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皖北地区当前农田灌溉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变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皖北地区当前农田灌溉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变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皖北地区是我国的粮食生产重点地区,当前农田灌溉的基本模式是: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与农田的分户经营相适应,田块的小型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大中型灌溉系统基本报废:大部分由于年久失修,渠道被推平耕翻,机房倒塌,机械被盗或被当废品处理,即使有保存完好的,也由于水位下降导致无水可抽,机器不能运转,所以,大、中型灌溉系统已完全停止运行。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针对分户经营设计的小口井灌溉系统基本成为当前的灌溉方式的主流:每逢旱季来临,在基层政府的宣传督促下,千家万户齐上阵,一家一台小水泵、一捆电力线、三两个农民,轰轰烈烈的抗旱场面红火一片,但这种千家万户齐上阵的抗旱灌溉模式存在以下诸多弊端:

1 效率极其低下:两个农民,一台最普及的750瓦电水泵,一天灌溉面积在2-5亩地之间,(实际灌溉面积与电压稳定性、水位高低、干旱程度、灌溉深度等因素有关),与时期的大中型机械灌溉方式相比,一台机器、5个人,一天可灌溉50亩以上。无论是劳动力效率、能源消耗、还是水资源消耗都明显提高,效率降低明显。

2 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每眼小口井,一眼直径20厘米,深度30米的小口井,建设成本在5000元左右,可有效覆盖面积50亩,每亩分摊成本100元,平均每户约3亩地配置电水泵一台,成本约300元,电线长度约200米,成本约200元,水管100米,成本在100至500元之间,平均按250元计算,合计每亩成本约为:100+(300+200+250)/3元,即350元,一个300亩耕地的自然村,总投资就可达到10万元以上。而使用大中型抽水设备,只需购置安装3台10千瓦的抽水设备就可满足要求,总投资不超过20000元。

3 社会管理困难:一,每逢抗旱季节,千家万户都要临时铺设简易输电线路,或把电线挂在枝上,或用小竹杆当电杆,大部分干脆放在地上,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二,当前情况下,从事农田作业的又多是妇女或老人,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都不足够,而灌溉又是带水带电作业,属于较危险操作,这样就使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三是各户自发铺设供水线路,没有任何规划设计过程,使得农村田间、道路间电线横交错,从沟渠通向田间临时铺设供水线路时,遇到时小路就开挖小路,或用板材、砖石搭建简易过路设施,灌溉水漏淌到道路上,造成道路破坏,交通阻断,民间纠纷增多。

4 灌溉保障能力不足:随着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地下水位持续降低,以蒙城县为例,近三年中,农村沟塘在灌溉需水时期,90以下都是在干涸状态,不能为灌溉提供水源。而早期规划建设的小口井现在也因水位下降而不能提供稳定水源。近两年干旱程度明显高于平均年份,农民面临着有设备无水源的尴尬局面。

5 农田水利设施设备的落后与国家涉农投入的巨大不协调:当前,农田灌溉条件的不足已逐渐显现为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成了农业生产中木桶效应中的“短板”,而国家涉农资金的补贴远不能相适应。

针对当前的灌溉模式的弊端,通过研究探索,特提出如下综合处理建议:

1 恢复修建大中型灌溉设施:结合当前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更快地在国家法律与政策的支持下,使土地经营集约化,把零星土地集中起来,统筹规划设计灌溉模式,分步骤地解决分户经营中独立选择灌溉模式的无力的、混乱的局面,对于集中程度较高的种植区,可以以国农政策贴的形式,由国家投资兴建大、中型水利灌溉设施:包括开挖沟塘、购建机电灌溉设备、铺设防渗渠道等,设施设备权属为国家所有,使用归地方种植大户所有,管理权交给当地村委会或乡镇人民政府政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当地地下水使用条例,适当收取水费,以适当补偿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和维护设施设备筹备资金。

2 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种灌溉模式:比如:在平原大田作物区推广地下管道加“小白龙”输水灌溉模式;在城市郊区、经济条件较好地区推广喷灌模式;在设施农业区和优质果品基地推广滴灌模式;在规模种植粮食产区推广渠道和垄沟防渗模式,政府水利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技术与政策宣传力度,动员种植户从长远利益考虑,进行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灌溉设施与设备的投入,多种灌溉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要求,选择并不断完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田灌溉模式。

3 调整国家涉农补贴项目,使之更多地向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倾斜:在当前,粮食综合补贴、粮食直接补贴、种子补贴等项目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种植粮食方面的困难,提高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国家当然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是这些大量资金的使用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各项涉农补贴集合起来,每亩地约合200元,这些钱由财政部门统一打到农民的“一卡通”账户上,农民并没有真正把它用到农业生产中,而是更多地用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因为这些钱从国家来看是做到了“专款专用”,而最终并没有专款专用,最起码是没有直接用到农业生产上。如果把这些钱集中用到农田水利兴修方面,以蒙城为例,全县230万亩耕地,每年补贴资金可达到3亿元以上,如果用这些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兴修上,至少可以解决万亩以上耕地的灌溉设施建设,而这方面的需求又正是农民最迫切的,最能影响粮食生产的“瓶颈”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