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树菊 “穷”亦兼济天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树菊 “穷”亦兼济天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台东县中山路一个人声鼎沸的菜市场里,一个卖菜小贩日复一日的卖着“50元台币三把青菜”,而就是她,却让在自己的小菜摊前毕恭毕敬的排队等候,在《时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上,与克林顿等大人物一起列位其中。她就是陈树菊,一个省吃俭用48年,行善捐献1000万台币而感动了全世界的卖菜小贩。她以实际的行动告诉世人:“穷”亦可兼济天下

省吃俭用的困苦生活

1949年,陈树菊生于台湾西部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兄弟姐妹6人,她排行老二,一家8口人靠父亲卖菜维持生计。13岁那年,陈树菊的母亲在临产时难产,要进行剖腹产手术,但家里拿不出5000元的住院保证金。父亲只好四处找亲友借钱,当他拿着借来的救命钱赶到医院时,妻子已经气绝身亡,腹中的小女儿也未见天日。

为了养活4个弟妹,国小毕业的陈树菊只好辍学,帮父亲卖菜维持生计。每天凌晨3点,还在睡梦中的她就被父亲叫醒,跟着父亲到两公里外的批发市场批来蔬菜后,父亲蹬着人力三轮车,她则在一侧用力推着赶向中央市场。两年后,父亲疾病缠身,看病需要钱,哥哥读大学需要钱,弟妹们上学需要钱,全家人吃饭需要钱,而陈树菊成了全家唯一的顶梁柱,她用稚嫩的双肩独自扛下养活全家人的重担。

过了几年,陈树菊正在仁爱小学读书的三弟患上了重感冒,为此三弟的班主任黄顺忠发动全校进行募捐,凝视着那张张陌生的面孔为弟弟一次次的捐款,陈树菊感动得热泪盈眶。最终,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心没能挽救那个年轻的生命,陈树菊的三弟因为贻误最佳治疗时期在医院病逝。但是从那天起,她更加拼命的工作,每天总是第一个进市场卖菜,最后一个停工收摊,因为她希望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可以伸手相助。

至今未婚的陈树菊在她20岁时,谈成了一门亲事。但是父亲问她,“如果你嫁出去,这个家怎么办?你的弟弟妹妹怎么办?”陈树菊也担心父亲身体不好,没办法照顾家,便让她打消了结婚的念头。在此后的41年里,卖菜就是陈树菊的全部生活。每天凌晨三点去批发市场进货,然后摘菜、挑菜,运到菜市场叫卖,一直忙到晚上9点收摊,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除了每年的除夕,她几乎全年无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菜摊掠夺了本该属于陈树菊的青春时光。而父亲过世前也说过,这辈子欠树菊的太多,害得她没有结成婚。寒来暑往,陈树菊的哥哥和弟弟妹妹们在她的操持与帮助下,一个个都相继成家,而她自己却形单影吊、孑然一身。

由于陈树菊为人正直善良,卖的菜从不短斤少两,而且质量又好,附近的酒店老板都爱在陈家进菜,陈树菊的日子也逐渐摆脱了拮据。但她生活依旧节俭,一天吃饭的花销不到100元台币,或是酱油拌饭,或是整整一周只开了一瓶豆腐乳配白饭下咽,最奢侈的也就是花30元台币买一个便当,午餐吃一半,留下的另一半就是一顿晚餐。缩衣节食的生活,为的却是积攒更多的钱,帮助更穷困的人。

为感恩而捐助

陈树菊说,经历过家人没钱看病的惨剧,从心里觉得,世界上有钱最好,一定要多赚钱才能保护家人。陈树菊毫不讳言,她前半生的目标就是钱。但真正赚到钱时陈树菊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开心,因为她并不喜欢花钱。她突然发现,钱在不需要的人手上,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陈树菊第一次捐款是在父亲和二弟相继去世后,她深感世事无常,便以父亲的名义,捐给佛光学院100万元台币,踏出了捐款助学的第一步。陈树菊说,自从开始帮助别人,自己收获很大,那种快乐的感觉,到现在都还没有办法形容:很平静,又很快乐,从内心里发出的快乐。

1992年的夏天,陈树菊偶然结识了阿尼色弗儿童之家的院长傅约翰。当得知傅约翰所在的慈善机构收容遭受家庭变故,失去双亲,或缺少照顾的小朋友时,陈树菊的心被触动了。失去至亲的滋味,她是最清楚不过了,几十年过去了,陈树菊至今仍清楚的记得母亲去世时,自己心中那份不能言说的锥心之痛。

