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治淮河应转变观念 搞工程要突出精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治淮河应转变观念 搞工程要突出精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是治淮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四省根据《水土保持法》划分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淮河水利委员会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的要求,1992年开始实施淮河流域重点县一期工程,在验收时项目区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8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82.13%,林草覆盖率提高了27.3%,坡耕地面积减少61.8%,基本农田增加66.13%,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2.6%,项目区内66.5万人脱贫致福,人均吨收入以每年34.42%的高速增长,各种措施新增涵蓄水能力2亿多立方米,每年保土拦沙850多万吨。“九五”期间继续抓好重点县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面积1302.7平方公里,修建水平梯田20439平方公里,营造水土保持林59253平方公里、经济林49837平方公里,修筑各类谷坊和塘堰坝12500座,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水利部党组提出的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淮河流域小流域治理试点转变思路,将综合治理与科研有机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突出精品”工程,研究依靠自然的自身修复能力探索各类型区水土保失综合防治的建设和模式。

治淮50年来,淮河流域累计完成水土保失治理面积3.5万平方公里,年减少泥沙流失量约1亿吨,增加涵蓄水能力20多亿立方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治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及今后各个时期必须更加努力。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将依据划分的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监护区和重点治理区,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十五”期间完成水土保持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500平方公里,为实现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五年出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大中央投入力度,在淮河干流中上游、河上中游、洪汝沙颖河上中游等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地区部署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建成淮河流域水土保护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进一步强化预防监督工作,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针对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引进和推广“3S”(RS遥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定位系统、节水灌溉、适生高效植物、快速覆盖技术等在淮河流域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索和充实侵蚀水文理论、工程水力学、景观生态理论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