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体系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已经建立的大学生资助体系,资助的目标、模式设计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完善,但考虑到制度设计的复杂性,资助体系设计与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有效、客观评价。本文在大学生资助绩效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的体系架构,本文的研究可为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和资助工作体系的完善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资助绩效 指标 体系 综合评估 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G 47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资助绩效的目标导向

随着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以及国家层面的奖、助学金政策的全面推行,我国的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资助绩效评价机制,无法对于资助制度设计效果予以全面、准确的反馈,贫困生资助在设计与运作上仍然存在许多缺失与错位。

此外,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对于学生的思想转变影响,使学生在德智体多方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全面发展;二是大学生资助政策历来秉承奖励与资助相结合的精神,在解决大学生生活困难的同时,也鼓励大学生更加努力,以获取创造新生活状态的能力。因此,我国大学生资助的目标主要体现为:奖励优秀,激励进步,指导、鼓励、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等。这与欧、美等国,学生资助依据教育学、经济学、法学,以及管理学等有关理论,体现平等与利益的理念差异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设计目标也在发展,在传统目标基础上,更多地开始考虑欧美等国的公平、效率等设计理念,更多地体现兼容并包。

二、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

(一)受资助者满意度的评价模式

受资助者满意度的评价模式,其绩效评价的导向是提高受资助学生的满意度,在具体实施中,采取大范围调查的方式,收集受资助的目标群体满意度,重点针对资助项目的过程满意度和资助结果的认同度,调查结果最终用于指导贫困生资助工作策略的修正与调整。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尊重受资助者的情感体验,资助目标上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缺点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其社会效应评价不足,工作效率偏低。

(二)项目执行度的评价模式

项目执行度导向的评估主要关注资助项目等的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管理与评估。通常包括效用定向评估方法和质量监管方法。

“项目执行度”的评价模式的评价对象是项目自身,其优点是对于资助工作的运行效率及执行的合理性方面评价比较全面,缺点是对于受资助者的自身感受评价不足。

(三)资助工作组织管理的评价模式

资助组织管理的评价模式,重点关注资助工作目标和流程是否有效,常用于对大学生资助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成效进行评估,以保证组织机构运行的功能和效率为导向。通常包括目标管理和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两种方法。其缺点是对于受资助者的自身感受评价不足。

(四)综合评价模式

综合评价模式综合评价个人感受、组织效果,及项目的执行效果。基于PSQD的质量管理方法,从资助对象的主观感受、资助资金的投入情况、资助工作的流程合理性、对于学生成长的帮助等多个方面,对资助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其优点是对于资助工作的评价角度比较全面,对于资助工作全流程的评价周期也比较充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已设计的指标体系复杂,不便于实际操作;第二,现有的评估体系对于各类不同类型的绩效评价指标,只能分别评估出绩效指标,但无法综合评估整体绩效指标。

从上述四种评估模式来看,综合评估模式最适用于大学生资助绩效的评价,其难点在于设计出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学生资助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指标评价体系

三、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绩效指标应意义明确,统计方法应规范,测算方法应标准。

(二)全面简明与不可重复性原则

资助绩效指标体系结构内容应简明、准确、逻辑性强,各项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各指标应不可重复和相互替代。

(三)实用性与可比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简晰、明确、易于操作、有通用性,使评价指标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数据信息易于获取。

(四)层次性原则

资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体系,又可根据评价层级的深入程度,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子评价体系,在不同层次上,可采用不同的指标。

(五)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

资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量化,便于相关指标的分析比较,对于一些难以量化,意义却十分重大的指标,也可用定性方式来进行描述。

(六)维度指标与数量

指标的维度要清晰,每个维度中应有一定的指标数量

四、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资助公平性指标

(1)评定程序公平程度。如资助工作流程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等。

(2)评定条件合理程度。

(3)资助发放率。用来测量目标人群接受资助的比例,主要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率、勤工助学上岗率、学费减免比率、困难补助率等。

