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浑然天成一线相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浑然天成一线相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晏子使楚》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久不衰的名篇,考虑到学生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可能对晏子的一些故事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导入方面很自然的选择了从讲你所了解的晏子故事入手,学生们的兴致很浓,积极性很高,分别讲述了晏子不入狗洞、不肖者使楚等一些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

这本是一个简单的导入,没想到激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探讨文言现象,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并分析课文的人物从而归纳主旨。看到同学们对于讲故事的浓厚兴趣,我趁势以此为打开课文的突破口:“那么,课文讲述了晏子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大家准备一下,然后讲给大家听。”

几个同学能够在脱离文本的情况下复述其大意,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们评价,大家一致的感到故事太为平淡而缺少生动性。为此,我首先从故事情节入手加以启发:“我们可否对课文的情节加以变动,从而让情节更加富有悬念而吸引读者?”学生们一阵窃窃私语之后很快得到答案:“楚王和群臣谋划的具体内容完全可以省略,因为下面的叙述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这样才更有悬念让读者读下去。”

“再说,晏子到楚国时的叙述与前面的谋划的内容根本没什么区别,前后的一些用词都几乎没什么变化,这样有些重复,情节也没有任何的波澜”,另一同学的补充发言使这一改动的理由更加充分。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不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合理?请大家联系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的晏子的故事。”很快有同学提出:“楚王是如何知道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此处可补充交代楚王和晏子以前的一些交锋的内容或从侧面了解的晏子。”

看到同学们渐入佳境,我也增加了信心:“大家知道,故事的有声有色,借助的是生动的描写,而课文的描写似乎有些平淡,大家可否增加一些细节性的描写呢?”

同学们讨论热烈。有说:“王视晏子中的视,这里可以加以描写。”

“老师觉得这里的这个字也很有深意,值得我们仔细推敲。大家想想现代汉语中有多少表示看的单音节词呢?”大家纷纷说出:望、瞥、窥、顾、瞟、仰、盯、察、眺等等,最后大家一致感到“瞟”最合适,既表现了楚王的洋洋自得,自作聪明,有表现了楚王的傲慢与无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我觉得这句话的语气很巧妙,既委婉又不失讽刺性,这里可以具体描写晏子说话时的语气。”

通过讲诉故事,我觉得已经为分析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我要求同学们说说故事中的晏子和楚王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晏子是一个有出色口才的人。”

“我觉得晏子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我加以提示和纠正:有礼有节,不卑不吭,即注重礼节。)

“我觉得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的人。”

“我觉得晏子是一个爱国的人。他维护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尊严,更重要的是维护他自己国家的尊严。”

“我觉得晏子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对话:他对我们今天的那两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答:生物和地理,因为他懂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

“我觉得楚王是一个傲慢无理的人。”

“我觉得楚王是一个恃强凌弱的人。”

“我觉得楚王是一个自作聪明的人。”

“我觉得楚王是一个自讨没趣的人。”

“我觉得楚王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在楚王的咄咄逼人的权势面前,晏子毫不退缩,而是展开了争锋相对的交锋,这说明晏子还是一个……”

“一个勇敢的人”,大家异口同声的说。

《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闪耀着理想光辉的不朽艺术形象。齐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自桓公即位以来,任管仲为相,内修政治,外交诸侯,国力日渐强盛,很快便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桓公也位列春秋五霸之首。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而其时南方的楚国却正在蒸蒸日上。楚并非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却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另一大军事强国,与春秋中后期的第一军事强国晋国抗衡了数十年。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作为一位被载入史册的杰出的外交家,晏婴即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该柔则柔,该刚则刚,面对大国的和责难,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次地化解难题,出使不受辱,一次又一次维护和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体现了他出色的外交才华和出众的口才,也为自己在诸侯国之间赢得了很崇高的声誉。从此,如何把握人物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的外交才能,如何体会栩栩如生的晏子这一人物形象无疑被定位成这一课的重点,而并不是说应忽略其应有的文言文的基础教学,这也还要借助于课前的充分预习和课后的巩固吧。

本课以讲故事作为突破口,并贯穿全课。既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分析文言故事中有关人物形象的能力,又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一线相穿可谓浑然天成,而学生们的思维也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