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土族婚姻嫁娶礼仪全程扫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土族婚姻嫁娶礼仪全程扫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何谓婚姻嫁娶?我国后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注日:婚,妇家也;姻,婿家也(婿,夫也);嫁,女适人也;娶,娶妇也。这就是说婚姻嫁娶是指男女结婚的事。我知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婚姻文化,而不同的婚姻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婚姻习俗,不同的婚姻习俗又通过不同的婚俗礼仪表现出来。土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婚俗礼仪。这种礼仪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它制约着土族人的婚姻行为,成为婚俗准则而世代相传下来。

土族人的婚姻嫁娶礼仪程序极为繁缛,整个过程十分繁杂而隆重。在不同的婚礼仪式唱不同唱词的歌,其种类近30余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故事、、伦理道德、人类起源、生产生活等,不同唱词的歌,配以不同唱法的曲调,有近10余种之多,每唱不同曲调的歌,便以不同的舞蹈相伴,整个婚礼过程是在说唱和舞蹈中完成的,集中地反映了本民族传统风俗习惯。总的说来,土族的婚嫁礼仪要经过三大程序和20多个仪式,才算圆满完成男婚女嫁的全过程而走进婚姻的殿堂。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土族婚礼习俗在不断的演变当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婚姻程序和礼节有了很大的改变。

一、缔结婚约程序

1.提亲。提亲,俗称说媒。当男方家根据自家家境状态和选偶标准选定了配偶对象之后,便聘请一位善于辞令的媒人(土语叫哇日瓦),到女方家去说亲。媒人答应后,男方家根据传统礼仪,让他带上求婚礼物到女方家提亲。当媒人详细介绍了男方家的家世、家境等情况后,女方家父母若同意这门亲事,就将男方家拿来的酒喝掉,若不同意则将礼物全部退还给男方家。

2.测八字。测八字是指阴阳算命先生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所属的干地八字推算其一生的命运祸福的一种旧俗。土族人受道教文化的影响,相信民间“辰子申忌蛇鸡牛,己酉丑忌虎马狗,寅午戌忌猪兔羊,亥卯未忌龙鼠猴”等属相生克的说法。因此,在提亲后定婚前要互换八字帖,然后请算命先生测定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若相合则叫做天配地合,易结良缘,若不相合则叫做属相生克,不易联姻。

3.议彩礼。测算八字后,便要商议男方送给女方的钱物事项。传统的作法是,男方家在选定的吉日,由父亲或叔父同媒人一同到女方家去商议。在聘礼的商议过程中,免不了要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女方家故意抬高彩礼数目,男方家则频繁要求降低彩礼数目。当然,这种你拾我降的轮番争辩,并不说明女方要把女儿当做商品高价推销出去,也不表明男方家悭吝财物,不肯多出,而仅仅是在遵守传统习俗的一个过场罢了。其实,聘礼一般有着约定俗成的数量标准。经过激烈争辩和互相让步后,彩礼最终议定。于是,女方家设宴招待男方客人,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共饮庆祝酒。

4.定婚。聘礼仪定之后。便开始考虑定婚事宜,男方选好定婚吉日后。请媒人通知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邀请本家族里树有名望的长者齐聚女方家举行定婚仪式。起初双方重提彩礼问题,两方长者都为自己所代表的一方说话,女方坚持原来议定的数目,男方苦苦要求再次让步。经过一番争论,女方作出一些让步,免掉部分彩礼,男方表示接受。彩礼议定后,在热烈的气氛中饮定婚酒,庆贺这门亲事圆满确定下来。最后,女方家在一空瓶中装满五色粮食,让男方带回去,以表示婚姻已定,双方不再反悔。

5.送彩礼。定了婚后,男方家准备好彩礼,请媒人分期分批送到女方家。分期分批送,一是男方家一时难以备齐全部彩礼,二是怕联姻突变。首次送彩礼,主要送布料和干礼,以便女方家为姑娘缝制著装和购置妆奁。首批彩礼送到女方家后,由媒人将彩礼摆放在桌子上,女方家把已出嫁和未出嫁的姑娘全部请来,由她们逐一验收。在这期间,男女双方都有繁褥的礼仪互动,体现着土族朴实淳厚的民俗民风。第一批彩礼送完后,其余彩礼必须于结婚前全部送完。早期,富裕人家,有送马、牛、羊重礼的。