(4)资助透明度。受资助目标人群对该资助方式的了解程度。

(5)资助公正性。主要表征资金的发放的公正性,即是否用资金给予了受助者有效的资助。

(二)资助效率指标

(1)资助的可获得性。是反映资助效率高低的重要要素。如大多数目标人群都未得到帮助,则这种资助制度可视为不成功。具体来看,资助的可获得性中,资助资金是否能及时到位是一种容易评价、便于统计的指标,其反映了资助制度的反应速度。

(2)资助的可持续性。资助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因此好的资助模式是政府投入作为资助项目的源头,引导并激励其他资助渠道的资金投入,形成良性的项目自行运转机制,反映其特征的指标主要包括:政府投入、高校投入以及社会力量投入比重等。

(3)资助计划执行偏差度。比较资助计划与实际资助开展之间的差异。

(4)资助缺口。资助缺口比指资助金额和资助缺口的比值,反映了受资助程度,其中缺口是受资助者年消费总额与年经济来源的差值, 消费总额包括受资助者每年需交纳的学杂费、生活费以及其他费用,经济来源包括家庭供应、亲友借款和校外勤工俭学等。

(5)资助金额。

(三)资助效益指标

(1)贫困生失学率。资助效益的最低,也是最关键的要求是保证受资助者不因经济问题而失去学习的机会。

(2)合格人才培养情况。即受资助者是否因为受到资助消除后顾之忧,其综合表现与接受资助前得以提升,并成长为合格大学生。

(3)受资助者的生活质量。这是资助效果指标之一,该类指标在实际制定中,需要关注2个方面: 一是除了关注受资助者物质生活质量是否改善,还需要关注受资助者的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二是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评价,应注意横纵结合,即综合考虑与未受资助者的横向比较,以及受资助前后的纵向比较。

(4)对能力提升的激励程度。从宏观的角度,资助制度可看作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手段,因此,其不仅要具有对受资助者的困难帮助功能,还要具有对受资助者鼓励功能,最终获得更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四)资助导向性指标

(1)受资助者满意度。评价资助工作效果的关键指标。

(2)社会认同水平。资助工作评价的高级指标,评价资助工作的宣传水平及其对于“共同关注受资助大学生”这一社会舆论导向的引导程度。

(3)高校认同度。用于资助制度设计评价的关键指标,主要体现各高校的发展目标对于国家层级制度设计的战略性目标的细化落实程度,主要关注资助工作的资金投入水平、执行部门是否健全、对于工作人员评价激励措施是否到位等,反映高校对于资助工作的认同度。

五、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设计的新思路

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执行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评价指标修改或者扩充,系统应具有灵活的扩展性。

大学生资助评价指标体系,是不断发展的体系,因此,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应能通过灵活的架构设计,适应指标体系的不断扩展,主要思路如下:

(1)采取静态信息和动态数据结合的总体设计理念,将信息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数据。其中静态信息主要存储被资助对象的基本信息,动态数据主要存储评价指标数据。

(2)静态信息还是采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存储。

(3)动态数据采用标签式存储,将各类评价指标定义为不同的数据标签,数据标签可按照指标维度,自定义为不同的组,针对已经定义的数据标签,用物理、时间、数据三个维度,存储评价指标的信息。

(二)可支持多种数据收集方式

信息化的时代,由于手机、平板等各类终端以及富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获取的渠道多种多样,因此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信息的获取,不能仅局限于人工登录系统填写的方式,应支持以下几种模式:

(1)支持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调查数据的接入,可通过标准数据文件转换,将多种调查数据转化为系统的标准数据格式,并存入系统,供评价使用。

(2)支持网络数据收集功能,通过大数据中关键词关联度等方法实现数据的收集。

参考文献:

[1] 钟一彪.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及其评估原则[J].中国青年研究,2010(07):114- 116

[2] 钟一彪.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的分析框架与评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57- 59

[3] 李志杰.美国联邦大学生资助政策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