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开放之剑铲除山头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开放之剑铲除山头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重庆人究竟有没有山头意识?提起这个大题目,我就想起了前些天遇到的一件“小事”:有个外商十分看好重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前景,想参与某个领域的投资合作,当主管部门与某国有企业老总衔接后,却遭遇了一番尴尬。这个老总可能有些抵触情绪,他在企业宣传说主管部门要引入外资收购企业,结果造成干部职工人心不稳,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了较大影响。

此系何理?此为何由?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十年前重庆刚直辖时引进外资工作的另一桩实例。当时,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新重庆百废待举,亟需借用外力加快发展。借鉴东部与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采取“靓女先嫁”的策略,拿出一些外商感兴趣的国有企业来嫁接外资,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但是,我们列出的招商项目清单却是几百家濒临破产、且都有成百上千职工需要安置的企业,而且对外商的要价颇高,这让很多外商望而却步,延误了重庆成为西部对外开放高地的大好时机。为此,笔者曾向一个国有企业资深老总探询过原由。这个老总并不讳言其不愿与外商“同宿一床”的苦衷:与老外合资,谁来做董事长?即使我能保住老总的位置,还有我那一帮兄弟伙又当如何安排?外资进来之后肯定不会是由我说了算。

这两件事例,都是山头意识的典型表现。但山头意识只存在于重庆企业界吗?我看时下重庆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山头意识在作祟。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中,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山头意识,考察一下山头意识对重庆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造成的诸多恶果,从而便于我们找到破除山头意识的法宝。

■ 为山头意识画像

所谓重庆人的山头意识,无非是说由于地理上的丘陵山地特性,而产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封闭意识。由于考虑问题只习惯于从自己出发,而不愿意对外沟通、不敢于主动“走出去”、不知道如何与外界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发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足、自满、自大以及固步自封、小富即安、循规蹈矩等特质,缺少进取、开放、拼搏和创新的精神。

山头意识的根基是寨主秉性,在自认为与其他山头出现分歧、纠纷时,便不分青红皂白,立马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而不加以客观分析,不考虑整体利益,在无意中形成自己的一方山寨,自做山头。

在企业界尤其是国有企业,山头意识具体表现有三个特征:一是“近视”,只看到短暂的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只看局部的得失,缺少全球化的眼光;二是“斜视”,只看到自己的优势,没有意识到存在的危机;三是“盲视”,只知道唯我独尊、盲目自大,只凭感觉与臆断想事办事谋发展,不知道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既要睁开眼睛从重庆看世界,还要站在世界看重庆。山头意识左右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导致重庆人的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开拓精神明显缺乏,创业氛围不够浓厚,这些已成为制约重庆科学发展的软肋。

山头意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表现大体有四:

一是只顾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生态链,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链接之下,任何一个地区和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发展,更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山头意识下的政府行为往往习惯于按传统惯例办事,按陈规旧俗安排,而不懂得如何与时俱进、相机抉择、及时决策,更不懂得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类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实现超常态的跨跃式发展。

二是强调本位利益,不愿积极配合。本位观念长期牢牢地扎根于大脑,必然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产生与世隔绝的工作态度和心理状态,从而在处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很容易只顾自己、不顾大局。在一个单位,不同层级的管理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意识,同样犯着由于自我中心意识而导致的错误。由于有些人缺少全局观念,喜欢从自己部门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时不考虑其他部门的情况,于是出现团队协作不够,不愿配合别人等现象。

三是突出自我中心,不懂发挥合力。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在一个单位呆长了,环境熟悉了,社会关系也熟络了,便容易滋生出山头意识。这时候,自己所主政的单位、所主持的部门、所管理的企业,便会在潜意识里被看成是自己的山头。在我的“一亩三分地”,由自己说了算,拍板决策一言堂,不管是外面来合资合作,还是其他部门来要求相互配合,都会被视为分权,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现在有些行业和部门,大呼改革开放的口号,骨子里却万分抵触改革,害怕开放,改革一触及自身利益,便会祭起“国家利益”的大旗,行排外自保之实,遇事只顾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四是自喜现有成绩,不知天外有天。很多人做事喜欢贪天之功、掠人之美,喜欢讲成绩,讲纵比之下的成绩,禁不起“三把尺子”的综合度量。

历史经验证明,越是处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的阻碍就越容易显形为山头意识。回顾重庆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如果说,直辖前出现的一些不愿接纳外资、不敢对外合作、不会与外界沟通等现象,还可以归咎于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但时至今日,在大家对“开放也是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最大动力”等已形成共识的情况下,一些单位仍在“明知故犯”,“内部承包”、“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普遍,一些对开放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依然无法启动。这些问题说明,铲除山头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 铲除山头意识必须多管齐下

思想上的山头意识与立足于部门利益的本位主义,是当前重庆扩大开放的重大障碍。那么,重庆如何才能铲除山头意识呢?

一是必须大胆地破旧立新,打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要真正树立“外商赚钱我发展、外商发展我繁荣”的思想,坚决破除怕丢位子、怕抢饭碗、怕占市场的思想,彻底杜绝“开门招商,关门宰客”等短视行为,从全市大局出发,敢于牺牲眼前利益,敢于放弃蝇头小利,敢于让利于外商。

二是必须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的能力。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视野不够开阔,习惯于自己有什么就干什么,不善于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区域合作;在经济要素配置中,有多少资源就做多大的事,不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招商引资中,重招商、轻服务,重签约、轻落实,重承诺、轻兑现;在项目合作中,不愿拿出好项目,即使合作也不愿合作方控股……这些现象,都是视野不开阔尤其是缺乏国际视野的典型表现。

三是必须抓住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这个关键,通过定期轮岗铲除滋生山头意识的土壤。山头意识主要根源在于领导干部,只有从领导干部自身抓起,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广大机关工作人员才能自觉转变工作作风,自觉增强服务意识。除了加强教育,笔者建议根据《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任何一个干部在一个职位上呆久了,都可能会产生本位主义思想,最终演变为山头意识。可以考虑采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跨部门交流,其意义不仅仅是要打破干部的“部门所有制”,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山头意识的土壤。

四是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科学的制度安排。凡是能够用市场的办法解决的问题,就不能使用行政手段。管理部门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坚持平等保护物权,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环境。具体地说,当前要改进政府部门的管理方式,建立协作共为机制;简化审批手续,完善集中办事机制;重视培育多元市场主体,营造市场竞争机制;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不让责任追究成为一句口号。总之,不能让制度缺陷成为山头意识的温床。

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是不进则退,甚至发展慢了也要落伍。在新起点上的重庆应当把发展放到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加以思考,既要拉车,更要看路。“前有标兵”――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渐入佳境,“后有追兵”――西部其他地区扩大开放的大手笔竞相涌现。区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对“前狼后虎”这既严酷又催人奋进的现实,重庆别无选择,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开拓的思维、开明的政策和开阔的胸怀,主动破除山头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和提高,才可能在国际竞争的大潮中,迎风击浪,实现更好更快的跨跃式发展。

(作者王济光博士现任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领导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