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化学能与热能》为例探讨化学教学心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化学能与热能》为例探讨化学教学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有些化学知识已经不能用旧的教学方法去讲授,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不断地去发现,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面对高标准的教学要求,更加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钻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仅能够把知识讲得井井有条,还需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本文通过个别事例简述作者的教学心得,并且讲述在其他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的想法。

关键词 教学活动 浅入浅出 贴近生活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真正决定课程的不是书本上的各种观念和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不论专家们对教学课程提出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一旦到了课堂,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新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①在过去化学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教师有自己固有的方法,这些方法帮助一代又一代学生升学考试,但是这些方法是不是真正适用于每个学生,真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长远的帮助,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课堂上现在仍有老师实行满堂灌的方式,有的按照自己的经验,复杂的讲述着问题,显得老师很有水平,然而这么有水平的教师,是不是能够教出优秀的学生,或者真正能够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

1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曾经在实习的过程中,听过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评课,他说:“如果能够通过很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知识,那我们何必绕那么多弯讲得那么复杂,讲得复杂不是水平,能够简单明了地说出知识的道理,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这就够了。”其实这种想法也是有很大挑战的,因为有部分教师是按传统思维进行教学,用复杂的理论去理解另一个理论,显示了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这样讲课,也是最安全的讲授方法,但是如果大胆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释我们的化学知识,也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下面以《化学能与热能》中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来讨论怎样利用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释化学理论。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教材是用物理学中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来说明能量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学生本身对物理中的这个知识点理解得就比较吃力,现在用这个知识点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中另一个比较抽象的现象,就会出现比较混乱的状态,在实习期间部分教师都是这样讲解,学生根本分不清,到底怎样是放热怎样是吸热,就算通过死记硬背暂时记住,做题过程中同样会出现混乱状态。而作者在这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式,把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气球充气、放气的过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气球里充的气相当于能量。反应物能量高,相当于大气球,生成物能量低,相当于小气球,大气球变成小气球是放出能量的过程,那么反应物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也是放热的过程;反之,则是吸热的过程。同样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解释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另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也可以解释“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充满气的气球能量高,它会很容易爆破,表现得不稳定;相对瘪的气球能量低,不容易爆破,变现得较稳定。通过这样的讲解,很多同学都记住了怎样通过能量守恒来判断化学反应时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对这部分内容也有了很好的理解,相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这样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反思,不断去发现,就会发现什么样的授课方式适合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不一定要显得多么高深,“浅入浅出”也不失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知识贴近我们的生活,让知识活起来,变得生动,更容易接受。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②的要求。传统重视知识本身,而忽略知识产生的过程的学习方式,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会学”比“学会”要更重要,知识产生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远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学会学习就等于拿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转变学习方式就是从知识的产生、推导的过程着手,让学生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把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③

2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遇到学习障碍,告诉学生不要恐惧,借助权威人士的成功事例帮助学生获得信心。如果仅仅去给学生灌输一些鼓励的话语,肯定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权威人士的方法,来告诉学生成功人士,都是通过某种方法获得了成绩。此外,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以此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 总结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实自己,使自己有能力做到“寓教于乐”,在课堂当中才会更加游刃有余,不仅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还能提高科学素养,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热爱学习,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注释

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试行)[Z].2001.6.

②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2-403.

③ 靳玉乐,张丽.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