6.确定吉日。确定吉日,就是选摘结婚的吉祥日期。选定吉日是男方家的事,在未选之前,男方家委托媒人或由男家母亲带着礼物去女方家商议,经说服同意后,便开始请汉族阴阳先生或到喇嘛寺院占卜择吉日。吉日一般选在农闲时间的农历腊月或正月的某双日。吉日选定后,男方家要举行择吉日仪式,土族称做“砣让霍仁”(吉日首宴),由双方父母和媒人等参加。吃完“砣让霍仁”宴后,男方物色好押马贵人。女方家物色好送亲人,并开始杀猪宰羊,擀面蒸馍,准备美酒,要把出嫁姑娘和迎聚新娘的喜宴办得丰盛风光,搏得客人的称赞。

二、出嫁程序

1.嫁女宴。土族人称嫁女宴为“麻泽”。女方家在姑娘出嫁的头一天,举办盛宴,热情招待尊贵的客人。客人的亲疏不同,其所带的贺礼也有所不同。早期,本阿寅列(土语:村庄)的人只带花卷1副,本族家人和亲戚带花卷2副,舅父是骨肉的主人,送的贺礼最重:双层绣花长袍1件,红色百褶裙1件。

麻泽日,男方委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连着三条肋骨的猪前腿、花卷、羊肉等礼物,土族人称做“麻泽份子”。

2.摆针线。摆针线就是展示姑娘的嫁妆。麻泽日当天,午后到傍晚前,就要举行展示姑娘的陪嫁仪式。届时,把姑娘的全部嫁妆拿出来,摆放在院中的大桌上,或挂在拴在柱间的长绳上,请客人观赏。这时,姑娘的舅父郑重地向坐在白毡上的外甥女高颂祝词,告诉她所陪嫁的衣服首饰等,希望她喜欢,并嘱咐她不要忘记父母恩德。姑娘听了之后,无比悲伤地唱起“哭嫁歌”来。她用哀伤的《唐德格玛》曲调,委婉动听的凄婉歌声,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表达离开了父母,离开兄弟姐妹,离开父老乡亲的悲痛心情,使听者潸然泪下。

3.迎接娶亲人。娶亲人,土族人叫“纳什金”。摆完针线,就到傍晚时分了。这时,两位娶亲人、媒人和新郎已进了村子。他们骑着马,驮着土族人叫做“纳什金妥诺”的娶亲厚礼(酒2瓶、花卷2副,羊腔1个,新娘上马穿戴的长袍、花裙、红包头、礼帽、鞋、耳坠、红头绳、木梳、镜子等),快到门口时,年轻的阿姑们拥上前去问好,并抢夺下羊腔,拿在手中不停地挥动,开始唱嫌弃羊腔和礼物的“纳什金妥诺歌”,边唱、边舞、边退,来到大门口,女方知客上前进酒问候。这时,阿姑们乘机跑进院里,关闭大门,把娶亲人等关在门外。阿姑们上到门楼上,一面用柏树枝向娶亲人身上洒水,一面用土语唱起问答歌“唐德格玛”,歌词内容有天文、地理、历史、生产、生活等。她们唱完一段,娶亲人同样用土语唱着回答。这样的对歌要持续一段时间,但阿姑们无论问什么,都难不倒机敏的娶亲人,阿姑们终于妥协了,放娶亲人进门。

4.戏谑娶亲人。娶亲人过了进门关,请到屋内上炕喝茶吃饭。接着,娶亲人拿出所有带来的礼物,让娘家人验看。余兴未艾的阿姑们挑剔一番后,拥挤到屋外窗口前,开始用戏谑的口气唱嘲笑和挑剔娶亲人送来的礼物,土语叫“纳什金斯果”,“斯果”意为“骂”。这种戏谑曲,曲调轻松活泼,唱词诙谐幽默,内容丰富多彩,在整个问答过程中,用多种曲调,风趣地演唱不同的内容,使场面不断推向高潮。在经过挑剔礼物、嘲笑娶亲人长相之后,欢心正浓的阿姑们冲进房屋,将两位“骂”得哭笑不得的纳什金强拉硬拽到院子里或打麦场上跳欢快的安昭舞。在跳的过程中,阿姑们借口娶亲人动作不到位,就把草圈套在他的勃颈,用扁担压他弯腰等方法来惩罚取笑,气氛十分热烈。娶亲人欲逃回女家,却被阿姑们一次次抓了回去,继续让他领唱跳舞。

