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紫檀宫主 陈丽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紫檀宫主 陈丽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陈丽华的紫檀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四环的边上,这里不仅仅是博物馆,同时也是陈丽华的家。每一天紫檀博物馆都会迎来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家具爱好者们,而陈丽华则在后楼的丽华阁中进行日常的会客与生活起居。与珍藏多年的紫檀朝夕相处,陈丽华的用情之深可见一斑。

“第一桶金”之后的华丽转身

作为富华集团董事长,白手起家的陈丽华无疑是一位成功的商界女强人。翻开陈丽华的履历,你会发现她的名字与长安俱乐部、金宝街这些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她平时处事极为低调,极少主动曝光公司的投资情况,也绝少在镜头前露面,因此,一提起陈丽华,总是带着一种神秘之感。而她最广为人知的事,则是与《西游记》中唐僧扮演者迟重瑞的那段佳话,这就越发加重了人们对她的好奇和揣测。

陈丽华是满族正黄旗那拉氏后裔,1941年她出生于北京颐和园,并在那里长大。也许正是在紫檀家具的氛围中度过了童年,对于紫檀,陈丽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每每谈到紫檀,她的眼中都会放射出异样的光彩:“这几十年来,我真是魂牵梦系,简直可以说我已经把生命融入了紫檀之中。”1977年,为生计所迫的她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于她颇具生意头脑,待人又热诚、讲信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上世纪80年代,她移居香港,投资房地产收获颇丰,但她仍念念不忘紫檀。终于有一天,她决意要用自己的余生圆那个紫檀梦。那天凌晨3点,她把家人都叫起来,开了个家庭会议,表达了她要将房地产收益投资紫檀的想法。

由于自幼便对家中珍藏的明清紫檀器具情有独钟,从“”期间开始,陈丽华就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紫檀器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她把生产古代家具作为回到内地后的首选。利用在香港经商所得的资金,陈丽华从全国各地招来数百名木工以及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建立了一家专门生产以紫檀家具为主的仿宫廷高档家具企业—北京富华家具企业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紫檀木家具生产厂家,全世界成材的紫檀木料大部分已汇集其门下,在紫檀博物馆的展品全部出自这里,陈丽华对藏品的修复工作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从精干商人到紫檀宫主

作为木中极品,紫檀素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说,曾是皇室贵族才能使用的材料。而紫檀家具、艺术作品更是被誉为中华瑰宝、民族骄傲。也因此,紫檀文化成为中国古老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陈丽华看来,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道”、“德”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人们健康长寿的精髓。而紫檀很好地诠释了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内涵。所谓“道”即:健康、养生、乐生,紫檀既具有保健养生之功效,又具有怡情养性的功能,是谓修身养性之“道”;其百年成材的坚实质地以及高贵优雅的品格,又象征了中华文化质朴无华的高尚品“德”。“从一件物品的流传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太多的内涵”,陈丽华说。

如果你来到紫檀博物馆,一定会惊叹这件件展品的精美,感叹民族文化的瑰丽,更会被陈丽华的气度,被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之情所感动。“每一道工序我都要管,从采料、挑料、开料,到加湿、干燥、图纸的审议。比如说湿度,一片一片开出来后,要用水泡,把它的木性给泡走,以后再风干,这一段最为关键。然后再挑料,阴面阳面、东面西面的紫檀,颜色都不一样。”陈丽华说:“挑料特别难,买一百斤木头,可能只能挑出十斤八斤,一般也就百分之十至十五的使用率。每一朵花,怎么把它的活劲做出来,怎么才能非常有富贵感、民族感,我天天都在思考。”

在博物馆三楼的展厅,人们可以看到一座按1:5比例制作的紫檀四合院。它东西南北有房,前后院之间有“垂花门”,将有800年历史的中国北方民居形式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四合院不仅是中国北方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建筑的代表。随着城市发展,北京的四合院正在悄悄消失。为此许多人深感惋惜,抢救保护四合院的呼声也时有所闻。陈丽华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她对传统建筑的热爱和保护,她希望这座四合院能留住一点北京的风俗、风情。让人们对窗花、鸽哨和几代同堂的生活形态还能有个念想。

同时在博物馆展出的“故宫角楼”、“千秋亭”、“飞云楼”等,可以说件件是珍品,但镇馆之宝当推用紫檀雕刻的特大屏风《清明上河图》。此屏风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为蓝本,将5米长,24厘米高的原作放大近6倍,耗费紫檀木料10万斤,经过500名工匠,2年时间的精工细作,制作成长37.8米,高1.77米,重5397公斤的12扇可分拆可组合的特大屏风。屏风采用我国传统的深雕、浮雕、圆雕、线刻等手法,再现了原作的风貌。在屏风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汴梁的繁华景象:卞河上船只穿梭往来,长桥如彩虹横跨两岸,车辆行人熙熙攘攘。整幅画线条流畅,粗细有致,特别是纤夫们所拉的纤绳,虽长1.5米,直径却只有2毫米,看上去似荡似悠,真是巧夺天工。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朱家溍称,该屏风将绘画与雕刻融为一体,是个创举。它称得上是一幅立体《清明上河图》,完全可以象原作一样世代相传。

对于建立紫檀博物馆,陈丽华从始至终都不曾把它当做一个商业项目而给自己带来盈利。实际上,这个博物馆比她经手的任何一个地产项目都“烧钱”,单纯意义上的地产项目可以“钱生钱”,而博物馆非但不挣钱还要无休止地往里贴补。她说:“亏损的博物馆不可能带来金钱上的回报,纯粹从经济上而言,我的这个文化投资或许是不成功的,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博物馆所蕴涵的巨大潜在价值,寸檀寸金,馆里的藏品个个都是无价之宝。”这个无价,是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

为采办出产于东南亚的紫檀木,多年来她曾携重金远赴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查访紫檀的生长环境和木质属性,并收集檀木基料。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行于野兽出没、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最险的一次是遇到“七里蜂”,据说这是一种能追人七里不罢休的马蜂。陈丽华和助手仓惶逃回了车上,但成群的马蜂还是把车叮得当当作响。跟进车里的4只马蜂,把所有人的脸都蛰肿了。只好听当地向导的话,就地小便,然后把尿拍在被蛰的地方。拒绝拍尿的司机,脸肿成了皮球。走出去没多远,陈丽华看到一个小孩躺在沟里被蛰死了,浑身覆满了马蜂。这也成为她最可怕的记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