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滥用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滥用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机体、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医院感染。方法:检索、阅读有关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相关资料、文献,分析与归纳相关内容。结果:滥用抗菌药物引起的医院感染,增加病人痛苦,增加个人及国家的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延长住院时间,降低医疗工作效率,妨碍许多现代医疗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讨论: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物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关键词】 滥用抗菌药物;医院感染;相关性

Abuse of antibiotic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Luo Hui1 Zhu Jing Yan2

(1.Hotan Prefecture People's Hospital 848000;

2.Hot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848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organism,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reduce hospital infection.Methods:Search, read about antibiotics and hospital infection-related data, documents, analyze and summarize relevant content.Results: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due to infection, increase patient suffering, increase personal and national economic burden, resulting in a waste of health resources, extended hospital stay and lower efficiency, prevent many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modern medical car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Discussion: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reduce and delay the emergence of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 words】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hospital infection; relevance

医院感染是关系到病人、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全及提高医疗质量的大事,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控制和监测已十分迫切,是当前医学界的一大课题,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自1986年以来,我国卫生部将医院感染的研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医院感染的控制列为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医院都非常重视,纷纷按标准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管理工作,我国的医院感染控制事业得到不断发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医院感染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90年代才普遍开展,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作指导。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滥用抗菌药物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相关定义

1.1抗菌药物的滥用:是指社会人群对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

1.2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或在住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经存在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2.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

2.2损伤细胞膜:多肽类、多烯类。

2.3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克霉素、氯霉素。

2.4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喹诺酮类。

2.5影响叶酸的代谢:磺胺类。

3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3.1细菌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如β―内酰胺酶。

3.2细菌体内抗菌药物原始靶位结构改变。

3.3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3.4细菌代谢途径的改变 。

4机体、抗菌药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机体对抗菌药物产生药动学过程,对病原微生物产生抗病能力;抗菌药物对机体产生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对病原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灭作用; 病原微生物对机体产生致病作用,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5抗菌药物在医院内应用概况

抗菌药物是医院内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据WHO在14个国家的47所医院监测报告,住院患者中30%的患者应用了抗菌药物,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对抗菌药物的非理性用药,使得这类药物成为临床所用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2000年,武汉地区医院用药情况统计表明,在使用频度最高的前20种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占15种,使用抗菌药物的经费占各类药品总金额的40.1%。各级医疗单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高达60%~90%。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以上使用抗菌药物。从四川巴中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处方用药的调查知道,80%门诊处方含有抗菌药物。由此可知,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在我国城乡都十分严重。抗菌药物的滥用在发达国家亦同样存在。本世纪初有报道指出,2000年美国510万病毒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者中,50%~60%患者的治疗处方中含有抗生素。美国每年花费150亿美元用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可见其中有大量不合理用药现象。

当前,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尚处在逐步落实阶段,病人在药店自行购买抗菌药物口服制剂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有人统计,我国上海地区80%的家庭小药箱内都有抗菌药物的储备。民众习惯一有头痛脑热或喉痒咳嗽,就自用抗菌药物。这种不明诊断,任意服用抗菌药物的做法,正是抗菌药物广泛滥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加速致病菌耐药性迅猛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这种做法有时也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机会,耽误正确的治疗。随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落实以及民众对抗菌药物滥用所致危害的认识,这类家庭滥用现象会得到纠正。

目前,我国医院内抗菌药物应用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抗菌药物应用率高。资料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的比率分别是70%、80%、90%。

5.2临床标本送检率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阳性率较低。

5.3无指征或指征不强使用抗菌药物。

5.4药物选择失当,广谱药偏多,耐药率高未停用。

5.5用药方法不当,联合应用多,更换频繁,疗程长。

5.6 个体化方案不普遍。

5.7未充分重视不良反应,销售无序,“久病成良医”等。

5.8预防用药多,无必要首选昂贵的新的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6抗菌药物应用不当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宿主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包括患者自身防御功能、肝肾等重要代谢器官功能、体内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等。外源性因素包括细菌的侵袭力和毒力等。抗菌药物应用不当均可对上述因素发生不良影响,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性。

