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来的不是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来的不是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正在进行中的中国银行业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常见于报端的关于外资银行会主宰中国市场、或者中资银行必须得到保护等等观点以及担忧,既不准确,也不必要。事实上,进入中国的美国银行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很少甚至没有一家银行会计划在这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让人惊呼 “狼来了”。与那些通常的狼的故事不同,我们的关注点也许应该放在“谁来了”上:也许来的是一伙友好的帮手――牧羊犬,他们带来不同的优点,在中国市场的不同领域工作。

美国在华的商业银行

表1显示,在美国前20大商业银行中,已经进入中国的还不到一半,尽管他们都有能力申请开分行,或者设办事处。没有来的机构实力其实也很强,但他们的重心是在美国国内市场,其市场与产品策略没有包括中国。

那些已经进入中国的银行常常被人误解。有些银行可能确实是想找机会拓展零售银行业务,这种想法理应受到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带来高质量的服务,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会对中资银行构成威胁。目前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分行大约有250家,其中只有20家是美国的,而中国工行的营业网点有18000家,中国银行有11000家,建行有13000家,农行有28000家,12大中资银行的分行数目加起来超过了77000家(见表2)!此外,还需看到,美国银行的扩展步伐要受制于其自身审慎的风险评估标准以及管理层是否有足够能力和培训来执行增长策略。

当然,这些银行在公司银行业务领域将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为那些最好的客户提供服务时。能在其中获得成功的银行,一定是那些能够有效进行资本定价、风险管理、分配资产或从事复杂的业务的佼佼者。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进入中国的美国银行不大可能采用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中资银行既有广泛的零售网络/客户,又做公司银行业务。而像美国北方信托(Northern Trust)、道富银行(State Street Bank)、纽约银行(Bank of New York)和梅隆金融公司(Mellon Financial)这样的机构,在美国都是非常专注于某些狭窄领域,提供非常好的业务和服务,比如托管,股东服务,基金管理,清算处理等等。把他们看成是“狼”绝对是个错误――他们是资本市场的健康的组成部分,提高了国内、国际金融的处理能力。再来观察另一个很有趣的领域,即保险产品,在这个领域里美国银行不大可能与中国同行竞争。原因是尽管目前在中国法规和市场都有

混业经营的导向,但这种模式在美国大银行中已经不是主流。

竞争是不邀而至但仍需感谢的友人

竞争对于外资银行来说不是个外来物。世界范围内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允许自由进入、自由竞争,只要你有能力,又有意愿主动参与竞争。在美国,90年代对储蓄存款利率的放松管制消除了利率上限,引入了更大的竞争。各家银行积极应对,改善服务以吸引存款,同时通过减少人工、改进信息系统保持盈利。那时的纽约,几家大银行争相打广告宣传自己,说让客户排队等候的时间比别人短。履行诺言很难,所以他们必须相应地不断提高内部操作标准。随着价格和服务水准的改善,客户与市场都是赢家,尽管开始时各家都反对竞争,但随后却都因为竞争而变得更强。

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竞争者数量较少,因为不同的银行着重于不同的服务领域,有的擅长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有的则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交易。美国的银行都很明白,他们提供的产品必须是业内最好的。客户和市场不断获利,而银行通常也因此变得更强。

监管保护的确是限制了竞争。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舞场上惟一的男士或者女士,你跳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反正你总是能找到舞伴。但是,假如有竞争者,你必须得很努力,整个舞场的跳舞水平也会更高。

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中国的银行从全世界带来了200亿美元的资本,其中美国的银行投了70亿美元(表3)。在我们看来,更有意义的是外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改善管理的贡献,不论是通过技术援助,还是管理权控制。这些都应该被视作是受欢迎的因素。

向其他市场学习

再看一下表1提供的数据。美国20大中有两家外国银行――汇丰银行和荷兰银行,但在美国没有听到过客户、媒体、政治家或者监管者对此有何抱怨。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如英国、荷兰、日本、德国等国的银行作为竞争者备受欢迎,与美国银行一道享受同等待遇,遵守同等规则。事实上,在美国大约有20%的银行资产为外资所有,相比较之下,中国则低于2%,在新加坡这一比率高达74%。适当的比率也许需要在有着监管良好环境的银行体系下,通过自由市场实践来确定。

图1与图2反映的是中美两国2004年的金融市场结构。数字差别表明,为了改善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功能,更好地为企业和客户服务,中国最基本地是要促进企业债市场、股票市场、养老金以及相关的风险评估、交易处理业务的发展,以减少对银行过度依赖的负面影响,并为中外银行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外资银行不是“外国银行”

认为外资银行的存在伤害本地市场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有大量的跨国银行、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跨国公司投资就会增加,在中国也是如此。外资进入会带来更多的银行、更好的服务以及保险业、证券业的改进。第二,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的资本数量已非常可观,大部分银行会再追加投资,而不是撤资,以便符合监管要求或者增加业务。

不仅如此,外资银行在不断地加强本土化政策,如中国管理人、中国雇员、中国客户,为中国的市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应该被视为“外国的”或者不受欢迎的吗?

后WTO时代及其未来

中国遵守加入WTO开放银行业的承诺已经引起了诸多关注,关于监管方面的变化是否足够,是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等等,恐怕会有不少争议。有人对此异议持肯定态度。比如,有些人指出,在全亚洲地区,中国是对外国银行实施最高监管资本要求的国家,除了可与越南的10%有一比,中国允许外资持股的比率最低,只有20%。也许最需要牢记的是,过去几十年的开放与改革给中国、给中国居民、企业和市场带来了莫大的福利。但这只是开始。每前进一步,我们就可以多一份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最好的还没有到来。

(作者供职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是一家非营利组织,总部位于华盛顿,代表250家在华会员公司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