陈树菊决心也要做一个像傅约翰那样无私帮助他人的人。她准备把自己辛苦半辈子存的100万血汗钱,全部捐给阿尼色弗儿童之家。陈树菊的弟弟妹妹们纷纷劝她,“捐款是富人们的行为,这些钱可都是你的养老钱啊,你一定要想清楚。”可陈树菊决心已定,她不愿意看到那些孩子们和自己一样,因为没有钱而失去上学的机会。完成这次捐款的义举后,陈树菊有说不出的感慨,同时在她的心中冉冉升起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努力工作挣钱,继续自己的慈善事业。不久,陈树菊就以每年定额3万6千元认养了阿尼色弗儿童之家的三名孤童。身上的担子重了,陈树菊却觉得生活更充实了。

1997年,仁爱小学的老师李国荣,因侄子习惯性迟到与作业马虎找陈树菊谈话。在互动过程中,她感受到了李老师是真心关注孩子教育的老师,也让她回忆起发动募捐帮助她家渡过难关的班主任黄忠顺。陈树菊觉得,这正是回报儿时所受恩惠的机会,便主动提起,“我有100万元,想捐给仁爱国小,设立一个急难救助基金,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在紧急状况时需要帮助的儿童。我不想求助无门的情况,再次发生在任何一个小朋友的身上。”据仁爱国小校方表示,陈树菊设立的急难救助金很有用,帮助过很多人。而且本金至今还没动用,都是用利息在帮助人。

2001年,陈树菊再次回到母校探视侄子时,陈旧不堪的图书馆吸引了她的目光。“图书馆为什么那么小间?跟我读书的时候差不多。”回家之后,陈树菊又将积攒多年的450万元台币全部捐给母校,建造新的图书馆。这是台东地区小学惟一的一栋三层楼图书馆。落成当天,她看见这栋以陈树菊命名的图书馆,脸上在笑,但眼泪却掉了下来。在图书馆前有这样一副对联:树木饱受风雨而益壮,历经冰霜更坚贞。

在慈善的路上前行

2010年3月,陈树菊与姚明、成龙等48人,一齐登上了亚洲《福布斯》杂志“亚太慈善英雄人物”排行榜。4月,美国《时代》周刊陈树菊以第八名列入2010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的“英雄榜”。《时代》周刊认为,陈树菊最令人感叹的成就不在于她的卓越非凡,而恰恰是简凡的慷慨行为。2010年,陈树菊被《读者文摘》杂志评为2010年亚洲英雄奖。陈树菊远赴美国参加《时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表彰晚宴。大多数宾客都是盛装出席,女性多穿着长裙礼服,只有陈树菊穿着白球鞋,粉红色旧套装站在全球名人中间,忸怩不安。“每次帮助人家,那天就会很好睡。”陈树菊的简单一句话,感动了现场所有媒体。

面对如潮水般的赞扬和荣耀,一向低调的陈树菊却不认为自己是慈善英雄,当许多媒体的记者探问她捐钱的动机和想法时,陈树菊所流露的是平淡自然的表情,她质朴地说:“这没什么,舍得与不舍得而已。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积德不积财,人生短暂,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过世,留那么多钱给谁,还不如做点善事积点德!”

从美国回来后,陈树菊有了一个新的慈善计划:靠自己的努力,花三年的时间筹备一千万元台币成立基金会,帮助那些穷得没法看病、吃饭、读书、活下去的人。如今,陈树菊的生意更兴旺了,大家都知道她的善举,有的干脆买完菜不用找零钱,可陈树菊却不接受,她倔强地说:“慢慢存钱做好事,才是本来的我。”

48年来,陈树菊的全部生活,就是卖菜。在六七十厘米高的菜摊前,身高不及一米五的她,每天90度的弯腰、取菜、称重、结账,对自己经营了近半世纪的“小生意”尽心尽力。她卖着“50元三把青菜”,吃着酱油拌饭,却凭借着累积的三五个铜板小利,捐出大多数人远远不及的善款。陈树菊以倾其所有的执着善举,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庶民善行”,也为社会良知和人类的德行点燃了一盏灯。陈树菊以简单的信念与行为启示人们:为善不在多少,起点就在当下。

历程评述:

陈树菊从13岁起撑起家庭重担,47年来,贫困拮据、至亲离世,有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凄苦人生。但陈树菊并不因此怨天尤人,而是凭借着朴素的人生观和近乎顽固的执着,以三五个铜板的微薄利润,持续而低调地向社会捐赠了1000万元台币。尽管社会的进步不能仅靠个人的微薄之力,但陈树菊所散发的善良光芒,已经照亮了很多人的心,也向世人证明了贫穷的人也能用爱心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