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乐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乐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里,通过快乐的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导学生投入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才能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才能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快乐素材;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是“沉闷的”“枯燥乏味的”。平时的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思想品德课在这种氛围下了无生气地“活着”。对于广大思想品德教育者应该做的是:思想品德课应该是快乐的,而且可以是快乐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自己及学生的细胞都快乐起来,思想品德课才能快乐起来,学生才能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快乐学习。下面我就自己近十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我们可以想象那种专制、高压、冷冰冰的课堂气氛是不会有“快乐”教学的!所以,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大胆在课堂上发表。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进行“快乐”教学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教学情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发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在讲《把握青春 珍爱友谊》时,我找了一段小品《电话风波》(小红的妈妈接电话,听到是异性找小红,就谎称小红不在家,接着小红与妈妈产生了争执……),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小品表演,表演后我又让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对“初中的男女生应不应该交往”进行辩论,学生争先恐后地辩论发言,最后老师进行指导。在这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明白了男女生交往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比教师一个人声嘶力竭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使思想品德课堂“快乐”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每天都要上课,想要搜集“快乐”素材,就需要平时注意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可以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浏览一些官方网站及权威的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同时还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一个有趣的案例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这些固定的栏目,从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并把好的内容摘录下来,以备后用,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达到了理论与时事相结合的效果。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素材,但需要细心积累,最好是随身携带素材记录本,随时准备记录有用素材。总之,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元素,让学生乐在其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能力回答的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表现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表现自我,才能给学生“身在其中”的愉快。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与体制下,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毫无批判地将老师的话全盘接受,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消失,完全疲于应付,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让自己的学生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

例如,我在讲《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让学生列举身边的诱惑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这些诱惑对自己的影响,结果学生们积极踊跃地上小黑板展示并发言分析影响,最后老师进行适当引导和总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课堂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明白了身边诱惑的影响以及该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有了这些新认识、新做法,再加之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相信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一定会成为快乐的课堂。我想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柯建来.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2]张志勇.情感教育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