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悟昌都——工作片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悟昌都——工作片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7月,我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到昌都开展对口工作。昌都,它是自治区的东大门,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在工作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虽然有坎坷、有艰辛,但更多的是丰富了我的阅历、提升了思想、锻炼了能力,收获了许多令我终生铭记、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一、镜子内外

重庆干部在食堂集体午饭时间,医生梁博士便给我们讲述了他工作时经历的情形。

一天上午,当他经过地区藏医院外科楼二楼的时候,看到一个身穿藏袍的人佝偻着腰站在楼梯拐角处。楼梯拐角处是一面大镜子,那个人就对着镜子兀自喃喃自语地反复说着什么。梁博士没明白他在干什么,也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就继续上楼进外科值班室了。不一会,藏族外科主任进来了,气呼呼地说:“在楼道拐角处有一个病人,是找院长看病的,他对着镜子不停问‘请问院长在吗?’,难道他还不认识镜子里面的那个人是谁吗?”

听闻此言,满座的人不禁笑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又纷纷陷入沉思。梁博士的话倒让我想起了上次下乡时的经历。那次我们是在严寒天气中进藏的,同行的几位同志嘴角都长了疱疹,我也不幸成为其中一员。据医生说这是由于在高原体内缺乏一种物质所致,便给我开了一盒外用药涂抹。去藏民家里后,我想对着镜子将患处擦上药,没想到藏民朋友的家里却没有镜子,于是只好作罢。

“医者为父,待患者为亲子!患者为子,待医者为亲父!”这是藏医院外科楼入口处醒目的标牌,时刻庄严提示着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职责。而每当看到科研楼二楼转角处的那面穿衣镜,我也一次次的想起镜子前那位佝偻着腰的病人,心中不由的泛起酸楚。我想,像梁博士这样的医生肯定在这里看到许多我们内地从来不曾见识过情形。那一幕幕敲打在我们心上,陌生而又沉重,让人冷静,让人反思,让人唏嘘不已。

二、命运之门

3月4日,重庆干部集体为藏族孩子其嘎次仁送上了书包、玩具、营养品等几大包物品。

故事追溯到2011年12月22日上午,重庆电视台记者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专家医疗队来到昌都地区人民医院,为前两天筛查出的小孩作集中复查。在检查人数时,发现原先的6个儿童变成了7个,原来队伍中增添了一个名叫其嘎次仁的五岁小男孩。他的母亲扎西措姆说,儿子命运改变源自一个偶然得到的消息:重庆专家医疗队要到昌都来免费救治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听到这个消息,住在昌都县四川桥附近的扎西措姆带着儿子其嘎次仁匆匆赶了过来。

藏历新年前夕,其嘎次仁成功完成先心病手术,高高兴兴地平安返回昌都。几位重庆医生现场为其嘎次仁做了检查,初步结论是孩子身体恢复得不错。“感谢重庆的好心人救了我的孩子!”母亲扎西措姆流着热泪,一遍又一遍地道着感谢。

遗憾的是,与其嘎次仁同去重庆准备进行免费手术的一个小男孩,据说由于是家人请喇嘛打卦占卜后,最终选择了不做手术。更令人遗憾的是,各县也都有像其嘎次仁相同症状的孩子,同样是因为家长请喇嘛打卦占卜问吉凶后,连出门筛选诊断也不肯参加了。

如今,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筛选工作已经再次开始。昌都地区卫生局的同志说已经初步筛选出了61个孩子。如果一切推进顺利,不久之后的免费救治行动,不知会有多少像其嘎次仁一样的幸运者呢?同样的机会,谁会勇敢的选择跨越一道新的命运之门呢?

