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散文的“散”和“眼”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散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不少篇目,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对学生阅读散文和写作散文都大有益。
一、散:“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结构不像小说那样严谨,步步相延,环环相扣,讲求完整,而是随物赋形,行云流水,无拘无束。人们常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在构思和结构上的特点。顾名思义,散文的特点是“散”,主要指选材的灵活性。当然,“这种‘散’,并不是把各种材料随意地堆聚在一起,而是通过巧妙的构思来组织材料,然后才能命笔成章。散文表面上看来‘散’,其实散而不乱,杂而有章。它能开能合,能放能收,甚至是大开大合,大放大收。”(参见沈庆新:《对散文创作式教学法的探讨》,《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4期)“神”就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立意”。所谓“神不散”,是指主题的集中,要求用明确的主旨统帅全篇。“形散神不散”,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
要想做到“形散神不散”,必须有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往往选取最能体现主旨的典型事物贯穿全文。散文中有了体现主题的线索,就可以将许多生活片段串在一起,使分散的材料组成有机整体,产生精美的结构。
散文贯串材料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以具有深刻含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比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是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而展开情节:父母查问羚羊木雕,“我“叙述送羚羊木雕给万芳的原委,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我”只得要回羚羊木雕。有以人物为线索,比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按时间的先后,叙述了母亲的经历,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有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比如,旧教材中杨朔的《荔枝蜜》,是以作者对蜜蜂感情上的变化为契机,从不大喜欢(怨蜂)到喝蜜动情(想蜂),到见蜂心颤(赞蜂)再到由蜂及人(变蜂),曲折跌宕,往复三折,层次显豁,结构自然。此外,作品中的“我”,也常常起到组织材料的线索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中的“我”。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祝福》中的“我”与散文《藤野先生》中的“我”起到相同作用。
二、眼:“文中藏眼”
阅读和写作散文都要注意文眼。陆机《文赋》:“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刘熙载《艺概・文概》提出“文眼”之说。“文眼”就是“文中藏眼”,它是我国散文创作的传统技法之一。它是散文布局谋篇的焦点,是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断,最传神的语句。它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制约全篇的艺术作用。它根据创造意境的需要,照顾到文章的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严谨的艺术整体。所以,历来优秀的散文大都设有想象丰富、意境深邃的“文眼”,尽“揭全文之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富有文采、含蓄而深邃。
文眼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开头便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下面一共写了父亲的四次“背影”和“我”的四次流泪,四次描写虚实相宜、详略得当,抒发了对父亲的强烈思念之情。选入高中教材的《荷塘月色》,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全篇的“文眼”,它微露主题的内涵。结尾处作者用“忽然”一笔宕开,从眼前的荷花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思念之情迸发。这样,又回到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了。
又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作者以“清”字作全篇文眼,而且把它放在篇末的结句上:“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开头他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虚衬“境清”;接着以“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空游无所依”虚济“境清”;再以游鱼“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虚显“境清”;继之写流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写岸势“犬牙差互”,最后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实点“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文章以“境清”为焦点,以虚济实,虚实相间,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把文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置于文后,同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文眼”并非每篇所有,即使有,也非每“眼”出神。它既要自然,又要锤炼。平淡无奇,则有眼无神;故意雕琢,则眼神虚假。好的“文眼”,或比喻,或对仗;或幽默,或激昂;或生景,或动情;或叫人恍然大悟,或使人拍案叫绝。放之文内,使文章生色,思情增辉;置于文外,亦为警句名言,以“眼”传文,以“眼”传人。
散文的材料比较“散”,但写成一篇散文后,又成了一个不散的整体。散文是通过以形象画面或生活片断作为结构单位来表达感情和体现思想的,作者就要讲究结构单位之间的组合艺术。如果散文中的过换的过接做得好,能使文章前后连贯,脉络相承。过换,就是通过过渡而转换到另一个内容或另一层意思上去。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开头两节都写东京的留学生的情状,发髻般的辫子,烟尘斗乱地跳舞。鲁迅先生只用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句话就引出下文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去,听藤野先生上解剖学课。这样的过换十分自然。所谓过接,就是过渡承接,与过渡的区别在于,通过过渡承接到同一个内容上去,而并不能转换到别处去,往住是写作方法的变换或加入了插叙段落然后再承接上去。
例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开头叙述爸爸、妈妈盘问我羚羊木雕的下落,然后写了一句话:“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接下来,叙述“我”和万芳的交往过程以及把羚羊木雕送给她的原因。这是一种从叙事向叙事的过接。还有一种组合方法,就是过息。所谓过息,就是用闲笔插入,使文章在过渡时有一个间歇、稍息的机会,然后再承接下去或转换到另一个内容上去。
散文要注意写好开头和结尾。散文的结构艺术中,开头结尾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白居易有“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说法。元朝乔梦符把开头比作“凤头”,鲜艳美丽,叫人倾心;把结尾喻为“豹尾”,短促有力,耐人寻味。大凡有功底、有成就的散文家,总是把开头结尾作为整体构思中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开头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作者为什么“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结尾又写道:“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呼应开头,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总之,散文的材料往往零散,但散文的“眼”则不散,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寻找并分析“文眼”,这对于分析文章主题,理清作者思路,找准构思方法,准确捕捉文心很有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高塘中学(2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