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蝴蝶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蝴蝶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将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蝴蝶梦》中吕蓓卡的传统形象,通过小说中的蛛丝马迹和主人公迈克西姆的讲述,我们会认识到一个并非放荡不羁而是不满男权社会的压迫而奋力反抗的女子形象。

【关键词】《蝴蝶梦》;女性主义;男权制度;话语权

引 言

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名著《蝴蝶梦》通常被视为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能干又有魅力女主人公吕蓓卡常常是招来读者的批判对象,认为她身为有夫之妇还与多名男子有染,对温柔的丈夫不贞,最后的死也是罪有应得的。这种观点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在文学领域兴起才得到改变。西方文学中对女性的偏见由来已久,男性掌握着话语权,将女性定义为“家中的天使”和“阁楼上的疯女人”两类,“家中天使”必是温顺贤惠,忠于丈夫,而“阁楼上的疯女人”则是堕落的魔鬼。

从父权制中解脱出来,用女性主义解读《蝴蝶梦》会带给读者全新的感受。如吕蓓卡实际上是一个有着经营天赋,善于交际的女性,即使与他人有染也是为了反抗以马克西姆为代表的男权制度。文章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小说中本人不在场却随时随地萦绕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她并不是个坏女人,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对父权制社会进行控诉,是作者和“我”的反叛人。

一、女权主义作者

西方文学中对女性的偏见由来以及,一些女权主义者甚至认为这种性别歧视始于圣经,其将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罪责推在夏娃而不是亚当的身上。陈晓兰教授在其著作《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中提到,“herstory”就是一部被男性压迫和奴役的历史。在父权社会下,女性在家庭,婚姻和道德方面受到压迫,被排除在政治,教育和文学等领域,是男性的附属品,已经被剥夺了话语权。

在文学领域,男性定义并创造他们所希望的女性形象,给予她们既定的地位与作用,这些形象是男性给出的概念,没有话语权的木偶,是沉默的。而女性作者通过自己的女性经验来展现文学女性身份和语言。女性作者将愤怒与病痛转移给小说人物,隐秘的将自己替换成主人公,以此来颠覆父权制文学下的传统形象。父权制下,任何拒绝温顺与沉默的女性都被认为是怪物,可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这种怪物只是一个寻求自我表达的女人而已。

达芙妮・杜・穆里埃生活在父权社会下,来自一个文学世家,父母没有儿子,她从很小就将自己伪装成男性。她勇敢叛逆,本身就以颠覆了传统文学女性乖顺胆小的形象而她笔下的吕蓓卡成为她的影子。

二、沉默的吕蓓卡

《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形象塑造皆来自别人之口。小说中女性成为主角与叙述者,“我”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下乖顺温柔的“天使”,与之相反的吕蓓卡确实一个叛逆的形象,她的死亡使她失去说话的权利,也就正好给了她丈夫马克西姆这个典型男权代表话语权,认为她“是个恶毒的人,从里到外都坏透了。我们从未爱过彼此,没有一刻幸福过”。许多读者看到这里都会认为吕蓓卡只是表面上高贵虔诚,实际上已经坏透失德,她玩弄男人满足自己的虚荣,甚至在死亡后还给丈夫设下陷阱。

但她真的是个魔鬼吗?在马克西姆向“我”诉说这些时她已死去多年,无法证明其真实性,这时掌握着话语权的是马克西姆而非吕蓓卡。但作者却让其他人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吕蓓卡:活着的吕蓓卡一手将曼得丽山庄庄园打造为胜地;马克西姆的姐姐夸赞她“是尤物,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孩子,小狗都被她吸引”;主教夫人说“她是个可爱的人,充满活力”,弗兰克敬佩她“我想她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美的女人”;就连马克西姆的祖母也一直想着她;她也是个有胆量的人,在16岁就能驯服一匹烈马,这种女性在20世纪初期的英格兰乡村是极少见的。

这些叙述都来自于“我”这个有限的叙述角度,并且是从那个代表男权社会的马克西姆口中得知。如此,吕蓓卡的话语权也就别剥夺了。

三、父权制的代表马克西姆和叛逆的吕蓓卡

小说中的马克西姆是个典型的英国贵族,绅士富有,还有个仙境似的曼德丽山庄,所有的一切都成就了他传统的父权思维。他在妻子死后就去旅行,并与温顺胆小的“我”约会,最后还求婚。这个求婚只是在早餐桌上的问询,因为这就是“我”这种地位的人该得的,如果“我”是上层人士,或许求婚会更正式点。这也恰恰反映出了他的贵族本质,他的求婚和后来对“我”漫不经心的态度都说明他只是把“我”当成他的所有物,用“我”来减缓他的恐惧,“他像喜欢杰斯帕那样喜欢我”。因为“我”是父权社会中所推崇的女子典范,乖顺无知,与吕蓓卡刚好相反。他自己说过“我为曼得丽考虑很多,我总将它放在第一位。”这个可以表明他对曼得丽的爱是在家庭,妻子和朋友之前的。

他的妻子吕蓓卡是个有教养,有思想,有魅力的上层社会女性,运用自己的财富和能力将曼德丽山庄打造成仙境。在别人眼中“她对每个人都和善,慷慨。她知道如何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但马克西姆却不停诋毁他的妻子,这是因为每个到曼得丽山庄的人都将吕蓓卡当做中心,忽视了他的存在,威胁到了他的家长地位,看看丹弗斯太太太太说的“她活着时,他嫉妒,她死后,他还在嫉妒”。马克西姆对她的憎恨恰好就是因为她对其所代表的的父权制造成了威胁。马克西姆就是当时父权制度的典型代表。

结 语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如此推测,马克西姆因为吕蓓卡的良好教养和美貌与曼得丽上庄相配而娶了她,他用金钱诱惑她的父亲,使得她不得已与相爱的表兄分离。当她知道自己被当做商品交易后无法忍受,开始反抗这个父权社会。她变得放荡,所作所为都与丈夫期许的背道而驰。她知道马克西姆会在意他人的看法不敢离婚才如此恣意妄为来反抗他的丈夫和婚姻。表面上她行事大胆,背叛丈夫,实际是在用不忠和欺骗反抗压迫,用自己的方式公然挑战父权社会。

【参考文献】

[1]Beauvoir, Simone de. The second sex. 1949. Ed. And trans. H. M. Pashley.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1952.

[2]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

[3]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M].汪兰,编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4]阮晓静.对吕蓓卡的女性主义解读[J].科技信息,2009(06):479-481.

作者简介:袁洪丽(1987.11―),女,汉族,云南丽江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爱尔兰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