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坝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及成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坝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及成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分析在耕地资源匮乏的秦巴土石山区,如何解决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进而提出了实施坡耕地整治项目的水土保持构想,并通过争取列入国家投资实施试点项目,经过3年的试点实施,探索出了秦巴土石山区坡耕地整治项目的基本措施和模式,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对下一步秦巴土石山区大规模开展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坡耕地整治有抛砖引玉作用。

关键词 水土流失;坡耕地整治;措施;成效;陕西留坝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253-02

1 实施坡耕地整治的必要性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简称:坡耕地整治项目)是国家为了推进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耕地较少、着力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等问题而设置的一项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旨在通过坡耕地整治,改善库区范围内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保证移民区群众口粮安全。

留坝县地处陕西省大(二)型水库石门水库库区的上游,也是库区移民的重点安置区,2009年开始上级将该县确定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县之一。该县属秦巴土石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小县,也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总土地面积1 970 km2,总耕地面积37.43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9%,在耕地面积中坡耕地18.94 km2,占耕地面积的50.6%。坡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沟两岸缓坡和坡面台地。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和重力侵蚀2类,以水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水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加之,留坝县北亚热带山地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且年内分配不均,7—9月占年降水的57.1%。当遇到大雨、暴雨时,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坡耕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由于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压缩粮食种植,扩大经济作物,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对于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山区及水库移民安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是完全必要的。

2 项目管理的做法

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群众投劳承诺制、工程项目监理、监测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县里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水利局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留坝县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留坝县水保站,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等工作。项目所在乡镇领导及村组干部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投入项目建设。在各工程建设区选择居住人口集中地段,设立醒目的工程建设公示牌,详细公示建设工程措施数量、技术标准、投资、建设期限及群众投工承诺情况,让广大干部群众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3 项目实施的措施

3.1 精心规划,确保项目布局合理可行

此项目确立后,水利水保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设计班子,深入有关村、组、农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同时采用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图按图斑对工程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坡耕地分布情况,水土流失类型,防治措施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勾绘,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精心组织实施了综合防治工程,做到了高起点、高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综合防御体系,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3.2 严格管理,保证执行计划不走样

为了维护项目计划的严肃性,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还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计划执行上,坚决遵照上级批复做到“三不”,即不改、不调、不缺。对一些在实施中确需变更的项目工程,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考察并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后,严格履行报批程序,确保项目计划不走样,项目资金不流失,建设标准不降低,维护了计划的严肃性。在工程实施中,坚持3项措施。一是坚持合同管理。在招投标的基础上,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明确责任,严格按合同规定实施项目。二是坚持项目监理和督查双线管理。在全面推行项目监理制的同时,建立市、县多级监督机制。市、县级派员巡查,乡级专人督查,村级跟踪检查,既保证了进度,也提高了质量。三是坚持工程竣工报验。工程完工后,先由县级自查,然后由市上会同监理方组织验收小组,对照项目计划进行现场检查,符合计划要求,质量标准合格的予以结算,交付使用。对不符合计划和标准的工程一律责令其整改,确保项目工程建设一处,成功一处。

3.3 不断探索,提高工程质量标准

试点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实行人工与机械相结合,施工队之间开展质量竞赛,倒排工期,定期质量点评等采取有效措施。施工中采用空压机凿石备料,修建高标准石坎梯地;挖掘机开挖沟渠基槽,用“U”型砼预制块衬砌排灌渠道,并采用砂浆对石坎压顶,保证了坎体稳定性和整体美观。对所有施工队统一提出新的建设要求:一是所有石坎必须由技术人员统一放线,以最大限度的使用土地。二是所用石料必须为开口石,以保证石坎的稳定性。三是所有石坎及干砌石堤防必须压顶,以提高石坎的整体性和美感。四是所有渠道的渠槽安装必须接茬美观,水流顺畅。坚持不定期质量巡查和技术员跟踪服务相结合,定期公布施工质量结果,作为竣工验收依据,施工质量好的工队,多给划分治理任务;施工质量差的,予以减少治理任务;由于激励机制到位,充分调动了各施工队的工作激情,抓晴天,抢雨天,起早贪黑,艰苦奋战,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坚持渠路结合,渠道沿田间道路布设,既节约了耕地,又降低了施工强度,节省了建设资金,改变了当地群众肩挑背扛的艰苦条件,方便了农业生产。