5.改发式。改发式,就是将姑娘发辫改为新婚妇女发式,土语叫做“苏忽拉”或“苏瓦日”。第二天早晨鸡叫头遍时,姑娘要上马启程。这之前要把姑娘打扮齐正。姑娘的姐姐或姑姑负责改发更衣。她们首先请新郎来到闺房,给他木梳先为他自己倒梳三下,再给姑娘象征性地梳三下后离开。她们关上门窗,开始梳妆打扮新娘。这时。纳什金在门外用《依姐》调边唱边舞,使劝说姑娘改发、更衣、戴首饰的唱词内容和打扮过程紧密结合。打扮一新的姑娘,听了纳什金的歌潸然泪下,用悲凄的曲调唱起离家的歌,委婉动听地叙说着离开家庭的悲痛心情和对父母和家人的眷恋之情。

6.离别。改发仪式结束后,紧接着要进行姑娘离别仪式。第二天早晨鸡叫头遍时,姑娘就要离开娘家了。在离家启程之前,还要完成四个离别仪式。

(1)罗目托列。在女家正房堂屋柜上依次摆放着藏文经卷、佛灯、柏枝、粮食、羊毛、、茶叶、筷子等,正中央放一张方桌,桌上铺有白毡,让姑娘从闺房过来坐在方桌白毡上,主持人依次将柜上的东西拿起来在姑娘头上抡绕一圈,口诵祝词。这时,纳什金在院子里用“依姐”曲调唱“罗目托列”歌,主持人拿起什么东西,纳什金就唱什么内容歌,直至仪式结束。

(2)转锅拉。罗目托列仪式结束后,四位年轻人走进堂屋,从白毡四角抬起姑娘来到院子里,沿着院子中央的转槽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表示依依不舍离家之情。然后出门上马。

(3)留阿央。姑娘出门扶上马,由其兄或弟牵马,纳什金也退出大门,在马前唱曲调为“依姐”的“留阿央”歌,意思是姑娘把福祉留下来。这时,姑娘的父亲手拿“扬达尔”(在一木棍上用哈达缠有姑娘胎发、红枣、硬币等吉祥杆),一边在姑娘头上抡绕,一边呼叫姑娘的名字,姑娘答应“我在这”。如此反复三次,每呼唤一次,牵马人将马头牵转三次,然后毅然出发。

(4)谢马罗。姑娘出发后,纳什金最后在女家巷道跳安昭舞,唱“谢马罗”歌,歌词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感激和惜别之情。

7.送亲。姑娘乘马出发时,由娘家人组成的送亲队陪送,土族人叫“红仁切”(送亲喜客),有新娘的舅舅、姐姐、姐夫、兄弟、族人和亲戚,约二三十人。送亲队伍沿途遇到敖博,寺庙时要停下来进行祭祀祝祷。过村庄时若有出嫁在此的阿姑,都要在路边迎接敬酒祝福,土族人称做“阿姑图斯乎”。送亲队伍当来到姑娘婆家村头时,唱“拉隆罗”歌,表达沿途所见、所闻、所做的事。

三、迎亲程序

1.迎新娘。护送新娘的红仁切队伍当走到离新郎家约二十里处时,男方派出的迎接人等在那里敬酒远迎,土族人叫做“斯木托斯乎”。这时,男方家大门口已摆好桌子,上面放有一个装满麦麸和插有箭杆的木斗,一碗牛奶、柏树枝、一桶清水、红枣等(地方不同,摆放的东西也各异),土族人叫做“西买日”或“西弥尔”。送亲队伍唱着“拉隆罗”浩浩荡荡进村,嫁妆箱先到。男方知客向押箱人敬酒道谢,付辛苦费,然后一边从驴背上卸下箱子抬进家院,一边唱“妆奁歌”。送亲队伍到门前,知客先给新娘舅舅敬酒献哈达,然后扶新娘新郎下马,跟随两个女人提着的白毡走进大门,象征着新人踩着洁白无瑕的道路进家。在此过程中,送亲人边唱边舞,用柏树枝蘸水酒向众人,抓起麦麸撒向人群,表示吉祥如意。男方知客向每个送亲人敬酒三杯,谓之进门三杯酒。

2.拜天地。新郎新娘走进院子时,庭院四角和中央各点燃一堆大火,让新郎新娘站在白毡上,主持人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致祝贺词。老者高举酒杯,向天地神敬三杯酒,将酒拨向火堆,祝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称赞新娘像鲜花一样美丽。新郎像狮子一样强壮,用优美高雅的语言颂完祝词后,新娘新郎依次磕头。

3.新娘开口。拜完天地,引新娘到厨房,举行开口仪式。厨房灶神神龛前左点新郎灯,右点新娘灯,婆婆端来一碗奶茶,让新娘连喝三次吐三次,然后将剩茶泼入灶火门。婆婆又拿来一根擀面杖,上缠红丝线,在新娘嘴唇上连擀三次并嘱告道:“新娘你开口,家中事不要外传,家外事不要内传,守口如瓶”。新娘回答“记住了”后,便将擀仗扔到屋顶。遂将新娘引入洞房,新娘开始自由说话。

