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古时期复杂谓语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古时期复杂谓语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动词谓语句中有用几个动词结合起来构成的复杂动词谓语的句式,简称复谓句。这是汉语句子发展到相当高度的句式,也是汉语有别于印欧语的句式。

关键词:上古;汉语;谓语

一、 上古时期谓语的句式

句子可以从多种角度分类,根据谓语的性质分类是最重要的一种分类。从谓语的性质分,甲骨刻辞的句子可以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

(一)动词谓语句

① 癸卯卜,壳贞二旬亡祸?

② 贞:今七月王入于商。

③ 王征邛方。

④ 巳未卜,亘贞:逐豕,获?

有的是及物动词,带宾语,如“亡”、“征”、“逐”;有的是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卜”、“贞”、“入”。

(二)形容词谓语句

①东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②巳卯卜,贞:王今夕宁?

③壬子卜, 子晦?壬子卜, 子不共晦?允不。

甲骨刻辞中形容词数量较少,不及物动词同形容词的界限又不是十分清楚的。“吉”、“宁”、“晦”只从意义来考虑,当然是形容词,如果从整个词汇――语法范畴来考虑,就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甲骨刻辞中应否分立形容词谓语句并非毫无疑问。

(三)名词谓语句

① 唯王六祀彡日。

② 惠贝十朋。

甲骨刻辞中,名词作谓语大都要与数词结合,构成形容词性词组。它作谓语时,整个句子从语法意义上来看是一种描写句;不像周秦时代,名词作谓语一般是构成判断句。

甲骨刻辞中有的用例,从形式上看,谓语是单个的名词,从语法意义上看,似乎也是判断句。例如:

① 王占曰:丁雨,不惠辛。

② 惠王往?勿唯王往?惠王?勿唯?

③ 王占曰:吉,灾?唯甲,不惠丁?

例①“辛”是天干名,代表“辛”这一天,前加否定副词“不”和语气副词“惠”,全句是否定会在辛这一天下雨,与“丁雨”相对,显然是省略了谓语动词“雨”。例②“惠王”与上面的“惠王往”相对,也是省略了谓语动词“住”,“勿唯”后更把句子的主要部分“王往”全都省略了。例③“吉,灾”是正反对占,“唯甲”、“不惠丁”也是省略了谓语动词。

二、连动式:

《现代汉语语法讲语》(丁声树)指出:“连动式”就是动词结构连用的格式,而且前后的动词结构同属于一个主语,上古汉语连动式按照动词结构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项动词结构称动1;第二项动词结构称动2)

(一)动1和动2表示先后连续发生的动作,如:

子路请往召之

前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发生有先后,后一个紧承前一个,期间没有波折,是相继发生接替进行的。“往先于“召”,“召”紧承“往”。

(孔子)南之沛见老聃

有时候先后发生的动作行为不仅时间相继,而且事理相因,老聃住南方的沛地,不“南之沛”就无以“见老聃”。

(二)动2表示动1的目的,如:

过自从王代反荆,

梓庆削木为。

前后两个动词所表示的动在方式,手段与目的方面相互补充,前一动词显示后一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手段,后一动词显示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这样一种结构关系使前两个动作行进为在表述主语时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过白”是要“计伐判贼”,“反荆”的方式是“从王”。“削木”是为了“为”,“为”的手段则是“削木”。

(三)动2表示动1的结果,如:

(夫子)见之变容失色,

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

前后两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间存在原因与结果相互说明的内在联系。“见之”(指见到抱瓮出灌的丈人)使夫子“变容失色”,“变容失色”正是“见之”的结果,“闻之”(指听了名叫咸池的乐曲)是“惧”的原因。“惧”正是“闻之”的结果。

三、兼语式

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兼语句。兼语句的谓语是由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在一起构成的,即前一个动宾词组的宾语兼作后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兼语句谓语的两动词不共用一个主语,上古汉语的兼语式从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主语)动1+兼语+动2+宾,如:

太后遣使者召莽,

公使展喜犒师。

这是兼语式中最常见的结构,使用非常频繁,动1常表示“使令”义,即表示派遣或命令某人去做某事。这类句式有时候也可以没有主语,如“不能使天与之天下”,有时宾语可以不只一个,如: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其中,兼语后面是 表示“授与”义动词,其后跟的宾语,其中指的是间接宾语,指 的是直接宾语,即在兼语“召伯廖”后面指了一个双宾语结构“赐齐侯命”,其中“齐侯”是间接宾语,“命”是直接宾语。

(二)动1+兼语+动2+宾语+补,如:

武公有南宫柳即位中廷(五色)使目不明。

“中廷”作“即位”的补语,“于中庭”之义,“不明”作“目”的补语。

(三)“有”+兼语+动词2(+宾语),如:

如:有颜回者好学,

有君子白皙 须眉。

本句型是非主谓句,第一个动词是“有”字,文的前面没有主语,兼语是名词词组,有时兼语是表人的专有名词,如“颜回”,其后常用语气问“孝”表示停顿。这种句型多用于叙事的开始,用“有”引出上文没出现的人或物。“有”字兼语句在兼语后面也可以接形容词或名词词组,用来描绘人物的相貌或情态,在兼语“君子”后面接了形容词“白皙”与名词词组“ 须眉”。

三、连动式与兼语式混合套用的复杂谓语

(一)兼语式套连动式

这类句式,谓语部分可分为两段,前段为“动-宾”,后段如独立起来看是连动,其主语让前段的宾语兼任,如:

唯王令明公遣王族伐东成。

(大王命令明公派遣王族讨伐东成)

雷吏友弘以写于白懋父。

(师族)屡治使他的僚友弘将此情况报写白懋父。

(二)兼语套兼语式

这类句子的谓语部分也分两段,前段为兼语式,后段如独立看是一个“主-谓-宾”结构,其主语由前段的宾语兼任,这就形成为了兼语套兼语的句式,如: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

其中第一个动词“使”的后面是第一个兼语“客将军辛垣衍”,第二个动词“令”的后面,接的是第二个兼语“赵”与第三个动词及其宾语“帝秦”。“帝”在这里是名词作为动词。

(三)兼语套兼语再套连动

这类句子的谓语部分可分三段,最后一段是连动式,其主语由中间的“主-谓-宾”结构中的宾语兼任,中间结构的主语以由开头的“主谓-宾”结构的宾语兼任,如:

王乎善夫骁召大以劂友八捍。

即,王令月善夫骁召唤大和他方僚友捍卫于宫门之内。

结语:上古汉语的谓语表现形式是成熟而多样的,其中以以上连动式和兼语式为多见,从西周开始大量使用几种结构混合套用的形式,使谓语更加复杂化,这是语言精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赵元任.汉语日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

[2]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3]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0

[4]郭锡良.远古汉语句法结构.古汉语研究.1994

[5]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事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