3.4 加强基础,规范项目资料与档案管理

在项目实施中,充分认识到项目资料收集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时保质的报送项目各项报表,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可靠,并及时对统计数据做出整理和分析。建立项目专项档案,按照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抓好内业资料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技术、监理和监测过程资料,并由专人保管,保证项目的连续性和可鉴性。

4 取得的成效

4.1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通过实施坡改梯及配套水利设施工程建设,改善了工程区农业生产条件,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坡改梯前的坡耕地只能种1季大春作物,改造为配套坡面水系的灌溉梯地后可种2季。坡度20°的坡耕地坡改梯后,作物产量从1 875 kg/hm2(玉米)增加到11 475 kg/hm2(玉米+小麦),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由于土地产出的增加,耕作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田间作业道路的修建,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坡耕地(坡度为20°)改造为配套有田间道路的灌溉梯地后,劳动生产率由6.1元/个工增加到30.1元/个工。

4.2 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坡改梯实施后,减少了坡面地表径流,有效控制了坡面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对改善治理区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1-4]。细沟侵蚀是下游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坡改梯不仅治理了坡耕地的土壤流失,而且还促进了侵蚀细沟的衰亡。坡耕地及荒坡地全坡改造为配套有较完善坡面水系的成片梯地后,谷坡下部的细沟出现了明显的衰亡现象。侵蚀沟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梯地上沿的拦洪沿山沟拦截了上部坡面来水,蓄积于蓄水池、窖内,多余洪水由排洪灌溉沟排出,上部坡面来水不再进入侵蚀沟;二是中、下部陡坡耕地和荒坡改造为梯地后,土层增厚,土壤的入渗速率和土壤水容量增大,降水基本全部就地入渗,日降水量< 30 mm一般不产流,大暴雨产生的少量径流由排洪灌溉沟进入蓄水池、窖或排出坡地。

5 建议

坡地农田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于平地农田,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多远低于坝区,部分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坡耕地的整治对夯实区域粮食自给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山区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山区新农村,促进长江上游生态功能恢复重建,保障流域生态安全与重大水电工程长期运行,意义重大。

坡耕地整治项目是解决山区群众安居乐业、就地建设美好家园的一项好工程,不但加快了丘陵山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步伐,而且为山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国家层面应加大对尤其是长江流域片区的坡耕地改造的投资,同时笔者建议建设单位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遵照以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坡改梯模式。水田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高,有水源保证、适合种水稻的坡地,尽量修建水平梯田;无条件种水稻的坡地,不一定修建水平梯地,可修建坡式梯地。梯坎应尽量就地取材,土石质坡地修建石埂,土质坡地修建植物固结的土埂;梯坎尽量不要用难以风化成土的异地材料,如混凝土等修建梯埂,以免造成“石质污染”,增加今后农田改造的难度。二是加强径流调控和田间道路配套工程。单纯的坡改梯工程增产不明显,配套坡面水系、灌溉保证的坡改梯工程增产明显,可达50%~100%。没有配套适合车辆运输的坡改梯工程劳动生产率提高不明显,有配套的提高明显,可达数倍以上。路沟工程要相互结合,山区的田间道路路面要硬化,作为集水面。

6 参考文献

[1] 谷淑湘,王建明,李运,等.阿荣旗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5):64-65.

[2] 颜景波,韩志松,王慧新,等.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不同耕法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8):62-63.

[3] 康玲玲,魏义长,王云璋,等.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实施后土壤肥力的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04(1):37-40.

[4] 刘素军,孙铁军,张胜,等.玉米与草地雀麦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1):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