6.1抗菌药物的滥用可使耐药菌株更加增多

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应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治愈了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各种细菌感染性传染病的死亡率,进而掀起了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广泛应用的高潮。20世纪中叶,已上市的抗生素原料药已达500余种,其临床常用品种亦高达数百种。人类在抗菌药物开发应用所获得巨大成就面前,开始藐视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变得为所欲为。但这种成就感很快就被严酷的事实打碎,人们发现一些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已经不再能有效控制感染了。

致病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事实,很快就被证实,而且一些致病菌耐药性发生和传播的势头令人膛目。据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青霉素G的耐药率,在20世纪40年代初仅1%,到上世纪末则上升超过90%;一种耐药性极高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1974年的分离率为2%,而到上世纪末则迅速增至39.7%,成为导致医院内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由淋球菌感染所致的淋病原本经青霉素G治疗可望迅速痊愈,而现今60%的淋球菌对之已产生耐药性,青霉素G已难以控制其发展迁延。20世纪80年代,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上市时,临床致病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率几乎为零,但经过20年的广泛应用,临床致病菌对这类合成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迅速上升。如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已高达70%,幽门杆菌的耐药率则升至82%,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困难。20世纪,人类曾经经历与结核病的长期艰苦斗争,凭借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有效抗结核药的突出疗效,人类一度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的发展,并曾预期20世纪末可在发达国家消灭结核病。但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看到了一个严酷的事实,许多结核病患者,用现有抗菌药物治疗,病情得不到控制,不少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出现了多重耐药性,全球结核病疫情迅速回升,以至WHO不得不在1993年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结核病全球紧急状态,并呼吁迅速行动与结核病危机进行斗争。事实证明临床所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都有可能出现耐药菌株,而且不少致病菌还会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耐药性,即“多重耐药性”。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蔓延已经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为此WHO发出警告:“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细菌,将把人类带回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

6.2抗菌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不良影响

6.2.1皮肤黏膜屏障

某些抗菌药物的过名反应会发生各种类型的皮疹、皮炎等,严重者甚至发生剥脱性皮炎、渗出性红斑、天疱疮等,破坏了正常的皮肤黏膜预防屏障功能,增加了细菌侵袭致病的机会。以青霉素类、磺胺类最多见;其次头孢菌素类也可引起皮疹;四环素类会产生光敏性皮炎等。

6.2.2吞噬细胞功能

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参与体内多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而四环素、强力霉素、利福平、磺胺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等分别能不同程度抑制吞噬细胞的趋化性、吞噬作用或杀伤作用几个环节,影响吞噬细胞功能。氯霉素、磺胺类、5一氟胞嘧啶、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及少数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偶可致粒细胞减少。

6.2.3淋巴细胞转化过程

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转化为免疫活性细胞,才能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而四环素类,尤其是强力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利福平、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甲氧噻吩等;抗真菌药和两性霉素B、克霉唑、甲苯咪唑;氯霉素、氯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均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有些药物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6.2.4体液免疫

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强力霉素等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综上所述,某些抗菌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仅不利于原有感染的控制,而且因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易导致新的感染。

6.3抗菌药物对人体重要代谢器官的毒性反应

抗菌药物对各种器官或组织的毒性反应可因其直接损伤、化学刺激、蛋白合成或酶系受抑制、免疫介导损伤等所致。

6.3.1肝毒性

四环素类可干扰肝内蛋白质合成导致脂质沉积,引起脂肪肝;红霉素及其酯类肝毒性发生率达5%-10%,认为与过敏反应有关;利福平可致胆红质血症及氨酶升高。此外,头孢噻啶、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青霉素、乙氧萘青霉素等可引致转氨酶升高,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