三、天上下的虫草

凌晨6点多直奔机场接客。3月底的高原仍然会下大雪,一路白雪茫茫。看着天空纷纷扬扬、云雾蒙蒙,顿感飞机降落之渺茫。

小心翼翼驱车近三个小时,方抵达一百多公里外的世界最高机场─昌都邦达机场。飞机迟迟不到,在这海拔4300多米、气温零下10多度的雪原里,我们是又冷又饿。这个小机场,没有机票不能进入候机厅,我们便从上午9点一直等到下午3点,原计划早晨8点多钟到达的飞机方才姗姗降落。候机、接机和坐飞机的人都疲惫不堪。这还算幸运,昨日的飞机因为大雪延误到今天才补飞,很多人都在高原雪海中留宿了一夜。

“不要怪这场大雪,其实这是天上下的虫草!”当地的藏族朋友说。再过一个多月,就要采集虫草了,而这场纷纷扬扬大雪,将为虫草的生长提供充沛的能量。“宁要虫草一把,不要金玉满堂”的说法一直在内地富人圈中流传。有着“软黄金”之称的冬虫夏草,品质较好的如今在昌都一斤就是十多万的价格。物以稀为贵,虫草本身资源有限,青藏两地每年产量在120吨左右。记得有个调查数据显示,30年来,虫草的产地面积正在日益缩减,产量在日益减少。现在的虫草产量大概是 30年前的30%左右,而价格也一路飙升狂涨了上千倍。虫草金贵的一大罪魁祸首还是全球气候变暖。

在经过海拔4000多米的邦达草原时,老驾驶员告诉我们,以前对面高山上是终年积雪,而现在一年四季却有半数以上的时间看不到雪峰。行走在高原,常常看到那些寸草不生的山峰,当地老百姓告诉我们,几十年前这些全部是终年积雪的雪山,如今他们的外衣都已经被剥掉了。

冬虫夏草,一种与高海拔雪线相依相伴的神奇生物,正在迅速减少。如果有那么一天,茫茫的雪山都消失了,虫草还能依附在何处生存呢?即便再下大雪,天上还能下虫草吗?

四、风雪后的春天

一场大风雪过后,重庆兄弟们结队继续驱车前行,继续为第六批项目的事情奔忙。高原依旧天天艳阳高照,那些海拔较低的山头上的积雪,便化成涓涓细水潺潺而下,为春天怒放的花朵温柔的灌溉。

踏着残雪,我们参加了昌都类乌齐县重庆项目的整体开工仪式。如今,在类乌齐县开工建设的重庆市第六轮经济项目总投资已达7300多万元。与此同时,重庆市各区县、各系统、各行业积极响应工作,从2010年7月以来已向类乌齐县无偿援助计划外资金3800多万元,预计三年中计划外援助资金将达5000万元以上。第六批重庆项目广泛涉及新农村建设、自来水厂改扩建、医院学校设施改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突出民生和维护稳定,受到藏区干部、农牧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类乌齐县从1995年起开始接受重庆市的对口支援。按中央要求,对口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千分之一来安排落实资金。在为期三年的第一轮对口援助中,类乌齐县所收到的重庆市计划内、计划外援助金额分别为30 万元和123 万元,总量仅为 153万元。“这个数字,确实觉得拿不出手!”在类乌齐县展览厅,现任的重庆市办主任如是说。但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这又有什么办法呢,直辖前的重庆市,全市财政收入总共才不过50多个亿,大河没水小河还能满吗?而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在目前的第六轮对口援助中,重庆人民从自己嘴巴、荷包里面节约出来对类乌齐县的无私援助资金总量将高达1.2亿元,是第一轮对口援助资金的78倍,政府计划内援助金额更是惊人的增长达243倍。对于这个人口不到5万、一年财政收入不过千万元的高原县来讲,确实是笔巨大的财富。重庆直辖以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样惠及祖国边疆受援地区,给藏区农牧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有意思的是,类乌齐县的重庆市第六批干部总共有六个人。目前,老百姓开的分别以六个干部名字命名的小卖部、小食店甚至理发店,在这个仅有几千人口的小县城里时常见到。是不是仅是机缘巧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