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丰富初中英语学习资源策略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丰富初中英语学习资源策略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拓宽教学思维,丰富学生语言学习资源,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内在需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资源,能够更为有效地增强课程教学成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学习运用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对指导学生的多元化语言学习策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文本表达资源,加深学习认知

课程文本仅是学习运用的例子。通过对文本资源的有效拓展延伸,能够让学生在更为真切的学习运用过程中,加深认知感悟。丰富文本表达资源,是对课程教学进行辅助的需要,能够让学生形成多种语言学习感官思维,增强学习的内在主动性。

《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教材在文本知识呈现上,就注重对表达方式的拓展,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录音、多媒体、挂图等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发挥文本资源的动态交流作用。通过这样的优化表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认知更为积极主动。教师在运用上述资源过程中,不妨依据课程教学知识点来长时间和反复地呈现,以刺激学生的眼、脑、嘴等语言学习感官,形成有效的整体学习意识。

在丰富这些文本资源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激情。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教学中,根据文本表达“What do we should do in the earthquake?”来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可使用录音播放机来播报阅读表达的主题内容,让学生从录音中感受地震的可怕。在此基础上,不妨利用影视资源来展示地震的巨大破坏力,可利用“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和电影《唐山大地震》等来向学生展示地震的破坏场景。通过这样的丰富,建议学生就“Why did happen the earthquake?”和“How to protect ourselves?”来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以“I know the earthquake”为题进行书面表达。

二、优化背景知识资源,增强理解感悟

学生通过一定的语言背景资料来学习运用英语资源,更能够加深理解感悟。这些背景资料的运用,不仅体现了语言文化知识的生活性和时代性,更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满足学习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优化,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优化背景知识资源来为理解感悟提供丰富的学习渠道,更利于学生接受掌握。报刊则是其中运用较多的形式。教师可建议学生通过走进图书室来阅读英文类的报刊,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同时,建议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记笔记,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类的杂志,像China Day、Crazy English等。

这样的拓展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水平。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教学中,建议学生围绕“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Hong Kong?”来整理相关的报刊资料,并能够从整理过程中,充分了解香港。

三、运用互联网络资源,丰富知识层次

互联网络资源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为详尽的知识宝藏。该种学习形式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搜集更多与语言文本相关的语言信息,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这样的资源利用,除了快速、高效特点外,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借助互联网络来展示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此来拓宽学习视野。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搜索。同时建议学生将搜集到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归纳,以形成有效的资源。在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尽可能搜集多样化的资源,以增强他们主动探究和多元学习思考的能力。

教师则应该为学生提供可搜集利用的方向,尤其要对利用网络学习进行必要的讲解,以防学生在学习运用过程中,为猎取新鲜、满足好奇而丢失课程学习重要内容。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搜集方式,可通过QQ交流、网易信箱等方式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言,对学生语言学习资源的丰富,能够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载体和形式,能够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学习认知思维。在丰富教学资源过程中,应该注重“紧贴性”和“多样化”,即课程教学的知识要点,要紧紧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多元化利用现有学习资源,大胆发展创新,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信息化和生活化学习资源所带来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