化馆美术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中学音美老师赵福寿建议他考取河北艺术师范学院(今天津美术学院),于是他又参加了复习,1965年秋霍老师终于实现了愿望,从此踏上艺途,笔耕不辍。

求学之路:

虔诚向学 技从恩师

录取的是绘画系,进校后上的却是工艺系。“只要能画画,上什么都行。”不用别人做工作,霍春阳安然在工艺系待了下来。原来,当时天津纺织局急切需要设计人才,在绘画系挖了二十多人过去,再招了一些在职学员,分两个班上课。张其翼、溥佐等教授就是这时候被分配于工艺系任教,霍春阳大学时代受教于其二人颇多。

问起当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霍春阳脱口而出:张其翼先生的花鸟课。他说:“四十多岁的张先生看起来已经有些老态了。但当他一拿起笔来,走到画纸前,立即神采飞扬变了一个人。随着他笔下的猿猴神气起来,人也神气极了。张其翼把这种用笔叫做“刀入血出”,他一直要求学生用笔三个字:稳,准,狠,这让霍春阳受用终生。

1969年,霍春阳下天津市第一印染厂实习后,毕业参加教育改造,等待一年后分配至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不到一年时间,教改还没结束,由于学校解散原分配意向取消,与孙其峰先生一同被留在“五七”艺校。他的踏实努力被孙其峰先生看在眼里,最终答应收他为入室弟子,成就了国画界的一段师生佳话。

在孙其峰先生的具体指导下,霍春阳开始了系统而全面的学习,书法渐次临摹曹全、史晨、张迁等汉碑及孙过庭草书《书谱》;花鸟则从梅兰竹菊等基本题材开始,此后数年他跟随其画了大量的花卉白描写生。故宫、颐和园的玉兰花下,京津诸多公园的百花丛中,都曾留下师徒俩快乐的身影。霍春阳先生画室门后尘封的旧柜子,满满的都是精简留存的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写生稿。这些甘苦外间多有不知,须知每一种成就的背后必然是辛勤的汗水,世上本就没有什么捷径。

思想内质:

外“新儒”而内“庄老”

在当代中国画家中,霍春阳是为数不多的极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和自身修炼的一个人,而他的绘画能达到今天的境界,与他长期的文化积淀不无关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霍春阳抱着一种好奇心开始研读《论语》。他说,自己虽无治天下之心,却始终觉得《论语》中的话与自己心性相和,读后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他还研读了《孟子》、《老子》和《庄子》,对儒、道、释理论均有涉猎。

霍春阳用了十年时间苦读中国文化经典,从南开大学王双启教授的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文心雕龙》到北京大学的“中西方文化比较学”讲座,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从中寻根溯源、释疑解惑。霍春阳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了一年。当时他已成名,为了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他还放弃了很多国内或者欧洲的画展。

霍春阳崇尚经典,更希望把这种喻古代经典于艺术的精神传承下去,在霍春阳担任天津美院国画系主任后,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论语》,并且告诉他们,不读经典,就把握不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就不知把自己艺术的根扎在哪里,创作心态也就沉静不下来。

花鸟创作:

名副其实的“当代逸品”

霍春阳的花鸟画被评论界誉为“当代逸品”,这应该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了。

他的小写意花鸟,以简静的特色卓然自立,不单形简神完,笔精墨妙,尤擅淡墨干笔,并且简约疏淡.或疏花简叶,或只鸟片石,空灵虚静,幽秀淡远。一切历历如在目,生动形象,都无例外地隐约在光风霁月之中,清如水洗,静如天籁,似有若无,欲显还隐,真可谓若恍若惚,其中有象。可以看出,在他的心目中花鸟生命和宇宙自然是融为一体的。

他不满足于讴歌鸟鸣花放的生韵,而是积极引导观者去品味淡而有味的太羹玄酒,去感悟布满光亮与智慧的精神之光,稀奇致力于作品精神境界的玄远灵明。这正是霍春阳的独到之处,也是相当一部分画家忽略的。

一幅《迎春花》的横空出世让霍春阳名噪四方。对于许多画家来讲,似乎足可以凭借这种成功,终生尽享声名,不再进取,然而霍春阳从未停滞自己的艺术追求。霍春阳承认自己的的画中还有很多拘谨的、放不开的东西,还可以更平和、更洒脱、更无意识;“静”我做到了,希望更有“清”气,心态更淡定,把自己修炼到无所谓有与无、无所谓是与非、不急不躁、心静如水的地步,仍需要继续充实、认知、修炼和淬火!

反弹琵琶:

“创新”乃时代的大病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近些年在国画圈流行开来,但霍春阳始终认为,中国画根本没有创新问题,只有更好地继承传统的问题。

霍春阳说:“现在之所以出不了深刻的大画家,因为大家总想“创”,总想与众不同,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一种“有为”的思想;而绘画应该是“无为“的,就像孔子所说的,要顺天而为。老想出新,发展,开拓,这是时代的大病。一帮不沉静的人在行事,这个世界的沉静、朴素、和谐是会被破坏的。“天”让你自由地发挥、呈现自己,你却不尊重自己的天性,失掉了艺术的感觉,而失掉艺术感觉,也就失掉了最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人以绘画要体现时代精神作为反驳,称“笔墨当随时代”,而霍春阳坚持艺术是超时空的,其终极价值是不变的,博大情怀是不变的。他认为笔墨可以因时代不同而改变和调整,但不能随波逐流,要有所随,有所不随。

艺术商潮中:

坚持传统,大放异彩

经济的超速发展,使文化产业与艺术品市场飞速的发展起来,成功的画家获得前所未有的声名与殊荣。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画家失去深化创作的热情,凭借已形成的样式不停的重复制作,借以获得商业上的利益。繁荣的背后,一切显得那样混乱纷扰、浮躁不安。

霍春阳先生是这艺术商潮中的成功者,凭借多年来从文化经典中获得的修持操守,他应对自如、坚定从容,既不逃避疏离,又不随波逐流。他常说自己是一个身动而心静的人,坚守着《论语》“君子不受外物所牵”的古训,尽管各种社会活动如此繁杂,都未能改变他既定的方向,人生体验与艺术创作得到进一步升华。而这些繁杂的活动、以及媒体频繁介绍,却使霍春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当今中国花鸟画领域翘楚人物之一。

在不久前,已近古稀之年的霍春阳先生又完成数幅丈六匹的大幅创作,一切都依旧元气淋漓,只不过章法与形象更趋完整概括,而笔墨语言更趋朴素与从容。那应该是一种经历道器双修后真正的圆满与成熟。

“老骥伏枥,只在千里”,我们有理由相信,霍春阳先生凭借其修养、才情与功力,定能登上中国画那令人仰止的精神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