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即:重视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潜能;重视学习动机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重视培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课堂引入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新课标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应,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重视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等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探讨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让学生之间进行探索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重视学习动机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介绍历史上关于勾三、股四、弦五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函数时,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来历,使学生了解二维空间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渐进;在讲解概率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买彩票不易中奖,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样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重视培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师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四、课堂引入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数学课堂引入开放问题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例如:在教学圆时,设计一个开放问题: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距的距离为①4.5cm;②6.5cm;③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这是一道常规性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道开放式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在直径是60千米的某城市正南50千米处,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改造,常规性题目便具备了开放题的形式,更加具有挑战性。当然此题还可以进一步变换条件,让学生思维朝纵深发展。如该城市遭台风袭击的时间有多长?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探讨教法,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学良.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观.天津教育,2004.

[2]肖燕鹏,谢元生.建构式教学方法.武汉:数学通讯,2004.

[3]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