6.3.2肾毒性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肾毒性发生率约10%;多肽类抗生素,如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等也易产生肾毒性,此外,某些B-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甲氧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啶,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孟多、头孢唑肟、氨曲南、新诺明等在大剂量应用时也可能产生肾毒性,此毒性反应与免疫介导损伤有关。

6.3.3肺

某些抗菌药物可致过敏性肺炎、肺间质浸润、肺水肿等呼吸系统毒性反应,如青霉素过敏可产生支气管哮喘、肺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利福平可致肺间质浸润等。从而造成气道阻塞,影响呼吸功能和机体有氧代谢。

抗菌药物对重要代谢器官的毒性,干扰了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使毒性产物不易转化或排除,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对细菌易感性增加。

6.4抗菌药物对机体微生态的影响

微生物系统是指人体体表或体内部位的微生物群,通过宿主-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构成微生物系统。正常微生物系统因自身稳定功能而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可使这一生态系紊乱,产生“菌群失调”。抗生素能抑制或杀伤敏感菌,而使耐药的条件致病增殖占优势,如青霉素G能抑制咽喉内甲型链球菌,使该处原有的大肠杆菌等得以无竞争地增殖;还有些抗生素能直接促进条件致病菌增殖或增强其毒力,如含青霉素G培养基上肠杆菌属菌落可增大,某些广谱抗生素能促进念珠菌的侵袭性。抗菌谱愈广,发生微生态平衡失调引起二重感染的机率愈大,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以及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较易发生“二重感染”。

总之,因抗菌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对重要代谢器官的潜在毒性、对机体微生态平衡的干扰及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不良作用,可能增加大量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再次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性。

通过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表明,抗菌药物滥用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一次对2454例住院患者调查中,其中1672例(68.1%)全身应用了广谱抗菌药物,而212例(12.7%)发生了医院感染,将10项因素进入logstic回归分析,表明其危险度大小依次为致死性原发病、全身广谱抗菌药物应用、伤口引流、免疫抑制剂应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导呼吸、免疫功能低下、留置导尿、男性、住院日期长及高龄。

与抗菌药物有关的医院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易在原有感染病灶部位发生二重感染。多见于消化道、下呼吸道、尿道等部位,甚至可发生败血症。病原菌以真菌、绿脓杆菌、肠杆菌科、厌氧菌等多见,近年还分离到一些少见的条件致病菌等多见,如不动杆菌、黄杆菌、奴卡氏菌、枸橼酸杆菌、嗜水汽但胞菌等。病原菌常显多重耐药性,可能与在医院环境内或患者体内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有关。

7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

科学研究表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危害很大。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引起的。比如,结核病在很多年前控制得非常好,但现在耐药结核菌的病例很多,治疗起来很困难。一般来说,科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需要10年左右,而产生新一代耐药菌只要2年时间,新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此外,抗生素在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会引起不良反应。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成的潜在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1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大:如 MRSA。

7.2引起细菌变异: L型菌。

7.3引起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7.4引起的医院感染,增加了病人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病死率。

7.5引起的医院感染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8讨论

为控制医院感染发病率,必须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为此,许多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关于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应用的规则,并进行抗菌药物临床监测,以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我国也相继版布了有关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法规,包括《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暂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各医院也根据本院实际制定了本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但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持续在较高水平,建议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8.1首先确诊是否为院内、院外感染性疾病?

8.2做病原学检查确诊为何种致病菌?

8.3了解本地区现阶段细菌的耐药性情况。

8.4详细了解患者抗生素用药史及有无过敏史。

8.5详细检查患者免疫功能、肝、肾功能,以了解病人的生理状态。

8.6掌握选用药物对病灶的渗透性如何?有何毒副作用?

8.7如为预防用药,要严格掌握预防用药指征。

8.8是否需要联合用药,如需联合,要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

8.9注意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疗程,注意观察临床疗效。

8.10充分考虑药品价格和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