4.答谢媒人。俗话说“媳妇娶到坑上,媒人撇到房上”,实际并非这样。土族人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媒人是必须要答谢的,土族人叫做“哇日瓦西买”。新娘入了洞房,便请媒人来到院子里坐下,披红献哈达,敬酒感谢,唱谢媒曲《哇日瓦西买》,并向媒人嘴里喂炒面,额上抹酥油,往桌上押钱,表示他辛苦了,气氛热烈,笑盈庭院。

5.喝红枣茶。谢完媒人,就请送亲人入席喝象征喜庆吉祥的红枣茶。在庭院摆席,请女方舅舅入坐上位,其余分年龄和辈份依次入座,首先喝碗空茶,然后端上放有两个红枣的枣儿茶,每人一碗。主持人看到客人吃得差不多了,便站在院子里大声喊道:“阿央颛布们的马驹跑了!”(阿央颛布,土语:送亲喜客),客人们闻声离席,被知客领到打麦场上。

6.吃猪头。这天前来恭喜的远近客人络绎不绝,庭院拥挤,无法招待,于是想出这个办法。将送亲喜客请到打麦场上喝酒、吃猪头肉。场上生起一堆大火,客人们围坐一圈,割肉倒酒,一边吃喝,一边欢快地以“拉隆罗”曲调唱“猪头歌”和“酒坛歌”,歌声充满了整个村庄。

7.展嫁妆。吃罢猪头,送亲人又被请回院子里,举行展示嫁妆仪式。嫁妆箱由新郎的妹妹打开,由新娘的伴娘一件件取出来,搭在早就拴在柱间的一条长皮绳上,各种帽子、鞋、首饰等——摆放在长桌上展示给大家欣赏,引来大家特别是姑娘妇女们的啧啧称赞。娘家人出来说些妆奁菲薄,针线粗糙的客套话,并将所有嫁妆——清点,件件交待,气氛和谐,评论四起,赞不绝口。

8.冠戴新郎。冠戴新郎,土族人叫做“麻什大不干”。娘家人交待完嫁妆,便请出新郎来穿戴打扮。主持人高颂赞词,夸奖冠戴服饰,赞美新郎人才。随着颂词,新郎从头到脚打扮一新。主持人手指桌子上摆放的粮食、羊毛、酥油、牛奶、红枣、硬币等,说唱它们的来历和象征新郎新娘子孙满堂,牛羊满圈,粮油满仓。幸福无疆。赞词用本民族语言叙述,长达百十行,充分表达了土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

9.抬针线。冠戴了新郎。女方主持人代表新娘向新郎的所有家人赠送礼物,即所谓抬针线。男方家人不分男女老幼,人人有份。接着将所有展示的嫁妆重新装入箱子。这时,男方家的长者都来装箱,按其身份和财力,往箱子里投放钱币,最后抬入新房。

10.设宴羊圈。土族人把设在羊圈的喜宴叫做圈圈席。为什么把宴席设在羊圈里?这是因为一则家中没有能容纳众多客人的客厅,二再为了躲避寒冬腊月的严寒。所以提前把羊圈粪土清理出去,填上干土,铺上麦草,用柏香熏除臊味。正中央点燃火堆,周围摆放饭桌,届时请喜客按尊贵长幼依次入座开宴,席间不分主客,饮酒唱歌,问答结合,内容丰富,天文地理、生产生活、、历史典故、礼节习俗等无所不包,歌声此起彼伏,通晓达旦,始终洋溢着亲密和谐的喜庆气氛。

11.启发面。到了第二天早晨,新郎来到圈圈席上敬酒,恭请喜客回到上房入席。首先向客人们敬炒酒,唱炒酒歌,场面热烈,戏谑打趣之声不绝。喝了炒酒,东家端来启发面。喜客们刚端上碗,便从门外传来送客的“海姐歌”。这时送亲娘唱“哭别词”,新娘也来唱“哭别词”,其场面有些悲凄。紧接着,娘家喜客们惜别新娘,走出大门时,知客们敬出门三杯酒。当喜客们上了马,知客们又敬上马三杯酒。客人们饮完酒,便催马而去。

12.回门。送走了娘家人,婚礼该结束了吧?其实不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婚礼环节——回门。结婚后的第三天早晨,新娘新郎要回新娘家叩拜父母,看望家人。回门时,一般是早去晚归,同去同来,但也有新郎先回,新娘晚几天再回的。至此,这场堪称优美的歌舞剧,才算正式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