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摩天大楼定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摩天大楼定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世纪摩天大楼坎坷经历的背后,是不可超越的市场逻辑。

1月4日,世界第一摩天大楼“哈利法・本・扎耶德塔”在迪拜落成。然而人们的兴奋心情已经被这个城市的债务危机所缠绕,大楼的业主也在担心:谁来租写字楼呢?

“哈利法塔”的悲喜剧并非绝无仅有,事实上它是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定律:第一高楼崛起时,往往就是经济衰退的开始。20世纪的四轮摩天大楼热都伴随着经济衰退或金融动荡。

第一轮摩天大楼热发生在1904年至1909年。1908年,47层高的胜家大厦建成,一年后,它就被50层高的大都会人寿大楼超过。而就在1907年,金融恐慌发生了,银行遭遇挤兑,并引发了美国经济史上最剧烈的一次经济萎缩。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美国成立了联邦储备委员会,极大地扩张了联邦政府管理货币金融事务的权力。

第二轮则出现在大萧条期间。20世纪20年代,股票市场一片红火,商用和民用住房建设市场出现高度繁荣,在此期间,三座刷新纪录的摩天大楼陆续开工,大萧条爆发后,它们也相继落成――华尔街40号大楼(1929)、克莱斯勒大厦(1930年)和著名的帝国大厦(1931年)。

70年代初,第三轮热潮来了。1972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417米)完工,当年它让位给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443米)。而在经历了60年代强劲而持续的经济繁荣后,1970年的经济衰退标志着长达十几年的滞胀期到来。

然后就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东亚摩天大楼热了。整个80和90年代,亚洲经济高速增长,出现了东亚奇迹。这个奇迹的高潮就是1997年: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双塔(452米)竣工。它第一次为东亚夺得了全球最高建筑的桂冠。然而,很快马来西亚股市暴跌,货币急剧贬值,社会动荡蔓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为什么摩天大楼的落成总是伴随着经济衰退?

毫无疑问,建造摩天大楼的决定通常是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做出的,而这样的繁荣通常是由通货膨胀促成。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康替龙(Richard Cantillon)提出,而为米塞斯、哈耶克等人发展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增量并不会在同一时间等量地作用于所有价格,而是像在水里投下一枚石头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利率,利率的变动则会影响长期资本品、短期资本品、消费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而这又会影响到生产结构(建筑、技术、产业组织等等)的变化,这种变化就被称为“康替龙效应”。至于这种影响具体会是什么,取决于货币是如何注入经济体的。假如增发的货币贬值首先落入开发商或银行之手,则利率会首先下跌,长期资本品的价格相对于短期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更多的资源会配置到长期资本品上。这就表现为经济繁荣。

通常就是在这个时候,企业家会做出建造摩天大楼的决定。因为,资金价格很便宜,可以轻松得到建造摩天大楼所需要的资金,不论是自有还是贷款。而经济一片繁荣,企业对办公楼的需求似乎很紧迫,而且,似乎都能承受高价租金。

但这种繁荣总是无法长期维持。由于种种原因,增发货币之流终会断裂,利率开始提高,这时候建造摩天大楼的资金供应链就会断裂,很可能沦为烂尾工程。当然,其它依赖增发货币支撑的行业,也都会陷入麻烦之中。即便建造者融到资金,勉强把大楼建好,但预计中的客户却再也无力承担如此高昂的购买或租赁价格了。这样,建造好的摩天大楼,必然要经历开业之痛。

摩天大楼出生的坎坷经历,象征着人之理性的巨大局限性:货币当局以为可以通过操纵货币供应量实现长期繁荣,实际上做不到;企业家以为这个世界上有永恒的繁荣,实际上没有。市场有它内在的逻辑,没有人能够超越这个逻辑。

作者:民间经济学者 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